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移動互聯>

今天的學習方式,將給未來教育帶來哪些啟發

發佈時間:2020-10-14 14:36:05  |  來源: 光明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白雨

線上教育作為一場教育變革,不僅能幫助一些學校補足其無法提供的課程,而且也可以滿足學生居家學習或是選修、重修某些課程的需要。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疫情下的線上教育也暴露出一些值得關注的問題,如城鄉學生之間的差距仍在不斷擴大,線上教育與線下課堂相比更難保障學生學習的主動性、教學有效性亟待提升等。


線上教育如何有效控制城鄉差距的擴大、如何提升學生的學習主動性、如何推動教師進行教學方式的改革以促進教學的有效性,都是後疫情時代線上教育的高品質發展面臨的關鍵問題。


線上教育,讓城鄉差距擴大了還是縮小了?


疫情下線上教育儘管做到了“停課不停學”,但也有專家質疑,線上教育是在促進教育公平還是在擴大教育不公?事實上,疫情期間一些地區城鄉學生之間的差距的確在不斷擴大。


首先,從疫情期間我國線上教育實施情況來看,線上教育有拉大城鄉教育不公的趨勢。以甘肅平涼市為例,這次疫情期間雖然通過線上平臺對3萬教師、38萬學生全部以學校為單位進行註冊並完成網上培訓,但通過三四個月的線上教育,發現教育資訊化不僅沒有如大家所期望的那樣填平“數字鴻溝”促進教育公平,反而有拉大教育不公的趨勢。農村貧困地區的學生尤其是一些自主學習能力弱、自律性差的學生因缺乏城鎮學生那樣完備的線上學習條件和父母積極有效的輔助支援而導致成績越來越差,城鎮學生和農村學生之間容易出現兩極分化的現象。其次,從世界範圍來看,發達國家也同樣存在居家線上學習加大教育不公的問題。英國倫敦大學學院教育學院今年4月最後兩周對英國4559戶家庭展開調查發現,疫情期間居家學習讓家庭輔導和支援不足的孩子與其他孩子拉開了差距,加大了不同家庭背景孩子的教育不公。再次,從長遠來看,網際網路時代帶來的技術變革也可能使城鄉孩子之間的鴻溝更加擴大。數據顯示,城鎮孩子更多利用網際網路技術學習更廣泛而前沿的知識資訊。相比之下,農村孩子大多數因為缺乏父母的積極陪伴與正面指導,更多利用手機進行娛樂遊戲。如果缺乏父母的正面管教和教師的有效指導,IT技術帶來的可能是城鄉學生之間更大的“數字鴻溝”和更大的教育不公。


疫情防控常態化,如果能將適合農村貧困孩子的優質教育資源免費、快捷、便利地提供給他們,並配備優質的師資予以相應的高品質指導,就可更有效地促進農村貧困地區孩子的學習,提升其學業成就進而幫助他們通過教育脫貧而改變命運。建議加強對農村貧困地區學校的網際網路基礎設施建設,為困難家庭學生提供線上學習工具方面的配套支援,同時對線上教育進行實時品質檢測,讓教師即時掌握學生的學習情況和學習需求,及時給予教學幫助與指導,有條件的地方可以提供城鎮優質師資的定期線上輔導。


線上教育效果難以取代線下課堂,線上線下如何更好融合?


據中國教科院2020年3月開展的一次面向全國近18萬名教師的調研,結果發現48.96%的教師表示“線上教學效果一般”,這也是佔比最高的選項。如何提升線上教學的效果是疫情防控常態化迫切需要解決的一個問題。這次新冠肺炎疫情期間一些學生表現出學習自覺性較差、學習意願和動力不足、不會自己規劃和管理時間、學習效果不盡如人意等,再次證明線上教育很難取代線下的課堂教學。有效的線上教育必須採取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式教學方式,促進基於學生中心的個性化學習,讓學生按照自己的學習興趣、學習需求、學習速度以及適合的學習方法等進行自主學習,才能實現現代教育下的“因材施教”,提升教育的針對性和有效性。


