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世界機器人大會落戶北京亦莊 唱響“智慧製造”青春之歌
2016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
走進外觀極具現代感的會展建築,發現其中別有洞天。十幾米挑高的廠房,地下通道裏隱藏著各種管道,周圍是老舊的立柱,房頂上排列著巨大的通風管道……這裡曾代表國內印機技術的最高水準,擁有一百多項印機製造技術專利。這裡曾經是中國最大的印刷裝備製造基地,承載著高精尖製造業的輝煌。現在,這裡開啟了由高端走向更高端的轉型升級之路——發力智慧製造,做“機器人總動員”。
這並非個案。北京亦莊,踏準升級節拍,瞄準智慧製造時代的“高精尖”,保持發展定力,發掘升級活力,唱響了一曲智慧製造的“青春之歌”。
“老廠房”升級“新會展” 激發活力是出路
走進北京亦創國際會展中心,可以看見工業遺跡與現代建築設計的巧妙融合,這種巧妙的融合讓其在林立的會展場館中獨樹一幟。而這個看似是舊廠房的外表升級,實際上是從傳統製造領域到內涵式發展的轉型。
曾經的北人是一家大型印刷機械製造企業,生産120多種不同類型和規格的印刷機,巔峰期擁有千余臺生産加工設備。面對傳統印刷市場的大幅萎縮,北人借著開發區大力推動智慧製造産業的東風,憑著一身機械製造的“老底子”,生發了向機器人、智慧製造業轉型的構想。
“改革、轉型,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畢竟你要砍掉曾經給你帶來穩定收益的業務,而投向未知的、不知何時才能收回成本的新技術領域。”北人集團董事長張培武説。不過,這樣的“壯士斷腕”對北人來説勢在必行。
肩負著建設“中國製造2025示範區”使命的開發區,加快功能疏解提升,確保發展持續升級是題中之義。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開發區強化創新驅動自覺,以建設更高標準的實體經濟主陣地,打造技術創新主戰場為目標,加強服務引導,推動企業成為科技創新主力軍。堅持企業需求導向,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加大政策整合,優化資源配置,用良好環境激發企業創新活力。引導支援北人集團疏解設備製造,盤活閒置房地資源,建設世界機器人大會永久會址,打造專業化機器人産業服務平臺就是開發區的一次成功嘗試。
在開發區的大力支援下,北人的“機器人”夢想很快照進現實。在砍掉被時代淘汰的老舊産能,關停10個虧損業務單元,精簡員工千余人,處置大型設備數百台之後,北人集團印刷生産線的包裝與裝配車間轉身成為機器人技術産業交流合作平臺,以全新的面貌迎接來自世界全球機器人領域著名專家和企業家、國際組織負責人等。
北人的“變身”遠不止如此。在大會場館旁,原北人集團辦公樓上“亦創智慧機器人創新園” 的牌子極為醒目,園區已入駐了眾德迪克等一批優秀機器人企業,是北人面向機器人産業全面發力的又一見證。目前“亦創智慧機器人創新園建設及機器人系統整合”項目已列為北京市國資委《國有經濟“十三五”發展規劃》重點“高精尖”項目,“世界機器人大會永久會址”項目已列為北京市經信委2016年北京高精尖産業重點發展支撐項目。北人集團董事長張培武表示,這個未來將集研發設計、系統整合、試驗檢測、展示交易等環節為一體的機器人創新園,已經迎來醫療機器人、教育機器人、特種機器人等20余家機器人企業簽約入駐。創新園全面投産後,預計將實現年銷售收入3.7億元。
並肩相依的亦創智慧機器人創新園與大會會址的背後是開發區推動智慧製造産業發展的新戰略:改變過去“以工業製造的産業邏輯為核心、以工藝設備為本”的傳統製造業價值鏈,升級形成“從研發到展示全程融合創新要素,以現代服務業推進創新”的産業聚集新路徑,進而打造出全新的智慧産業創新價值鏈。
專注“白菜心” 保持定力是關鍵
作為“主場”,大會博覽會迎來了一批區內機器人企業集體亮相,北京柏惠維康科技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一家。其自主研發的Remebot醫療機器人,是國內首臺神經外科手術機器人,可以幫助醫生在大腦這個“生命禁區”實施微創、精準、高效的無框架立體定向手術,手術平均用時僅30分鐘,定位精度達到1mm,患者只留下1個2mm以內的創口。作為最早開始研發的國産手術機器人,Remebot醫療機器人在臨床方面創造了多項國內第一的紀錄:第一次成功應用於臨床,第一次成功實現遠端手術,第一個納入定點醫保項目……
