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成果轉化>

廣西科技成果轉化向縱深處推進

發佈時間:2017-10-13 14:44:27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江東洲  |  責任編輯:張聃虹

“這在以前不敢想像。”廣西林業科學研究院的陳代喜教授及杉木團隊“破天荒”地拿到了他們科研成果轉化受益的獎勵。儘管只是幾十萬元,卻讓林科院的科技人員吃了一顆定心丸。 

 為了讓科研人員安心科研工作,提振活力,2016年,廣西出臺新政策,將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分配權下放給事業單位,科研人員轉化科技成果的熱情高漲。 

“個人收益提高了,我們轉讓自己科研成果的積極性就更高了。”政策為科技成果轉化開了綠燈,廣西科研院所、高校等事業單位的科技人員歡欣鼓舞,感受到了廣西推動創新體制機制改革的決心。 

 向縱深處破冰,廣西加速推動創新體制機制改革。暢通“梗阻”,疏通“堵點”,一系列改革實效隨之産生,攪活了科技創新的“一池春水”。 

 告別重復低效用活用好有限的財政科技經費

 科研項目經費預算過細過死,“買醋的錢不能打醬油”;科技投入中,儀器設備購置費比例一直偏高,勞務經費比例過低……近年來,種種“人的創造性活動為經費服務”的怪現象既浪費了科研人員寶貴的時間和精力,又消耗了他們的創新熱情。 

 廣西財力薄弱,如何用活用好有限的財政科技經費顯得尤為重要。那麼怎樣才能“讓經費為人的創造性活動服務”? 

 結合科研實際,廣西探索提出了科研項目申報常態制和經費管理滾存制的新模式,對確保每個項目都能出成果、出好成果,提高科研經費使用效益進行了有益的嘗試。 

 2016年9月,廣西壯族自治區黨委、政府召開創新驅動發展大會,出臺《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決定》及配套文件,通過建立統一的科技管理平臺,將原本分散在各部門的131項科技計劃項目,整合形成廣西自然科學基金、廣西科技重大專項、廣西重點研發計劃、廣西技術創新引導專項、廣西科技基地和人才專項等五大科技計劃,做法走在全國前列。 

“我們在全國首推科技計劃項目申報常態制,2017年廣西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由原來每年一次改為常年接受申報,每年進行4次評審資助並逐步過渡到常態化,讓科研人員的好項目能及時得到資助,這一科研‘放管服’模式獲得科研人員的廣泛好評。”廣西科技廳黨組書記、廳長曹坤華介紹説。 

 2016年,廣西共受理近1700家單位申報的5465項課題,數量為歷年最多;共下達1573項,資助經費7.02億元,全年項目預算執行率達99.8%,為近年最高。 

 投入市場懷抱“躺在抽屜裏的科研成果”加速變現 

 院裏的專家不可謂水準不高,院內的科技成果也不少,有的還是全國專利,可為何發展活力不足呢? 

“基於科研成果轉化的基礎上,讓一部分人先富起來。”廣西林科院及時兌現成果轉化收益,在全院範圍內引起震動,大量壓在抽屜裏的科研成果得到了轉化應用的機會。 

 2016年,廣西林科院共實施成果轉化18項,轉化收益500多萬元,同比2015年增長491%;全院新立項科研項目104項,新增項目合同經費突破5000萬元,同比增長103.6%。 

 一邊是科研院所的研發成果“躺在抽屜裏”,另一邊是企業到處尋找合適的科研成果,如何破解兩難困局? 

 為此,廣西科技廳、財政廳出臺《深化自治區本級事業單位科技成果使用、處置和收益管理改革的暫行規定》,下放管理許可權,明確了科研機構、高校的科技成果處置權,規定研發團隊和完成人可獲得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收益所得70%—99%的獎勵。 

 這一舉措,使得科研人員享受了改革紅利,激活了創新熱情,帶動了成果的進一步升級,通過經濟杠桿,把科研人員的積極性都撬動起來。 

“我們搞科技成果轉化不僅有了自主權,合理收益也有保障了!”廣西農業科學院研究員韋本輝説。 

 不僅如此,廣西還出臺《廣西企業購買科技成果轉化後補助暫行管理辦法》,企業購買科技成果並成功産業化,最高可獲得500萬元補助,激勵企業開展科技成果轉化。 

 2016年,廣西實施重大科技成果轉化項目348項,技術合同輸出和吸納累計5298項,合同交易總額達102.9億元,同比增長58.3%;登記受理科技成果項目3364項,同比增加1963項,增長了1.4倍;完成技術合同認定登記1832項,技術交易額19.2億元,同比增長163%。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