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剛閉幕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引起了國外的積極反響,外國人再次將目光聚焦中國。他們認為,中國召開如此高規格的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必將進一步推動創新驅動戰略的實施,有利於中國經濟競爭力的提升和發展模式的轉變。
美國:科技創新將有力推進國家戰略
總部位於華盛頓特區的“國際中國環境基金會”長期致力於中國的環境保護和綠色發展工作。該基金會總裁何平博士告訴科技日報記者,全國科技創新大會最大亮點在於:中國最高領導人高度重視科技創新,從戰略高度把科技創新擺在更加重要的位置,不僅會有力推進國家創新戰略的任務落實,而且將加快解決當前中國科技創新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如合理的創新體系建設、充分發揮個人和私營小企業在創新中的作用等。
他還指出,不久前發佈的《國家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綱要》涉及環保和綠色發展的內容有很多,如要求發展智慧綠色製造技術、生態綠色高效的現代農業技術、清潔能源技術和生態環保技術等。“綠色發展是世界許多國家在尋求的社會發展之路。中國正歷經發展模式的變革,把著力點放在科技創新上,不僅有利於經濟競爭力的提高,而且符合綠色發展規律。”
英國:科技創新成為社會發展主動力
英國牛津大學科技成果轉化中心中國業務發展主管、高級諮詢師季文明博士在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科技創新有其自身發展規律,其核心就是科技創新生態系統內部各主要因素要處於相對動態平衡,科技創新就會源自其內在的動力,不斷地、可持續地發展起來。
季博士認為,從這次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兩院院士大會、中國科協第九次全國代表大會中,可以了解到:第一,國家把科技創新放在社會和經濟發展戰略的高度,將其作為促進社會和經濟發展的主要動力,吸引全社會各方面的資源,支援科技創新發展;第二,發展科技創新從深化體制改革入手,從法律、制度改革入手營造一個健康生態環境,這為從事科技創新的人員提供法律保障,積極鼓勵以科技創新為社會和個人創造精神和物質財富,引導並弘揚社會正能量;第三,科技創新是一項系統性社會工程,它包括科學研究、智慧財産權管理、科研成果轉化、投資、産業以及各項專業服務等不同行業和部門,各地方和單位要全面、系統性地深化改革有關制度和政策;第四,科技創新是社會和經濟發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也是國家常態化發展的一個有機組成部分。
加拿大:科技創新帶給創新人才福音
加拿大工程院院士、機器人及自動化領域研究主席張丹教授表示,當前中國許多産業急需升級換代,而科技創新是能否成功實現轉型的關鍵。全國科技創新大會無疑將全面提升全國高校的學術創新能力和科技軟實力,從而帶動一批優勢學科,建設一批一流基地,培養一批優秀人才,釋放科技創新潛力。
加中科技聯盟共同主席、加拿大華人IT資深人協會常務理事管煉博士認為,大會把科技創新作為國家戰略在適應發展環境變化、破解深層産業矛盾、提高核心競爭力、可持續發展等方面放到了突出地位。國家主席習近平在講話中用相當篇幅闡述了科技人才隊伍的建立,這對有志於回國工作的海外科技從業者也是一個福音。
加拿大著名低碳經濟領軍人物、華裔環保科學家湯友志博士表示,期待中國的科技創新在基礎研究和應用研究方面齊頭並進。同時,也要加強科技發展與人文及社會進步相關性的研究,對智慧財産權的尊重和保護也要獲得社會和業界的關注和參與。
以色列:國際合作是創新發展重要途徑
推動並見證中以創新合作歷史的原以色列經濟部首席科學家阿維·哈松,在“中國即將迎來科技革命”的博文中稱,“中國正在大刀闊斧地採取各種措施來鞏固其經濟大國和技術創新領先者的地位”。他認為,“促進中國崛起,成為全球創新大國”有多個因素,如:中國企業家可利用充足、低成本和高品質勞動力,完成從製造到發展再到基礎研究等所有工作;中國市場的速度和規模可讓創新者迅速以最低成本把他們的發明商業化;中國龐大的消費者群體和企業間電子商務(B2B)市場使得企業迅速擴張;中國迅速及大規模創新的能力可幫助企業在新興市場競爭中佔據顯著優勢。這些因素有助於把全球創新重心轉向中國。
他認為,國際合作是中國實現創新發展的重要途徑,“中國正在不斷加強與其他創新型國家的合作,如以色列,從而有效實現其目標。過去幾年來,中以兩國的研發合作項目、創新技術戰略投資和並購交易出現了喜人增長”。他期待“創業國度”能繼續與中國等全球創新主力國家合作,把世界變成更美好的人間。
日本:希望留學生為科技合作作貢獻
日本政府制定科技政策的負責人之一、文部科學省官房審議官松尾泰樹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科學技術水準在近幾年快速提升。其中大學排名、論文數量、論文被引用數量等標誌科技進步水準的指標都在上升。他認為,雖然大學排名以及論文引用數量等標準還有待完善,但中國的科學技術能力明顯增強,國際共同研究增加也佐證了這一判斷。中國學生熱心留學歐美,這些留學人才對提高科學技術研究水準作出很大貢獻。
松尾泰樹認為,有必要以日本的強項領域和中國強項領域互相合作,以應對環境、糧食、能源等全球規模的課題。兩國今後還需要構建一個成熟的合作互惠關係,即以互相的強項補足雙方的弱項,因此需要了解兩國國情的留學生們作出更多努力。
南韓:中國強調以創新實現“科技崛起”
南韓聯合通訊社報道説,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闡明瞭加強創新實現“科技崛起”的發展戰略。報道稱,習近平主席在大會上提出,要在本世紀中葉或者新中國成立100週年之際,將中國建設成科學技術先導國家。科學技術是塑造國家實力、促進企業發展和提升國民生活水準的基礎,勉勵科技界拿出新理念、新設計和新戰略。李克強總理提出,到2020年,中國研發投資將在目前佔GDP2.1%的基礎上提升至2.5%。
俄羅斯:關注中國科技創新目標與成就
俄塔斯社對我全國科技創新大會進行了詳細報道,重點關注了習近平主席提到的“到202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行列,到2030年時使我國進入創新型國家前列,到新中國成立100年時使我國成為世界科技強國”的科技創新發展目標,以及李克強總理提出的給予科研人員更多自由及加大財政科技投入的建議。
俄塔斯社還在報道中簡要介紹了中國目前科技創新方面的主要現狀和成果,包括正在建設24座核電站並在著手建設自己的浮動核電站;北斗導航系統不斷完善,2020年左右將擁有24顆衛星,實現全球覆蓋;航空方面,C919窄體支線客機正處於試飛階段,國産大型寬體客機C929已進入關鍵技術研究階段;航太方面,中國將於2020年推出火星探測任務,2036年前完成載人登月計劃。
巴西:自主創新對中國經濟貢獻超預期
巴西聖保羅州支援創新基金會理事費爾南多接受科技日報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國已成為不容置疑的世界第二研發大國,正在全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中國社會中技術的進步加速了專利申請和科技成果轉化的速度——這是創新的主要指標,美國和歐洲則隨之下降。”
費爾南多相信,到2022年,中國科技研發支出將超過美國,成為全球首位。他還指出,科技創新不應局限在研究所的實驗室中,隨著政府對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引導和支援,中國國內涌現出一批有亮點、有潛力、有特色的眾創空間,為中國經濟帶來新的活力,成為應對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有效手段。他感嘆説:“自主創新對於提高中國勞動生産率所做出的貢獻超過了我的預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