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軍民融合>技術推廣>

機器翻譯“走紅”憑實力

發佈時間:2019-07-12 11:11:21  |  來源:經濟日報  |  作者:梁劍簫  |  責任編輯:甘佳旭

近日,第四屆機器翻譯論壇在杭州召開,與會者分享了機器翻譯前沿的研究和應用成果,探討機器翻譯技術發展機遇與挑戰,人工智慧和翻譯的融合又成為市場關注的熱點。

數據顯示,目前全球語言服務市場潛力很大,機器翻譯更是市場上的“紅人”,2018年機器線上翻譯量每日高達8000億至1萬億個詞語。同時,我國機器翻譯市場需求與日俱增,主要集中于企業用戶,涉及石化、機電、交通運輸、金融、旅遊等多個垂直領域。“傳統翻譯服務模式為勞動密集型,機器翻譯則在前期就輔助産業鏈上的各環節,提高了效率。”人工智慧機器翻譯服務商“新譯科技”首席執行官田亮説。

田亮認為,目前機器翻譯的前沿應用主要體現在三方面:首先,機器翻譯模式進展迅速,以神經網路為基礎的翻譯模型準確度不斷提升,已帶給專業譯員至少30%的效率提升;其次,互動式機器翻譯概念開始被業界接受,人機協作模式正加速落地;第三,語音翻譯應用越來越多,從翻譯機到翻譯耳機,再到各類智慧機器人都是語音翻譯的相關應用。語音翻譯模式也由原先的語音識別、機器翻譯、語音合成“三部曲”,升級至“語音—語音”訓練模式。

“這三類應用展現出人工智慧和翻譯産業融合的獨特魅力。機器翻譯,本質上屬於自然語言處理技術,技術進步需要産業界和學術界不斷研究攻關,這一過程也會將人工智慧的語言識別能力提升到更高層次。”田亮説。

不過,有些問題也亟待解決。課堂派首席運營官、DD翻譯官獨立董事劉昊認為:“很多産業對接人工智慧的前提是實現了標準化和數據化,但語言很難做到標準化。”劉昊説,在機器思維裏,語言的複雜多意性,導致難以實現標準化和一致性。因此,人工智慧介入翻譯産業比較簡單,但做好做精卻很不易。

最常見的瓶頸是語言歧義性。田亮舉了個例子:“若讓機器翻譯如下句子,機器根本無法準確翻譯。比如,‘你剛才説的是什麼意思?我沒什麼意思,就是意思意思’。”田亮認為,機器翻譯還會出現遺漏翻譯和過度翻譯,雖然有多種方法可以解決這類問題,但沒有一種方法能做到百分之百糾錯。

廣東外語外貿大學南國商學院教授王毅認為,在日常交流和科技領域,機器翻譯會以便捷和高效得到廣泛應用,但在人文領域翻譯中,人腦對特定語境中語言文字的把握對機器來講很難逾越。“所以不難看出,機器翻譯還有很大的成長空間。未來需要新的演算法和語義層面的綜合性突破,促進機器翻譯産品的迭代和産業全面升級。”田亮説。(記者 梁劍簫)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