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北京5月18日訊 記者董碧娟報道:今天,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新聞發佈會上,科技部黨組書記、副部長王志剛介紹了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等方面情況。他表示,科技成果轉化成為一種時尚、一種潮流,成為每一個科研人員實現自己價值的一個新的、更寬廣的選擇,這樣的前景很快會到來。
王志剛説,我國科技成果向現實生産力轉化不暢,癥結就在於科技創新鏈條存在體制機制關卡,創新和轉化各個環節銜接不夠緊密。為進一步打通科技和經濟社會發展之間的通道,消除科技創新中的“孤島現象”,就要加快破除制約科技成果轉化的體制機制障礙。
國務院辦公廳近日印發了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方案。對此,王志剛表示,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行動,與修訂《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出臺《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若干規定》,是一個整體考慮和系統性部署,形成了從修訂法律條款、制定配套細則,到部署具體任務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工作“三部曲”,對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強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具有重要意義。目前,我國已初步形成政、産、學、研、用多方協同的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格局。
“促進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是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任務之一,是加強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發揮科技創新在經濟轉方式調結構重要作用的關鍵環節。”王志剛説,一方面,要不斷提升科技創新能力,不斷産生引領發展的重大原始創新成果;另一方面,要聚焦實體經濟發展和民生改善需求,推動這些成果在經濟社會發展轉机化應用,加快形成經濟社會發展和國家安全的戰略支撐力量,擴寬發展新空間,搶佔發展制高點。
“科技成果只有同國家需要、人民要求、市場需求相結合,完成從科學研究、實驗開發、推廣應用的‘三級跳’,才能真正實現創新價值。”王志剛説,科技創新絕不僅是實驗室裏的研究,必須將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現實動力。加快實現新舊發展動力的轉換,就要發揮科技創新作為發展新引擎的重要作用。
王志剛認為,應當增強高水準的創新源頭供給,強化科技成果轉化對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支撐作用,依靠成果轉化使産業發展“無中生有”“有中生新”,推動新技術、新産業、新業態蓬勃發展。
“所謂‘無中生有’主要指以技術創新為主的顛覆性技術,尤其是可能帶來産業拐點的技術。比如,柯達膠捲變成數位相機,CRT顯像管變成電視機,汽車柴油車變成電動汽車或燃料電池汽車等。”王志剛説,這些新技術不僅具有轉化價值,而且直接關係到國家在産業方面的先機和高端競爭力。
“我們鼓勵那些應用前景、市場化、産品化明確的,成熟度要達到一定程度的技術率先實現轉移轉化,成為現實生産力。”王志剛表示,不同主體有不同的“長板”,也有不同的“短板”。現在,掌握著較多科技成果的還是高校和科研機構。應用型科技成果,特別是應用前景明確的項目成果的轉移和轉化,需要通過政府、社會、企業共同搭建平臺,加強資訊共用,提供公平、及時、準確、有針對性的服務,促進成果産生、轉化、應用,直到産業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