北京康力優藍機器人科技有限公司展出的國內第一款量産商用機器人“優友”,是繼人形機器人Pepper後,全球第二款真正量産化的服務機器人。在博覽會現場,“優友”的神奇表現讓全場觀眾感受到了這款機器人的智慧和它靈性的一面,它不但獨立主持了當天的新聞發佈會,還在現場與觀眾進行互動。作為身高達1.28米的類人形機器人,“優友”在全場的注視下自己走到舞台中央,用生動的語言全面介紹自己的功能,其間還不忘與觀眾現場幽默地互動一番。當人們想看看“優友”到底有什麼絕活時,“優友”與另外兩台機器人在現場跳起了“小蘋果”,其靈活的身形和移動、定位能力震撼全場。“服務機器人是有情緒的,它是以服務為切入口,代替的不僅是人工,而是人類的夥伴。” 康力優藍CEO劉雪楠説。
無論是柏惠維康還是康力優藍都只是開發區智慧製造産業的“冰山一角”。開發區依託自身雄厚的工業基礎優勢,積極搶佔智慧機器人前沿領域制高點,目前已集聚智慧製造及機器人企業約50家,涉及工業機器人、服務機器人、特種機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智慧製造研發實驗平臺等重點産業環節,初步形成以安川、哈工大、眾德迪克、儀器儀錶所等為核心的機器人産業集群。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關負責人表示,開發區將做強裝備産業的系統整合、設計、製造、試驗檢測等核心環節,重點提升智慧裝備、智慧設備與精密設備等領域的發展水準。以電機、驅動器、網路控制系統等核心環節為重點,引進數控機床與增材製造的設計、研發和試製機構,規劃建設工業機器人創新園,聚集一批高精度工業機器人、環保機器人、倣人型機械臂等研發機構,全面加強智慧城市、軌道交通、應急救援、節能環保等領域的設備研發能力。
做好“數學題” 挖掘潛力是內功
改造北人現有廠房建設世界機器人大會永久會址,升級建設智慧機器人産業基地的實踐,僅是亦莊以創新思維“打造高精尖”的“小試牛刀”。今年以來,開發區緊緊圍繞“引領新常態、構建高精尖、服務京津冀”三大任務,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瞄準“白菜心”,圍繞創新要素做文章,通過推動産業結構調整、支援企業産品結構調整和政府服務內容調整,在供給側精準施策,探索出了一套加快構建高精尖經濟結構的“加減乘除”法則。
拿土地集約節約利用來説,近兩年,開發區創新未出讓土地利用模式,在工業用地供應方式上,探索由按最高出讓年限50年出讓轉變為縮短出讓年限、代建廠房及實行直接租賃試點等多種方式。“已出讓土地也要精打細算,絕不能是‘潑出去的水’”。開發區通過政府引導,加快對區內停産、半停産企業佔用的土地進行盤活,探索了一系列讓“騰籠換鳥”從“紙面”到“地面”的可行模式。
除了精心做“減法”,開發區還堅持做“加法”,落實中國製造2025、國家戰略性新興産業發展規劃,鼓勵企業通過技術改造、産品升級,以新産品、新技術搶佔市場。用心做“乘法”,滿足高精尖産業資金需求,健全從天使、風投、創投、私募、並購、代償擔保等投融資體系。努力做“除法”,每年拿出1億元財政資金用於支援企業實施節能減排技改,提前兩年在全市率先建成“無煤區”,大力發展綠色出行體系。
誠如“好馬配好鞍”的樸素道理,土地、能源、資金、人才等各方面創新要素都要盡可能地向創新主體傾斜。“舉例來説,我們為高端技術創新企業引入西部新能源電力資源,平均一度電便宜幾分錢,一年消耗幾億度電的大型企業就能省出數千萬元。”上述負責人説。
為高精尖“白菜心”精打細算的努力,也收穫了不菲的成績。今年上半年,開發區工業增加值同比增長8%,工業企業利潤率9.9%,均高於全市平均水準。電子資訊産業、生物醫藥、裝備、汽車四大主導産業實現産值1077.3億元。産業結構進一步優化,增加值率較高的汽車和生物醫藥産業産值分別增長24.5%和6.8%,佔工業總産值的比例同比提高8.5個百分點。2015年,開發區用1.4%的能耗增速支撐了8.9%的增長。
北京經濟技術開發區有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深入落實北京市科技創新大會精神,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經濟主戰場、面向國家重大需求,以改革精神打造要素匯聚、服務完備、氛圍濃厚、成果不斷涌現的科技中心主陣地,為建設全國科技創新中心做出新貢獻。(金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