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村見律師 事事有顧問
原標題:惠州 法治在鄉里紮下了根(治國理政新思想新實踐·新理念引領新發展)
本報惠州5月7日電 (記者鄧圩)“村裏説楊律師看清楚才可以簽。”廣東省惠州市江北街道三新村幹部小朱提著一個大袋子,找到楊健華律師。滿滿一大袋子,327份合同,足足十幾斤重!楊健華是三新村的法制副主任,袋子裏是即將到期和正在簽訂的合同。
為緩解基層利益衝突,解決基層幹部、村民法治觀念相對淡薄的問題,惠州積極探索基層依法治理新機制,從2009年起率先在廣東省推行村(居)委聘任“法制副主任”制度。聘請律師擔任“法制副主任”,走村入戶,採取以案説法、法治講座、法律諮詢等形式,每月到駐點村(居)提供8小時法律服務。
“你跟我的律師談!”正成為惠州村民處理糾紛的口頭禪。在基層特別是農村,因為一點小事鬧糾紛的情況並不少見。過去,法律服務很難延伸到基層,村民無法享受到高品質的法律服務。“法制副主任”填補了這一空白。村民遇到矛盾,從過去“我打你”變成“我告你”。
“基層民眾法律意識大大增強。”惠州市司法局有關負責同志告訴記者,過去許多村(居)委在重大決策或管理中,習慣按照村規民約、風俗習慣來處理,有的村民還以為《村民委員會組織法》就是“最大”的法。“法制副主任”到村(居),還帶動了對鄉規民約的修改。
“沒想到我們的村規與法律法規和政策規定相衝突的有20多條!”説起這件事,沙田鎮田頭村幹部頭上就冒汗。擔任田頭村“法制副主任”一年多,鐘君安律師對村裏的規章制度進行了全面審核修改。
“民眾法律意識增強,倒逼黨政機關依法行政、依法辦事,運用法治思維解決問題,村幹部不知法、不懂法、亂拍板、亂作為的現象明顯減少。”市委組織部負責人説。
截至2016年底,“法制副主任”共解答法律諮詢近20萬次,提供法律意見8000多條,審查各類合同近6000份,開展法治宣傳講座1.3萬多次,修改、完善村規民約4000條,調解矛盾糾紛2.3萬多宗,提供法律援助4000多次。目前,惠州市聘請630名法律專業人員,實現全市1274個村(居)“法制副主任”全覆蓋。
“法制副主任”制度成為基層依法治理的鄉土實踐,2014年在廣東省推廣,2016年在全國推廣。惠州信訪總量逐年下降,群眾集體陳情批次連續多年在全省地市中最少,促進了基層和諧穩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