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合作創新正成為繼貿易和生産合作後,經濟全球化的又一重要表現
最近一段時間,中國同世界各國的創新合作十分活躍。習近平主席同來華訪問的瑞士聯邦主席施耐德—阿曼共同宣佈建立中瑞創新戰略夥伴關係,這是中國和外國建立的首個“創新戰略夥伴關係”。在會見澳大利亞總理特恩布爾時,習近平主席指出,希望雙方做好中國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同澳大利亞“國家創新與科學議程”的對接。中以創新合作聯委會第二次會議、第四屆中德創新大會等創新合作會議相繼舉行。
創新合作,是“十三五”時期中國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重要一環。當前,中國在創新領域取得的成就有目共睹。有西方媒體認為,“中國式創新”的獨特性為中國成為創新大國提供了基礎。麥肯錫全球研究院的報告稱,中國的創新規模不斷擴大,有潛力坐上全球創新領導者的寶座,有望成為全球創新典範。致力於以創新發展理念推動自身經濟轉型升級,中國積極加強同其他國家創新領域的戰略對接、探索建立交流對話的長效機制,為創新合作開拓新路徑。
一個國家是否強大,相當程度上取決於創新能力。近代以來,世界經濟中心幾度轉移,科技中心始終是經濟中心地位轉移的強大支撐。進入21世紀以來,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加速推進,各國創新發展的意願尤為急迫,爭相搶佔未來發展先機。美國總統奧巴馬連續3次推出國家創新戰略;德國3次頒布高技術戰略,在此基礎上制定了工業4.0計劃;日本、南韓以及俄羅斯、巴西、印度等新興經濟體,也都在積極部署出臺國家創新發展戰略或規劃。
經濟全球化時代,創新要素加速流動,創新資源全球配置,創新合作成為各國面臨的共同需求。瑞典經濟學家馬茨·威廉松指出,伴隨人才和技術等更多創新資源開始在全球範圍內加速流動,世界範圍內的創新活動也日趨連接為一個整體,國際合作創新正成為繼貿易和生産合作後,經濟全球化的又一重要表現。
科技進步讓創新在全球範圍內得到採用、造福人類的速度日益加快。“本傑明·富蘭克林在1752年發現了電,理查德·特裏維西克于1801年製造了蒸汽機車,但直到近100年後電和汽車才進入千家萬戶;第一部智慧手機于2007年上市,而如今智慧手機用戶已超過15億。”正如英國《金融時報》專欄作家約翰·凱近日撰文指出,若將1870—1970年視為人類實現了有線連接的“特別世紀”,如今人類即將迎來實現無線連接的“特別世紀”,生産率增長的極限只取決於創造力的極限。
拓展創造力極限,讓創新成果給人類帶來新的福祉,需要各國通力合作、攜手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