翻轉課堂是網際網路技術迅速發展後興起的一場全球教育變革。翻轉課堂並不等同於教師錄製線下的課堂教學課程、然後把課程從線下搬到線上進行學習,而是通過轉變教學方式,以學生為中心設計線上與線下相融合的混合式學習。翻轉課堂的主要做法包括:(1)教師提前錄製好課程講解視頻作為預習的工具,讓學生在家裏提前看錄製好的視頻,以保證每個學生是有準備的來到課堂學習。與傳統的學生在家閱讀的預習方式相比,教師提前錄製好的授課視頻能讓課程內容中的資訊更清晰、更突出重點地傳播給學生,也更吸引學生積極參與。(2)教師把節約下來的課堂時間更多地為學生提高個性化幫助和差異化教學,並將關注點從自己要教的內容轉移到學生的學習需求上。例如,在課前視頻上呈現比較容易理解的認知內容,在上課時間增加有吸引力的課堂活動;在課堂上為表現好的學生提供難度更高的挑戰性問題等等。教師通過重新安排課堂時間,運用小組輔導、同伴教學法、視頻故事提問法、項目學習等多種教學方法,提升課堂上差異化教學的效率,為學生個性化學習提供所需的及時幫助。(3)翻轉課程最終的目的是:幫助學生更深層次地理解學習內容、提供運用所學解決實際問題的活動、並進一步提供學生自主創造內容的機會,推動學生的認知水準從低層次的記憶、理解、運用逐漸發展到高階思維的分析、評價、創造,實現培養造就創新人才的目的。


利用“教的道具”和“學的道具”,讓學習更有趣


這次疫情期間,全國線上教育暴露出來一個最大問題是缺乏教師的在場教學管理,一些學生缺乏學習的自主性。原因主要有:一方面,很多教師因為突如其來的疫情被動選擇了線上教育,導致因為線上教育技術運用能力和技術設施設備本身的準備不足,而影響了其課件製作的生動性和線上互動的有效性。另一方面,一些學生原本就對學習缺乏發自內心的熱愛和興趣,導致缺乏自主學習的意願和能力。為此,我們需要思考線上教育如何借用遊戲的原理,利用IT技術升級教學工具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進而提升學習的自主性。例如,利用AR/VR等前沿技術製作成教學工具以提升線上教育的趣味性、互動性和情境性,而不是簡單地把講授式的課堂教學內容從線下搬到線上。據了解,我國疫情期間大部分地區的中小學網課模式,都是精選本地區一些優秀教師進行集體備課、集中錄製一批錄播課,讓本地區所有學校共用,雖然也實現了本地區優質師資授課的共用,但是形式比較單一,相比線下課堂有教師的現場教學組織和管理,網路課程難以長時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顧明遠先生有句經常説的話:“沒有興趣就沒有學習”。教師的一個重要使命是通過教學激發學生學習的探究興趣,讓學生愛上學習。日本著名教育學者佐藤學認為,IT技術在教育中的運用主要有兩種方式,一是幫助教師進行授課的“教的道具”,二是幫助學生學習的“學的道具”。可見,線上教育的本質是通過IT技術輔助學校開發教學工具資源,助力教師設計更有趣、更有效的教學活動,增強教學過程中的互動性、趣味性、實用性,進而吸引學生投入學習,增強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和自主性。目前,簡單地把紙質版的教科書搬到電子設備中成為電子教科書,或是簡單錄製線下的教師授課搬到線上,這些都還不是IT技術用於教育的最大優勢。IT技術用於教育的一個未來發展方向是:網際網路技術公司與教育部門、學校緊密合作,針對不同學科知識教學的特點和需求、充分利用AR(增強現實)和VR(虛擬現實)等前沿IT技術提供相應的教學工具解決方案。目前,我國虛擬倣真實驗教學項目上線數量已超過1000個,註冊用戶接近80萬,未來發展將更快。建議:(1)學校教師應熟練掌握新技術,並運用新工具引導學生開展有趣、有效的教學,吸引學生投入神奇的學習探索過程;(2)教育部門、學校應加強與網際網路技術企業和部門的合作,共同開發與教學需求相適應的教學工具,如AR/VR實驗室的各種教學情境軟體;(3)主管部門應及時制定AI教學工具開發與運用的制度規範,加強品質監管。當然,在中小學校推進線上教育的變革過程中,仍需要結合本地區、本校的具體實際,根據地方現有的新基礎設施和學習設備的條件、教師對線上教育理念和技術工具的掌握程度、學生學習所處的水準等逐步探索線上與線下教育的融合方式等,為培養各類高素質人才奠定紮實的基礎。(作者係中國浦東幹部學院教授翁文艷)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