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食尚中國>四季食材>

銅仁:扶志扶智 民富業興

發佈時間:2017-08-26 09:18:03  |  來源:銅仁網  |  作者:安慧芳 肖玲  |  責任編輯:王建泉

近日,“2017特色文化産業與脫貧攻堅(貴州)高峰論壇”在銅仁市萬山區舉行。此次高峰論壇在銅仁舉辦,既是對銅仁探索文化産業助力脫貧攻堅新路一次理論研討,也是銅仁廣泛凝聚各方智慧,合力推進脫貧攻堅的一次重大機遇。

參加此次高峰論壇的專家學者認為,發展特色文化産業,有利於推動貧困地區群眾強化脫貧的主體意識,增強文化自信;有利於挖掘特色文化資源,提高文化創意人才技能。發展文化産業新興業態,創新文化産品和服務,對拓寬脫貧攻堅路子,具有重要意義。

銅仁文化資源豐富,底蘊深厚。將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讓其成為脫貧攻堅戰場上的有生力量,發揮文化在脫貧攻堅中的作用,也正是該市近年來不斷探索、實踐的課題。

扶志扶智群眾精神富起來

銅仁市堅持扶志與扶智並舉,在送資金、送政策的同時,加大送志氣、送信心、送知識、送技術、送服務的力度,充分發揮文化在扶貧中的作用。

成立民間文化協會、編制脫貧攻堅之歌、拍攝脫貧攻堅紀錄片、建設脫貧攻堅紀念館、培育文化輔導員、成立20支村級文藝表演隊……一場文化扶貧戰役,正在德江縣桶井鄉打響。

該鄉貧困發生率為39.51%,2016年9月被列為全省20個極貧鄉鎮之一。為助桶井鄉脫貧,銅仁市文廣新局整合全市文化部門資源,力求在該鄉探索出一條産業扶持與扶志、扶智深度結合的文化扶貧之路。

助其成立民間文化協會,將熱愛本土文化的民間人士積極組織起來,採取政府投入和會員自籌的資金籌集方式,成立桶井鄉民間文化協會,依靠民間力量,充分挖掘本鄉名人、莊園、宗祠、儺戲、花燈等歷史文化資源,增強村民文化自信。

邀請知名作曲和作詞家,依託桶井的人文歷史和地理環境,結合桶井脫貧攻堅實際,製作脫貧攻堅之歌,以音樂力量激發鬥志、凝聚力量、鼓舞幹勁。

建設脫貧攻堅紀念館,陳列本土風物,全面記錄全鄉脫貧攻堅足跡。

拍攝脫貧攻堅紀錄片,真實記錄桶井極貧鄉脫貧攻堅全過程和感人細節。

培育文化輔導員,依託人才支援計劃,聯合地方高校,按一村一名的配額,開展文化輔導員培訓,提高社區、農村文藝骨幹的能力和業務水準。

豐富的文化活動,不斷滿足桶井群眾日益增長和多樣化的精神文化需求,真正實現文化勵民。

目前,在該鄉已放映紅色主題電影30多場,省、市、縣聯動文藝演出60余場,玉竹村鄉愁館即將完成建設,大型文化廣場正在修建中,脫貧攻堅紀念館和紀錄片也正在選址和拍攝中。

同樣,位於銅仁東部的玉屏自治縣,在幫助困難群眾解決“近憂”的同時,更多為其長遠作想,發揮貧困村文化陣地扶志扶智的作用。

該縣圖書館,將流動圖書服務車開進農村、開進校園,對偏遠地區群眾、留守兒童提供“精準”文化服務,有針對性地選擇勵志類和科普類書籍,免費供其閱讀,引導其思想從重視富口袋向富腦袋轉變,豐富他們的精神世界。

該縣還以內部創作、外部引進的方式,創作了一批群眾喜聞樂見的扶貧節,重點選擇交通不便、人口集中的貧困村開展送戲下鄉。近兩年時間,共計送出50余場精彩的文藝演出,滿足貧困鄉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需求。

