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食尚中國>美食地圖>

做大養殖業 帶富眾鄉親

發佈時間:2017-08-15 20:35:45  |  來源:中國網  |  作者:王勇、白青茂、張雲航、鄧江龍  |  責任編輯:鄒添盛

——記貴州省織金縣八步街道返鄉創業致富能手韓德華

  中國網815 走進貴州省織金縣八步街道阿作村鑫隆華養殖場,一間間寬敞明亮的圈舍映入眼簾,圈舍內一頭頭活潑健壯的牛崽歡快地嬉戲。圈捨得過道上,一名中年男子時而撫摸牛崽的犄角,時而添加食料,此人正是鑫隆華養殖場創辦人,返鄉創業帶富能手韓德華。

1986年,16歲的韓德華迫於生計,外出到四川省綿陽市一家養殖場做飼養員。“發展肉牛養殖也是因為有做過飼養員的經歷。那時候年紀小,學東西快,記得牢,現在很多技術都是那個時候學來的。”韓德華説。

1997年,韓德華返回家鄉,把外出打工十幾年積攢下來的積蓄髮展黑山羊養殖,因採取傳統的模式,加上發展理念落後,週轉資金不足,韓德華的黑山羊養殖場維持三年便宣告破産,投入的資金也血本無歸。

“摸著石頭過河,失敗是難免的,最重要的是要從失敗中吸取教訓。”黑山羊養殖失敗沒有讓韓德華一蹶不振,相反讓他從中悟出了經商的路子和人生的真諦。

2000年,韓德華再一次走出大山,踏上外出打工的路,從事計程車營運,一幹就是十多個春秋。從一個普通駕駛員到管理人員,在織金計程車行業裏頗具聲望。在如魚得水之際,韓德華卻放棄計程車營運作業,再一次回鄉創業。

2016年,韓德華滿懷信心回到家鄉,與同是返鄉農民工的張興付共同成立“織金八步鑫隆華種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肉牛養殖。

  經歷過黑山羊養殖的韓德華,修建的牛舍也結合了黑山羊圈舍建設方式,採用木條鋪成地板,木條之間有縫隙,方便糞便清理,同時還結合溫室大棚建設,圈舍墻壁全部安裝活動窗戶,夏可防熱,冬能保暖。

  當年底,韓德華從四川綿陽引進41頭西門塔爾種牛,標誌著合作社正式運營。在資金短缺的情況下,全國工商聯有關領導伸出援手,多次調研後,從寶龍集團的幫扶資金中拿出100萬元幫助他渡過難關。從此,韓德華的合作社迅速恢復了元氣,及時擴大生産規模,從山西省太原市引進夏洛萊、魯西紅牛種187頭。圈舍、飼草飼料儲存室、辦公用房等基礎設施也得以擴大和完善,堅定了韓德華帶民致富的決心。

  為帶動全村貧困戶脫貧致富,韓德華結合該村多年來傳統養殖習慣,將養殖場發展理念定位為“綠色養殖、富在農家、同步小康”,並按照“村企聯動、企業結對、貧困戶參與”的發展方式,採取“村集體+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模式,扶持貧困戶增加經濟收入,壯大村級集體經濟,實現貧困戶按期脫貧、貧困村如期出列。

  阿作村花果組村民李玉英,今年50多歲,長期生病,有兩個孩子在貴陽上大學,生活十分困難。韓德華知道後,吸納她到合作社打工,幹一些力所能及的事,幫助她家增加收入。

“我每天干的工作就是喂牛,打掃衛生,這些活不費力氣,還能活動筋骨,每個月有1800元的收入,真的很感謝韓老闆。”李玉英心存感激地説。

  在阿作村,像李玉英家一樣的貧困戶有50199人,韓德華除了吸納就業之外,還鼓勵貧困農戶通過“特惠貸”等政策參與入股,年終參與分紅。

  對於村裏分散養殖肉牛的貧困農戶,韓德華通過無償提供養殖技術培訓、防疫指導、訂單銷售等方式,提供技術防疫保障,帶動全村發展生態畜牧業,共同致富。王勇白青茂張雲航鄧江龍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