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食尚中國>四季食材>

佲家:連先生良渚文化雞骨白玉螭龍人紋祭祀擺件出手

發佈時間:2016-09-23 14:16:51  |  來源:中華網  |  作者:  |  責任編輯:楊波

【廣州佲家】絢麗多彩的中國玉文化,歷史悠久,源遠流長。新石器時代的玉器既有祭天祀地、陪葬殮屍等幾種用途,還有辟邪,象徵著權力、財富、貴賤等。玉器以獨有的藝術魅力和歷史價值,給人們帶來對美好生活的憧憬和精神寄託。

此良渚文化雞骨白玉螭龍人紋祭祀擺件,呈長方形狀,黃白色,左右兩邊刻有螭龍紋,中間為神人獸面紋,陰刻線裏面有麻繩紋,是新石器時代人們在祭祀的時候用的一個擺件。由於長期埋在土裏,在器物表面形成了一種白色的粉狀氧化物,又稱包漿,可稱它為雞骨白,有肉眼可以看到的一些小如芝麻、大至豆瓣的晶點,呈紅褐色。縱觀此藏品,祭祀色彩濃厚,實為難得一見的良渚珍品玉器。

良渚文化玉器以素面為主,有紋飾的較少。紋飾的種類也不多,最具代表性的是在很多器型上均有發現的主題紋飾——神人獸面紋,這類紋飾採用陰線刻加浮雕的手法,將虛實有別的神人與獸面,和諧巧妙地布于方寸之間,使人感受到神人高高在上,主宰著世間萬物,而世人無不對他頂禮膜拜。有著神人獸面紋的良渚玉器往往出自較高等級的墓葬,收藏流通領域中較為罕見,即使有也價值不菲。

良渚文化的琢玉技術代表了新石器時代用玉工藝的最高水準。良渚先民在治玉技術上普遍採用砂解法,即用砂和水加解玉工具通過摩擦來切割玉料。從玉器留下的痕跡觀察,當時以片狀硬性物件作直線運動為特徵的領切割和以弦狀硬性物件作弧形運動為特徵的線切割兩種方法結合,運用於玉器的鏤孔。玉器上細密的陰線花紋,主要是用手工直接雕刻的這些細若遊絲的陰線往往由若干條劃痕拼組而成。玉器雕成後,表面還要打磨光滑達到光可鑒人的效果。

“君子比德于玉。”中國有著世界上最悠久流傳最廣泛的玉文化。中國古人早在洪荒時代就已經開始發現玉、使用玉、崇敬玉,將玉的特質與古人心目中的理想人格相聯繫,賦予了玉豐富的文化內涵和精神追求。良渚文化玉器是原始社會的禮儀祭祀重器,更是緊密地與當時社會的道德追求、宗教信仰、禮儀制度等聯繫在一起,成為今天的人們了解和探尋古代中國人精神世界的重要窗口,是人們追求的高品質、高檔收藏品之一。

此良渚文化雞骨白玉螭龍人紋祭祀擺件古拙而典雅,具有極高的藝術價值和收藏價值,非常值得用作投資。歡迎致電廣州佲家諮詢詳情。

文章及免責聲明:本文章由佲家傳媒受持寶人委託而發佈,(非佲家傳媒之觀點)。凡本文章註明“來源:XXX(非佲家傳媒)”的作品,均轉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資訊.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