“以前,鄉親們勞作回家,不是待在家看電視就是去打麻將,精神文化生活很匱乏。如今,村裏每個年齡段跳舞唱歌的人都多,廣場舞還分老年隊和青年隊呢。”該縣新店鎮新店村道扒溪組村民吳繼木説。這一變化,正是從他家的院壩建成“歡樂院壩”之後。

該縣投入200余萬元資金,在相對集中的新店鎮等6個鄉鎮的84個行政村,選定環境衛生好、有一定文藝特長的農戶家,建立了30余戶“歡樂院壩”,配備音響和樂器,供村文藝隊伍及文藝愛好者開展形式多樣、具有當地特色的文化活動,舉辦群眾文藝演出。

深挖內涵文化紐帶串聯産業融合

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一個地方的根。銅仁民間民俗文化豐富多彩,如何做好特色文化傳承,助力脫貧攻堅?銅仁打出“鄉愁牌”。

將“山水風光、民族風情、特色風物、人文風韻”有效融合,以文化建設為引領,用文化為紐帶,將全市的景區景點串聯,把真山真水、佛教文化、鄉愁文化、歷史文化、民族文化融為一體,既能起到文化傳承作用,讓傳統民間文化傳下去、活起來,又能促進鄉愁文化和旅遊産業融合發展,為當地旅遊産業可持續發展注入文化靈魂和強勁動力,為村民脫貧致富提供更多機遇。

該市將精準扶貧工作與文化傳承發展結合起來,投資4.5億元,啟動了300個鄉愁文化館建設,主要分佈在全市文化積澱深厚的貧困地區,計劃分3年完成。今年啟動的20個試點,目前已完成專家調研和試點選定工作。

思南縣文家店鎮龍山村鄉愁館,是其中之一。形態各異、做工精緻的儺面具和精美的花燈,吸引著來到鄉愁館的每一個人的目光。“從開天闢地算起,牛凡王、盤古王、寶蓋王、東海神公、南海神母……”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産——花燈傳承人劉勝揚一遍遍為來人講述著儺堂戲的起源和歷程,介紹每一面儺面具所代表的角色和其背後的故事。

該鄉愁館將當地傳統儺戲和花燈所代表的鄉愁元素結合在一起,通過各種表演活動,讓在家和在外的父老鄉親感受家鄉的親切,讓在外的遊子想起家鄉的山水,記得住鄉愁,掛念家鄉的發展。

“不同文化的價值和影響不同,只有通過轉化才能實現價值最大化……”在今年3月3日舉辦的銅仁文化大講堂暨鄉愁文化高端論壇上,貴州著名導演、劇作家、文化策劃人黃湘講道。

為了擴大“鄉愁文化”影響,像這樣的鄉愁文化論壇,該市已舉辦了兩期。圍繞傳統文化傳承發展和銅仁“中國鄉愁故園”打造主題,定期邀請全國、全省、全市知名文化專家,開展文化講座或學術交流活動,不斷豐富銅仁文化內涵,擴大銅仁文化影響力。

該市還與北京的公司合作,啟動了“中國·銅仁2017華語微電影年度盛典暨首屆全國‘我的鄉愁’主題微電影評選活動”,面向全球華人徵集鄉愁主題微電影作品。

今年3月到4月,中央電視臺走進銅仁拍攝製作了德江儺堂戲專題紀錄片;7月,中央電視臺第七頻道《鄉土》節目組也走進銅仁。德江儺戲舞臺劇版正在精心打造之中,還將走進今年的中法文化交流周和明年的法國尼斯狂歡節進行展演。銅仁民族民間文化正在走出貴州,走向全國,走向世界。

文化産業興群眾口袋鼓

依託民間傳統手工業等文化資源,將文化産業發展與群眾脫貧致富緊密結合,引導貧困群眾發展具有地域、民族優勢的特色文化産業,拓寬增收致富渠道。

苗繡是苗族地區民間群體世代相傳的手工刺繡技藝,是苗族文化特有的表現形式之一。為了將民族技藝與群眾致富增收有機結合,松桃自治縣每年安排不少於1200萬元的財政預算,作為文化發展經費,用於研發民族文化産品,探索出一條傳承與發展的並行之路。

