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國際合作>優化配置>

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

發佈時間:2016-04-27 12:50:07  |  來源:科技日報  |  作者:陳瑜 孫薇 楊一峰  |  責任編輯:伍曉敏

——江蘇省揚中市轉型發展紀實

■創新驅動發展

孫 薇 楊一峰 本報記者 陳 瑜

新建園區內,低效能産業已難覓蹤影,取而代之的是正煥發著勃勃生機的新興産業;上萬平方米的生産車間裏,流水線取代了人工操作,設備工藝實現了自動化、智慧化的升級改造……創新轉型正給江蘇揚中這座長江中的“島城”帶來可喜的變化。

揚中,因地處揚子江中而得名,位於鎮江市東部江心,地域狹小,自然資源緊缺。但在轉型升級的蛻變中,揚中從資源匱乏、交通閉塞的江中孤島,發展為全國聞名的“百強縣”“工程電氣島”。

“取捨”之間激活三大産業

江蘇福泰電力設備有限公司成立於11年前,一直生産與國家火電項目配套的産品。但從去年開始,公司出人意料地推掉了2000余萬元的火電項目訂單,開啟與國家核電項目的合作。

這趟旅程並不輕鬆,不僅訂單要從零起步,原有裝備和資質也需全部推倒重來。去年公司已投入500萬重新做資質,今年還將投入5000萬元用於産品再造和技術革新。但在公司董事長黃喜福看來,“沒有舍,就沒有得”。

星河集團原本是揚中一家生産閥門管道的企業,為適應市場發展需求,花大力氣研發了核電廠用核級波紋管儀錶截止閥,並引進高效節能的管道生産線,此舉讓生産能耗下降10%,産量提高18%,打開了美國、南韓等市場。

一家家企業轉型的背後,折射出揚中産業轉型升級涌動的熱潮。

以創新轉型為“主線”提升産業層次,揚中強力推進三大主導産業轉型升級,提升産品檔次和技術水準。

——加快向“智慧電氣”轉型,目前揚中工程電氣産業集群入選全國首批“産業集群區域品牌”。

——光伏産業堅持製造與應用並重,合力打造“綠色能源島”。

——依託優質深水岸線資源,重點發展高技術、高附加值的船舶製造和港口機械製造産業。

“智慧酵母”催生發展動力

2015年,中國社科院發佈的《中國縣域經濟發展報告2015》,讓揚中再次“揚名”。報告顯示,揚中位居全國縣域經濟創新力50強榜首。

這個榜首的“後盾”來自一串長長的科技創新成績單,這也被視為揚中發展的“智慧酵母”。

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0.29件,省級以上工程中心等企業研發機構總數達88家,高新技術産業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達75%以上,全社會研發投入佔地區生産總值比重2.78%……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十二五”期間,揚中不斷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産學研緊密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已形成一批集研發、轉化、共用、企業發展與政府決策支援“五位一體”的科技創新平臺,為産業轉型提供了強勁動力。

截至今年3月,揚中有省級科技園2個,國家和省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各1個,省企業院士工作站8個,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33個,省級以上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0個、省級企業技術中心18個。

談及“十三五”,揚中市委書記、市長潘早雲説,2016年,揚中將努力實現高新技術産值佔規模以上工業産值比重75.2%,全社會研發經費支出佔GDP比重達2.78%,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23件,科技進步對經濟增長的貢獻率達62.1%的目標。到2020年,揚中力爭成為“高新産業主導程度高、企業創新主體地位強、載體平臺建設佈局優、創新驅動作用發揮好”的創新型城市。

“産學研”結合打造創新高地

長達數十公里的揚中長江岸線上,生長著楊樹、蘆葦等防風防澇植物,完全保持著原生態風貌。

守著黃金水道卻主動留白,在嚴把岸線資源的同時,揚中把島內的發展重點放在科技含量高、耗能低的高科技産業上,從要素驅動轉向創新驅動、人才驅動。

寶納電磁瞄準國際領先技術,研發的“鱗片狀金屬軟磁片”系列産品,已通過專家鑒定並開始小批量試産,成為全國金屬軟磁微粉産業化生産的“先鋒軍”;華維電力研發的無人值守變電站産品,通過對供電系統的局域網進行加密,利用物聯網進行智慧管理,填補了國內空白;巴威股份研發的世界首套太陽能8效板式蒸餾海水淡化裝置,能日産30噸高標生活飲用水,為沙漠乾旱地帶居民生活用水提供極大便利……

在揚中,每家企業背後都有多家合作的高校院所,每個鎮(街、區)都與多家高校科研院所結成戰略合作聯盟,在全市大的産學研聯盟體系下,企業抓科研創新,推動産業不斷升級。

“揚中將不斷打造工業新優勢,增強創新能力,重點推動戰略性新興産業的建設,發展速度、産出效益將明顯加快增強。”展望未來,潘早雲説,揚中將加速打造創新驅動引領區。(科技日報北京4月26日電)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