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未來之星>舞蹈才藝>

中化化肥擁抱網際網路 手機一鍵下單助農“精準施肥”

發佈時間:2016-04-18 13:11:14  |  來源:新華網  |  作者:李由  |  責任編輯:伍曉敏

中化化肥擁抱網際網路 手機一鍵下單助農“精準施肥”

圖為,安徽明光市石壩鎮的中化化肥石壩農業服務中心,配肥流程吸引周圍村民觀摩。

新華網北京4月18日電(記者 李由)一台智慧配肥機輕鬆按鍵操作就智慧測算並調配出“私人定制”的配方化肥,使用手機app查詢實地土壤養分情況,輸入目標作物和預期産量就能精準配肥,還能一鍵下單,4月15日,安徽明光市石壩鎮的中化化肥石壩農業服務中心吸引了很多種糧大戶和村民前來觀摩。

化肥是農作物的“糧食”,化肥施用不合理將會增加農業生産成本、浪費資源,也造成耕地板結、土壤酸化。“網際網路+智慧農業”來到田間,通過智慧配肥機作為智慧農業服務平臺的終端,測土配方科學施肥法好比“按方抓藥”,對促進化肥減量增效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石壩鎮鐵山村的種糧大戶桑勝祥圍著這臺智慧配肥機反覆觀察,他告訴記者,他的500畝地分別種植小麥、水稻、玉米等糧食作物,一年下來需要用24噸肥料,這次來觀摩就是想試試這種新的配肥方式,他最關心的是這種智慧配肥能得到多少實惠。

中化化肥總經理助理馬躍在現場解答了桑勝祥心中的疑問,他説:“傳統配肥採用的是大配方,數據相對粗放,精準用肥難以實現,智慧配肥機能夠適合小配方的需要,農民在地裏用手機定位功能就能獲得測土數據,這樣就能實現配方精準,實現減量增效。同時,從原料直接到終端産品,這樣節省了流通環節的加價。”

記者在現場看到,新一代智慧農業服務平臺應用了物聯網技術,以農作物為依託改進生産服務流程,通過整合農業大數據,實現種肥藥配方、生産、施用以及農業綜合服務的智慧一體化,能夠為廣大農戶提供貫穿産前、産中、産後各環節及配套支撐,標準化服務與個性化定制相融合,線上與線下多種手段相配合的一站式、全程化的智慧服務體系,並依託300余名專業農技師力量,提供專業服務。

“自家田加上幫著外出打工的同村鄰居們種的田一共有20多畝,以前種一畝小麥要用一百多斤肥,中化幫著測土配方以後肥料減到八十斤,原來一畝地小麥能收1000斤現在可以收到1200斤,省時、省力還省錢,産量穩定了心裏踏實。”石壩鎮汪北村村民黃生堂説。他今年64歲了,不太會用智慧手機,這次看完手機下單演示,他準備回家讓16歲的孫子幫他嘗試網上下訂單。

據了解,近年來,中化集團聯手農業部深入合作,通過推進“網際網路+智慧配肥”項目,加快化肥供給側改革;設立農業服務平臺,創新服務模式。

馬躍介紹,中化化肥聯合各地政府相關部門搭建了由“智慧配肥機+雲端數據庫+電商平臺+農化服務平臺”組成的智慧農業服務平臺,加快減量化施肥技術推廣,推進科學施肥到田。

“以智慧配肥服務站為依託,與家庭農場、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合作,打通配方肥測、配、産、供、施各個環節,進行多種資源整合,直接服務農業生産。在石壩河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1個智慧配肥站、在古沛鎮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1個智慧水肥站,共同推廣“一袋子肥”和“一桶肥”施肥模式。“一變一減”將抽象數字變具體實物,進一步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成本,示範帶動化肥減量增效,推動新型肥料和水肥一體化的全面應用。” 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總經理喬因國説。

中化化肥擁抱網際網路 手機一鍵下單助農“精準施肥”
圖為,中化智慧液體配站

15日下午,在明光市古沛鎮水肥一體化示範基地,記者看到,這裡採用的是辣椒和西瓜間作方式,十幾個大棚一字排開,在路口有一個水池,上方是智慧液體配肥站。古沛鎮高王村村主任蔣道杭用手機app向記者演示了中化智慧液體配肥的控制過程,手機觸動遠端開關,水和肥料便通過埋在地膜下的滴灌管道流入土壤滲入根系。

蔣道杭告訴記者,通過手機藍芽實現園區滴灌,三個小時就能完成200畝地的水肥滴灌作業。以前一人一天只能給1畝地施肥,現在通過使用水肥一體化技術,根據作物需求少量多餐,減少浪費,實現化肥減量增效,自從灌溉加上“網際網路”的高科技,勞動力也大大得到了解放。

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副總經理周海庭透露,儘管減“肥”形勢嚴峻,但中化化肥對實現化肥使用量零增長充滿信心。結合工業4.0智慧配肥項目,2016年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擬計劃在明光、蕭縣、泗縣和桐城共建4座智慧配肥服務中心。智慧農業服務中心主要實行農企共建模式,聯合當地農委,終端設備配肥機由市農委從財政部門出資購買,交由中化化肥安徽分公司運營管理。

中化化肥擁抱網際網路 手機一鍵下單助農“精準施肥”
圖為,中化化肥總經理助理馬躍在種植大棚給記者講解網際網路水肥一體化技術。趙光輝攝

馬躍透露,2016年,中化集團計劃在全國推行50家智慧配肥服務站。到2018年,建成1個全國數據存儲和處理中心,佈局1000個科學施肥服務中心,初步形成農企合作、農民受益、多方共贏的智慧農業服務網路。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