松桃梵凈山苗族文化旅遊産品開發有限公司,把“苗繡與現代生活”緊密結合,研發出苗繡抱枕、苗繡茶杯墊、苗繡圍巾、苗繡時裝、苗繡包等系列産品,暢銷國內,遠銷歐美、日本、東南亞等國家。

産品走俏市場,使得企業對“繡娘”的需求激增,為此,該公司以“公司+基地+農戶”模式,通過苗繡進校園、國家級和省級傳承人收徒、苗繡技藝培訓,到府送材料、教技術、回收産品等方式,先後培養了5000多名“繡娘”加入苗繡産業,覆蓋全縣28個鄉鎮,2016年該公司實現年産值8993萬元,帶動上千個家庭實現每戶平均年收入3.5萬元以上。

目前,松桃自治縣在8個鄉鎮建起了苗族刺繡生産基地,並成功打造了苗族文化産業區,現已有苗繡、苗族服飾、銀飾、花鼓、石雕、藤編等42家文化企業進駐。

而以文化為支撐,將區域文化資源轉化為發展資源,更是讓資源枯竭型城市萬山,成功實現轉型發展。

萬山引進實力企業,按照5A級景區標準,依託礦山悠久的硃砂文化和豐富的自然景觀,整體連片開發,發展硃砂工藝品、餐飲、酒店等服務項目,招聘貧困群眾到古鎮就業,帶動了原汞礦工人轉型就業。

將古鎮門面、硃砂展示廳免費提供給建檔立卡貧困戶經營,鼓勵全區貧困人口創業。創建“旅遊+電商”的模式,鼓勵景區農戶開辦“農家樂”、“家庭賓館”和“特色工藝品專櫃”,引入O2O線上線下電商模式,將旅遊扶貧與商品開發、電商扶貧、脫貧攻堅緊密結合。

“沒想到礦區還能有這樣的發展,更沒想到自己還能回到礦區致富。”曾月娥和丈夫在礦區工作20多年,礦區衰落後不得不外出打工,礦區重新規劃發展後,夫妻二人返鄉創業,獲15萬元微企補助和貸款扶持,利用礦區廢棄宿舍規模養豬,去年收入200多萬元。

萬山區九豐農業博覽園,總投資5億元,按照“園區景區化、農旅文一體化”思路,通過引進國內外的高新技術、最新品種和現代化設施設備,形成集蔬菜種植、農産品精深加工、新品種試驗示範、集約化育苗、技術研發與示範推廣等為一體的生態農業迴圈經濟産業鏈,建成西南片區最大蔬菜集散中心和國內一流的高端山地特色生態農業示範綜合體。

去年完成蔬菜生産大棚、智慧觀光大棚、遊客服務中心、休閒文化廣場等項目建設,花卉科普館和海洋科普館已對外開放。博覽園建設完成後,將帶動周邊地區3000余名貧困群眾脫貧。

萬山硃砂古鎮、九豐農業園在成為遊客休閒觀光好去處的同時,也讓這個枯竭的礦區成為銅仁文旅農融合發展的成功典型。

在文化旅遊資源豐富的梵凈山腳下,江口縣寨沙侗寨、雲舍土家民俗文化村將民族文化、生態文化及旅遊産業融為一體,成功打造了銅仁文化旅遊扶貧樣板;

玉屏自治縣茶花泉景區,依託其文化品牌——中國油茶之鄉,打造結合農業休閒觀光、戶外運動、休閒度假、農事體驗為一體的綜合性旅遊景區;

……

以文化促進旅遊業發展,以旅遊業反促文化産業發展,又以文旅帶動群眾增收致富。近年來,銅仁招商引資簽約實施的文化旅遊産業項目70多個,投資近90億元,建成省、市級文化旅遊産業基地20個。

這些成功的案例,正是銅仁加快推進文旅、農旅融合,將文化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的體現,而銅仁文化産業鏈,也正在日趨成熟,遍地開花。(安慧芳肖玲)

原標題:研發文化産品、推進文旅融合、激活內生動力,銅仁市文化産業扶貧探新路——

扶志扶智民富業興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