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人工智慧>

區塊鏈助力:把“深閨”數據送上加密“花轎”

發佈時間:2019-11-18 15:49:13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張佳星  |  責任編輯:周思楊

有些數據的“深閨”屬性與生俱來,房産數據、身份數據、法人數據、電錶數據……它們意義重大,關係到民生和行業安全,必須穩妥地躺在不同職能部門的數據庫中,需要重點保護。

同時,隨著數據應用技術的突飛猛進,民生數據的應用也能夠爆發出巨大潛力。但從數據的電子化到資訊化,直到雲化,盤活體制內的“深閨”數據始終跳不出打破數據“煙囪”的剛需。

打破“煙囪”意味著無視各職能部門對數據的所有權,這個“攔路虎”能不能繞開?

近日,在中國資訊通信研究院主辦的可信區塊鏈峰會上,“思源政務區塊鏈助力數字政務:一網通辦”被評為“可信區塊鏈2019潛力案例”。“我們利用區塊鏈技術讓‘深閨’數據實現了委辦局的自營自管,保護了數據的部門所有權,讓數據留在‘閨閣’也能應用。”北京思源政通科技集團首席科技官劉毅説,參評時,評委格外關注技術落地後效果怎麼樣。

數據自營自管:真身留“閨閣”,索引去“串門”

互不“串門”是“深閨”數據最大的特色,這就造成要麼人“串門”(辦事多跑路),要麼人等著走流程“串門”(一個審批耗時幾週數月)。

“職能部門對於數據所有權的看重是可以理解的。”相關政務負責人表示,一方面,數據傳遞難以把控,如果遺失了或被篡改了,誰來擔責?另一方面,一個部門的數據經常被視為無形資産,要“和盤托出”沒人會願意。

數據中心、雲平臺等手段都無法解決這兩個與責任和所有權相關聯的問題,區塊鏈技術卻解決得巧妙。“名為張三、身份證號為12345678910,這個身份數據一定不會在區塊鏈上跑,區塊鏈技術用‘索引’的形式呈現資訊並加密。”劉毅形象地稱之為數據“細胞”,代替真身走進應用。

提供方身份的公鑰、匹配個人的私鑰、數據的有效時間、數字簽名等集結進數據“細胞”,且通過哈希演算法進行了加密處理,以一個哈希值的形式存在。這就好比“深閨”數據派了一個“信使”出來跑,還坐著加密演算法的“花轎”,所到之處自然不會被人破譯,其中的重要數據資訊也不會被篡改。

“我們的公鑰和私鑰是由我們個人設備(手機/pad等)生成和本地安全存儲的,對個人私鑰不做集中存儲和管理,個人私鑰自己擁有。”劉毅説,這是思源區塊鏈的獨特之處,因為要做到數據保密,公鑰和私鑰也必須去中心存儲,中心化的存儲將帶來濫用的漏洞。

在已經應用思源區塊鏈的北京市海澱區,APP中嵌入“安全機”,集合了多個演算法庫。區塊鏈數據的調用,採用的是雙授權模式。

數據調用提效:數據“細胞”按需提取,為鏈上瘦身

區塊鏈上的數據是不會消失的,只能一條一條添加,即便是“刪除”這樣的操作,也會是以增加“用戶刪除了該條字符”這樣的記錄來呈現,這便是區塊鏈的可追溯性。

可追溯意味著區塊鏈上的數據隨著時間的推移、操作的增多會以指數級上升,當被應用於社會管理事務,將鏈上百萬人、數十年、幾萬平方公里等多維度的資訊整合,數據量不可小覷。因此,區塊鏈技術很少被認為是最高效的技術。

“由於對政務領域多年的服務,有一些是深度數據,比如證照原始數據,還有有時間軸的數據,比如狀態數據……這些涉及到幾百萬人、幾千個狀態的所有數據沒有必要都放在鏈上,這是為了減少算力和存儲的消耗。我們按需調用,提高效率。”劉毅解釋,數據“細胞”承載了這個功能,比如處理數據量大的存檔照片等。通過演算法,對多種功能實現凝結,同時避免了鏈上數據指數擴增帶來的存儲和算力的壓力,實現了鏈上“瘦身”。

區塊鏈的提效還體現在具體的職能工作中,“區塊鏈是分佈式的,一旦大家都認可區塊鏈的安全性,將數據上鏈,鏈上的不同部門(節點)可以通過智慧合約的方式互開不同級別的授權,形成一對多的格局,免去一對一談數據共用時的繁瑣。”劉毅説,例如,過去要接入公安的數據,不同的職能部門要一個一個去談,然後開端口,現在只要上鏈,對於每個部門來説都是“一對多”。

在實際應用中,區塊鏈技術的應用讓過去需要幾個星期才能辦好的業務實現了秒辦。海澱區政務服務管理局副局長蔣博表示,海澱區通過區塊鏈技術有效地提高了不動産登記以及電力服務的辦理效率,隨著海澱區應用區塊鏈技術在企業開辦等政府服務領域的全面深入,多維度、廣覆蓋的優化營商環境力度也將不斷加大。

區塊鏈技術打通高度敏感的數據庫,最直觀的高效率是,當你證明了“你是你”,你在鏈上的一切也被隨之證明了,而無需反覆證明。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