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引擎驅動“雙中高” 千軍萬馬奔向“創時代”
5月18日,第十一屆常州先進製造技術成果展示洽談會啟幕。南韓機器人産業振興院、中德産業創新中心、加拿大皇家科學院、賽伯樂基金……翻開參會“大咖名單”,呈現出國際化、産業化的新趨勢。
有“天下名士有部落,東南無與常匹儔”美譽的常州,正銳意創新,匯聚全球“創新名士”,打造長三角特色鮮明的産業技術創新中心。常州市委書記閻立説,瞄準建設創新活力迸發、科技基礎設施完善、城市創新功能健全、區域創新開放有序、創業環境持續優化的産業技術創新中心,常州用好政府和市場這“兩隻手”,激活新引擎,驅動“雙中高”。
佈局全球創新鏈
創新無國界。在常州人看來,配置全球創新資源,主動參與全球研發分工,要適應新賽場、新規則,甚至主導新賽場建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新路在哪?就在科技創新上。
最近,在國務院副總理劉延東和以色列總理內塔尼亞胡共同主持的中以創新合作聯委會第二次會議上,以色列企業家依蘭受到點讚。他在常州創辦了艾斯瑞工業孵化器,專注于為以色列企業開拓中國市場提供服務。
中以常州創新園是兩國政府首個合作共建園區,常州市長費高雲表示,要努力把園區建成中國國際科技合作的示範園區和以色列在華投資的重要基地。西太湖科技産業園黨工委書記劉志峰介紹説,目前園區已集聚41家以色列企業,集高科技成果轉化、創新孵化和以色列文化旅遊展示推廣等五大功能于一體的以色列中心已開館運營。
中德産業創新中心落戶科教城,萊茵河與揚子江的創新基因在此交匯。常州市委常委、科教城黨工委書記徐光輝説,新常態下,科教城的路徑選擇是通過全面深化改革和“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來培育新動能,以全球視野配置科技創新資源來重塑新結構,把創新實實在在落到産業創新上發展新經濟,構建全要素的雙創新生態。
千軍萬馬搞創新
變跟隨者為主導者。短短幾年,有著東方碳谷之稱的西太湖畔,集聚了全國50%的石墨烯企業,創下10個“全球第一”,演繹了研究院托舉産業高地的傳奇。著名科學雜誌《自然》主編發表文章説,石墨烯應用領域及産業化方面的發展中心,未來很可能在中國。
協調市場和政府“兩隻手”,讓技術瞄準“産業靶向”,是科技創新催生新産業的現實注腳。11年來,常州舉辦“518展洽會”的過程就是一場“科技長跑”:累計展示成果4萬餘項,發佈技術需求4300項,簽約項目600余項,合同總金額超65億元,促成1000多個科技項目落戶。
常州市副市長李小平介紹説,本次展洽會定位為創新型園區建設、創新型産業培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國際創新合作、科技服務業發展五大主題。在創新主體從“小眾”到“大眾”轉變的新時期,要充分激活大學生、連續創業者、科技創業者、海歸創業者這創新“新四軍”的巨大潛能,在眾創、眾包、眾扶、眾籌中使創新資源配置更靈活、更精準,驅動區域經濟甲板起飛。
常州科技局局長劉斌説,一組數據印證著常州産業向“雙中高”攀升的微笑曲線:高新技術企業由476家增加到1126家,增長1.4倍。高新技術産業産值由2370億元提高到2015年的4975.6億元,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由32.1%提高到43.4%。
“科技+”引領城市型新經濟
雙創大潮風起雲湧,常州正步入“萬物生長”的“創時代”!
16日上午,由賽伯樂投資集團與鐘樓區政府共同打造的全國首個“雙創雲城”落戶荷花池眾創街區,科大訊飛、微醫集團、深圳艾特航空科技、開心果機器人等9家項目簽約。這座“雲城”以大數據和人工智慧為核心,採用“科技+資本+網際網路”的融合創新運作,打造智慧健康、科技體驗、創客服務的新社群。常州正推動科技、製造、金融等産業相互滲透,通過産業間跨界融合發展,催生更多新技術、新産品、新業態,已有2家省級眾創集聚區,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18.78件,科技進步貢獻率達60%。
眾創街區、科技大街正成為城區型新經濟的創新單元。在常州科技街掛牌現場,中科院北京國家技術轉移中心常州分中心、中科創新園、弗朗霍夫研究院製造與資訊研究院代表處等32個項目簽約入駐,總投資144億元。鐘樓區委書記趙正斌介紹説,以創新驅動為核心,産城融合為方向,現代智造業為支撐,打造新動力引擎,眾創街區經濟就是要打造樓宇經濟的4.0升級版。既防止了城區産業空心化,又是精準提升都市經濟的新路徑。目前已有中興能源雲計算華東基地、百度大數據産業園等一批重大項目入駐。
“科技+製造”催生新智慧。5月10日,中韓智慧製造技術對接會上,垂直多關節機器人、電弧機器人等新技術讓人眼前一亮。南韓機器人産業振興院率領現代重工等企業與常州對接,20多家企業達成合作意向。目前,該市已形成了常州科教城、武進高新區等機器人及智慧裝備産業集聚區,擁有核心企業60多家。
“惟創新者進,惟創新者強,惟創新者勝”,在常州,創新單元的改革風生水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