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義會議、血戰婁山關、四渡赤水……提及長征,遵義是一個具有標誌性的地方。
1935年1月15日至17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在這裡召開擴大會議,糾正了“左”傾教條主義錯誤,確立了毛澤東在黨中央和紅軍中的領導地位,使黨重新走上了馬克思主義的正確軌道。挽救了黨、挽救了紅軍、挽救了革命,成為中國共産黨歷史上一個生死攸關的轉捩點。
“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80年後,帶著扶貧攻堅與經濟轉型的發展重任,遵義再次開啟“新長征”。在“趕”與“轉”的征程中,一個指向開放高地、發展寶地、生態綠地、民生福地的新遵義正穩步走來。
既要金山銀山,也要綠水青山。如何走出契合自身實際的發展新路?“農旅一體化”成為遵義的選擇方向之一。
綠樹蔥蔥,清水潺潺,黃墻紅瓦的多層樓房錯落有致,遊人漫步其中,悠然自得。9月23日,《經濟日報》記者在遵義市仁懷市壇廠鎮枇杷村,看到了一派令人流連忘返的田園風光。
幾年前,這裡可見不少破落景象。枇杷村共有1100多戶、5500多人,超過一半的人外出打工,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兒童,“僅僅夠吃”的糧食是村裏農民的主要收入。到2012年,這裡的每人平均年收入僅有4800元,其中較大部分來自務工收入。
壇廠鎮一帶自然風光旖旎、旅遊資源獨特,擁有發展綠色經濟的天然條件,為何不加以利用呢?當地政府看到了這一點。2015年,圍繞“工農旅融合,産城景互動,山水田一體”的主題,開始打造從壇廠鎮到魯班鎮的農旅一體化綜合示範帶。
示範帶的目標是什麼?壇廠鎮人大主席盧錫勇這樣表述:“我們的目標,就是著力打造美麗宜居家園、增收致富田園、寄託鄉愁故園、觀光休閒公園、投資興業樂園,美麗鄉村升級版,實現建設新農村向經營新農村轉變。”
農旅一體化示範帶壇廠部分共涉及地域面積11平方公里,目前共投入2.7億元。當地政府通過完善基礎設施,創造優良的景區環境“築巢引鳳”,通過“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方式,吸引社會資本規劃建設了彩葉園、精品農家酒店群、盆景園等招商引資項目,引導當地農民規劃建設了草莓園、黔龍山莊、澳義堂、懷陽洞烤全羊等當地特色鄉村旅館和農家樂,促進農民從一産向三産轉變。
在盧錫勇看來,農旅一體化模式的最大亮點就是能夠讓當地農民廣泛地參與到發展中來,並分享發展的紅利。其中,最直接的貢獻就是拓展了農民的就業渠道,增加農民收入。“目前,農旅園區解決就業1150人,有從事餐飲、園藝、保潔、保安等工種。通過這些工作,能夠在家門口得到比單純種地多的工資性收入。”
作為村裏的貧困戶,村民汪興珍是農旅園的直接受益人。汪興珍患有貧血症,需要每天服藥,虛弱的身體讓其一度在家中賦閒。不幸的是,兩年前,她的孩子又患了重病,更是雪上加霜。農旅園開園以後,她被安排到停車場工作,月收入近2000元,還可以在家照顧孩子,“我是實實在在地滿足了”。
農旅園還造就了一批致富帶頭人。村民王志乾承包10畝土地,建設了一個草莓採摘基地,每當草莓成熟,“很多遊客開著車特意來買”,年收入將近30萬元,不僅自己收入可觀,還帶動當地人就業。
村級集體經濟日益殷實。枇杷村通過“支部+公司+農戶”的形式組建旅遊發展公司,建設了梨園、桃園、草莓園、盆景園、幸福園等基地,村級集體經濟收入從2014年的6萬元增加到2015年的60萬元。“隨著農旅園建設和經營的完善,預計接下來幾年每年我們村集體的收入可以達到300萬元。”枇杷村村委會主任陳偉介紹説。如今,枇杷村的每人平均年收入已經達到1.2萬元,全村43戶貧困戶、133人今年將全部脫貧。
除了直接收入,村民的生活環境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當地政府投入資金,對居民房屋進行了統一的修整,“每戶居民只出資每平方米50元,剩下的財政補齊,最重要的是,以這樣的方式打造景觀,我們沒有進行任何大拆大建,工程很快就完工了。”盧錫勇説。
眼看著家鄉一天天的變化,外出打工的枇杷村村民紛紛回到家鄉。陳偉説:“現在既能夠在家門口掙到錢,又能夠照顧老人孩子,誰還願意在外面打工呢。”
壇魯農旅園是遵義推進農旅一體化的縮影。如今,遵義的農旅一體化已呈現遍地開花之勢,成為該市旅遊産業發展的重要方面。
到今年8月底,遵義市打造的農旅一體化示範點達96個。前8個月,該市農旅一體化園區共接待遊客547萬人次,實現總産值47.12億元,其中旅遊業産值15.09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