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年的時間有多長?一個人能從青年走到中年。
28年能做多少事情?一個人或許只做了一件事……
走進印江土家族楊柳鎮茶山村教學點,被一種感動包圍著。她把十八彎的山路走了28年,她用肩膀背出了一個又一個渴求知識的孩子,她本可走的更遠卻放不下山裏的孩子……28年來,她既當老師又當媽媽,無怨無悔地紮根偏遠山區,用堅韌如鐵的意志,為山村的孩子撐起了一片晴天,她就是村民心中的“傻女”——安華娥。
甘於清苦,紮根深山育新苗
初秋的大山深處,涼氣襲人,一場秋雨把原本崎嶇的山路變得更加泥濘。茶山村是楊柳鎮海拔較高的自然村落之一,山高霧鎖,坡陡彎急。從集鎮出發,一段狹窄的水泥路後,是蜿蜒崎嶇的泥濘山路,經過40多分鐘的車程,汽車行至茶山村何家林組時,便被擋住了去路,雨後的山坡讓汽車無法前行。
安華娥正在輔導學生
去年茶山村的通組路開始硬化,因地勢崎嶇施工難度大,現在距集鎮20公里的五家溝組還有一段坡路未硬化,記者棄車步行,走了10多分鐘的山路才到達安華娥家。
“你們來了,喂完豬馬上就要去學校了,我們是十點半上課,還有一個小時,今天下雨路面不好,我要提前出門,不然要耽誤孩子們上課了。”安華娥告訴我們,每天清晨,她都要做早飯,幫助丈夫整理家務,做好家庭瑣事後,再到十里開外的茶山教學點上課。
“前些年,每到9月新學期開學,根本看不出哪是路,都是她用鐮刀,邊走邊割路邊的雜草和荊棘;下雨天,她就穿著膠鞋披著雨衣,用手分開雜草帶著孩子們尋路;嚴冬時節,山道成了溜冰道,一邊是懸崖,一邊是峭壁,安老師穿著膠鞋、拿著鐵锨帶著孩子們一步一步地挪,每一步都讓人提心吊膽;大的牽著走,小的背著走,這一背就是27年。”支書賈應坤告訴我們,“今年,村裏有一段公路路硬化好了,好多家長都可以自己騎摩托車送孩子去學校,安老師也可以輕鬆些。”
大山深處安華娥老師的家
初來茶山小學時的艱苦環境,安華娥至今記憶猶新。1987年,19歲初中畢業的她,在家人和村裏的勸説下,成了茶山小學的一名代課老師。説是學校,其實就是一個舊木房子,2間教室,3個老師,100余個不同年級的學生。
“環境不好,條件艱苦我都不怕,最擔心的就是怕教不好學生。”安華娥對當老師教好學生這件事心裏並沒底。在她看來,教書育人是一份責任重大的工作,怕知識不夠,誤人子弟。“孩子們非常聰明,也很努力,一年以後他們考了全鄉第二名,脫掉了茶山小學長期以來倒數第一的帽子,是他們給了站在講臺我信心。”説起初為人師的心情,安華娥顯得有些靦腆。正是這份成績,讓安華娥堅守了28年。
不計得失,堅守山鄉終不悔
1999年,安華娥以優秀的成績考上了思南師範,她高興得抱著錄取通知書整夜整夜地睡不著覺。可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學點的另一位老師患重病需長期住院,如果自己去讀書,全校60多名學生就面臨著輟學。為了不讓學生失學,她放棄了這難得的機會。
兩年後,同樣的抉擇再次讓安華娥難以抉擇。2001年,安華娥又一次收到思南師範的錄取通知,學校的孩子有另一位老師分擔了,可是自己的孩子馬上讀初中。學費、生活費...一連串的問題橫在她的面前,面對現實安華娥再次選擇放棄,可是一向沉默老實的丈夫不同意了。
安華娥和丈夫在地裏幹活
