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食尚中國>達人菜譜>

大學生該如何管好自己的錢包

發佈時間:2017-08-30 09:32:02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王建泉

又到一年開學季,“開學經濟”再次火爆起來。這不,最近網上的一篇帖子就引起了公眾熱議——浙江一位母親,打算給到杭州上大學的女兒每月1200元生活費,卻被女兒怒懟:“我是不是親生的?”

事實上,大學生群體已經成為我國一支不可忽視的消費力量。一家調研機構發佈的2016年大學生消費趨勢報告顯示,“大學生月均生活費約1212元(不含學費、家庭與學校間往返交通費),三成以上學生生活費不夠花,39%的學生身邊有人使用校園貸,半數以上學生參與理財活動”。另據統計,2016年,“中國大學生在支付寶上的每人平均支付金額(含轉賬、網購消費、發紅包、理財等數據)約為40839元”。

不可否認,大學生也是消費者,也有消費需求。但也應該看到,經濟發展了,物質豐富了,選擇多了,誘惑也多了起來。對於大學生這些“準成人”來説,如何管理錢包的問題就顯得重要起來。特別是近年來,高校也成為金融詐騙的重災區,學生“債臺高築”“裸條貸款”等新聞時常見諸報端。正確看待財富、樹立理性消費觀,應當成為大學生們的“必修課”。

樹立理性消費觀,首先是節省金錢、體諒父母的問題。值得注意的是,不少大學生除了衣食住行等基本生活支出外,還有高消費支出,比如對奢侈品的追求。絕大多數大學生的生活費都來源於父母,雖然“望子成龍”的家長們寧願犧牲自我,盡最大能力在經濟上幫助孩子,為孩子提供優越的學習生活環境。但孩子也應該體諒父母,盲目攀比、跟風消費,無疑會給父母帶來沉重的經濟負擔。更何況,父母不可能永遠為孩子提供庇護,大學生們終將要獨立生活。

樹立理性消費觀,還是培養健康生活態度、長久發展的問題。大學生的主業是學習知識,為走向社會做好知識、心理等方面的準備。“知足知不足,有為有弗為。”如果苛求物質上的衣食住行用,免不了會在學識、操行的追求方面懈怠下來;困于“所溺”,心靈扭曲,怎麼可能有健康的生活態度,怎麼可能有長久的人生發展?

樹立理性消費觀,甚至還是遠離“陷阱”、保證安全的問題。近年來,一些大學生因不理性消費陷入借貸糾紛,受到言語威脅、暴力侵害,這些事件,應該為大學生們敲響警鐘。

大學是學生們走向社會的關鍵階段,樹立理性消費觀至關重要。理性追求財富、理性支配財富、擁有健康的生活態度,這不僅是為了節約金錢,更是修身立德的重要過程。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