“前幾年工資只有33元,最苦最難的時候都熬過來了,現在不能放棄,你和孩子都放心把書念好,其他事情有我。”丈夫張著江以直樸的語言、實際的行動支援整個家。
作為人妻、人母,安華娥深感愧疚。她常説,自己“最對不起的是家人”。孩子在自己學習讀書時,自己背上背的永遠是別人的孩子,家裏忙碌的總是丈夫一個人的身影。
兩年後,安華娥師範畢業,茶山小學的老師陸續退休,山裏的孩子們又將面臨失學,她毅然決然選擇回到茶山小學,這一代課又是6年。2009年她通過特崗老師考試,成為一名正式的人民教師,然而她卻放棄在條件相對好的中心完小任職的機會,再次選擇了茶山小學,開始了“一人一校”的教學生涯。
“茶山小學地處深山,環境清苦,少有老師在這裡呆得住,好不容易來一個,最多教上兩個學期,就會離開。我不來,孩子們怎麼辦?”就這樣,安華娥又回到了茶山小學。
安華娥三番兩次選擇了山區教育,有不理解的人説她是“傻女”,這麼年輕卻在山區浪費青春。對此她只是微微一笑,依然把這份真摯的愛傳遞給這高山之巔的孩子們。她只希望,山裏孩子都能走出大山追逐屬於自己的夢想。
為愛留守哪怕只剩一名學生
9月,開學第二天,記者走進茶山村,村裏大多村民都外出務工,村子顯得格外冷清,教學點不時發出的讀書聲,才打劃破山裏的寧靜。茶山教學點有一個複式班,13名學生,一年級、二年級和幼兒班。一間教室,一間廚房,一間辦公室就是學校的全部。
2012年,茶山小學從一所完小變成了一個教學點,“四五六年級的學生都到中心小學去讀了。”安華娥説,2010年,全校還有70多名學生。幾年時間,學生又也是越來越少。
安華娥給學生排隊打飯
這是讓安華娥最為感慨的。他説,以前,學校是殘舊的平房,風雨天還有遭遇泥石流的危險,80多名學生擠在一起上課;2007年,茶山小學終於建起了新的教學樓,課室寬敞了,條件變好了,但學生卻走得差不多了。“現在不僅農民要進城,村裏的孩子也要進城,去接受更好的教育。”她説。
由於學生人數不斷減少,安華娥也由原來的單級授課改為複式班教學。“輪到給其中一個年級上課,就安排其他年級進行復習或是做作業。”據安華娥介紹説,這些孩子一半以上是留守兒童,與父母一年才能見上一面,因此,長期缺乏父愛、母愛。看著孩子們生活上缺照顧、行為上缺管教、學習上缺輔導,安老師揪心、難過,更心疼,為了解決好留守兒童問題,讓孩子能夠安心學習、快樂成長,她既當老師又當媽媽。
茶山村村民張中勇每天都準時將自己的小孩送到茶山教學點。“因為家裏離學校遠,我們一般都是在家吃過早飯再送孩子來學校,10點半上課,安老師對學生很負責,不光要教孩子學習,還要為他們洗臉做飯,小孩中午在學校吃午餐,下午5點半放學。”談到安老師認真負責的態度、一絲不茍的教學精神,張中勇豎起了大拇指。
整個學校就安老師一個人負責,老師是她、食堂阿姨,還是是清潔工。為了讓孩子們受到良好的教育,安老師不僅自學教育課程,還不斷學習音樂、美術等其他知識,以豐富孩子們的課堂教育;為了讓孩子們按時吃到可口的飯菜,安老師要提前把中午要吃的肉、菜等準備好,等到孩子們課間休息的時候,她再爭分奪秒為孩子們煮飯。為了降低生活成本,讓孩子們吃得健康,安老師總是從家裏帶自己種的菜來學校。“雖然辛苦,但看著孩子們津津有味的吃著自己弄的飯菜,心裏很是高興”安老師幸福的説道。學校食堂也請過廚師,由於工資低,環境差,沒有人願意留下來,為了不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