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34年紮根太行山區的河北農業大學教授李保國(下)
本報記者郝淩峰
1月28日,時值深冬,在河北省邢臺市臨城縣鳳凰嶺綠嶺莊園裏,成方連片的核桃林伸展著枝條,靜待春暖花開。
看著眼前的情景,河北綠嶺果業有限公司技術總監劉麗英對記者説:“從最初的石頭窩到栽上核桃樹收貨薄皮核桃果,到現在我們又開發出了核桃乳、核桃油、奶油核桃、核桃凝膠型糖果等多個品種和系列,可以説,沒有恩師李保國,就沒有這個核桃産業。”
34年,他將技術做成了産業,促進農民持續增收
在劉麗英眼中,李保國是個很有經濟頭腦的教授。“我是恩師99屆的學生,當年一入學,我們就聽説了恩師紮根前南峪村,把該村從‘嫁女不嫁前南峪’的窮山村發展成為了太行山區一顆璀璨的明珠。到我讀書時,正趕上恩師在崗底村推廣無公害蘋果栽植技術。他通過128道標準化生産工序,讓富崗蘋果賣到了100元一個。在我們一班同學眼中,老師很有經濟頭腦,經他‘指點’的地方,農民腰包都鼓起來了。這也正是我下決心要跟著老師幹農業的原因。”
大學畢業後,劉麗英跟隨恩師李保國來到了邢臺市臨城縣鳳凰嶺。“科技是翹板,用科技改造荒山,我們要做的不是簡簡單單的科技推廣,而是通過這些科技來打造一個産業,要做‘産業科技’,用科技把産業做起來了,才能實現可持續發展,才能給農民一個持續增收的能力。”
站上綿延的太行山,聽著恩師李保國的諄諄教導,劉麗英的眼界更開闊了。“今天,我留在綠嶺,不僅僅是指導核桃栽培和生産,更重要的是要把這顆小核桃做成一個大産業,這樣我們這方人就有了一個端在自己手裏的金飯碗。”
正如李保國所期望的,今天,綠嶺正從一個小核桃成長為一個大産業。
34年來,李保國將這個産業科技的理念貫徹到了自己的科研實踐中。他所研發的太行山板栗集約栽培技術、優質無公害蘋果栽培技術、綠色核桃配套栽培技術等優質品牌産業化技術,帶動了河北省板栗、蘋果、核桃産業的快速發展。
34年來,在他的産業科技理念帶動下,36項標準化林業技術示範推廣總面積達到1080萬畝,累計應用面積達到1826萬畝,累計增加農業産值35.3億元,山區農民純增收28.5億元。
在崗底村,村民的收入賬本上更是劃出了一道昂首上升的直線,依託蘋果産業,這裡從昔日每人平均年收入不足80元,發展到了如今的每人平均年收入近3萬元,其蘋果連鎖基地發展到太行山和燕山369個村,帶動7萬多農民走上致富路……
34年,他沒有算過自己的收入賬,卻甘願自掏腰包做技術推廣
李保國是個很會算賬的人,他把農民的收入算得清清楚楚,唯獨在自己的收入賬上算成一筆“糊塗賬”。
1月29日,在邢臺市內丘縣崗底村,村民們紛紛向記者説起了李保國的往事。
李教授剛來村裏時,村裏沒人見過給蘋果套袋的。“套上袋子把蘋果捂爛了怎麼辦?買袋子要花錢誰來出?”面對村民的質疑,李保國二話不説,自掏腰包5萬元,給村民買來了蘋果袋。
自此,崗底村成了給蘋果套袋的第一村。“不為錢來,農民才信你,才聽你的。”李保國固執地這樣認為。
接下來,在果樹整形修剪上,村民捨不得鋸掉枝杈,李保國急得跟村民直嚷嚷,看到李保國真急了,村民開始“乖乖”地按照李保國的技術來做。
“李教授傳授我們技術,不圖錢、不圖物,圖的就是我們高産豐收,我們沒理由不聽他的。”自此,套袋、去袋、轉果……富崗蘋果128道標準化生産工序成了村民嚴苛遵守的生産準則。
“常年給農戶和企業提供技術指導,每年至少也得有幾百萬的收入吧?”
類似的問題李保國不知回答過多少次:“我始終認為,農業是公益事業。給農民服務是公益,給農業企業服務也是公益。農業企業發展了,在自身盈利的同時,還能夠輻射帶動周圍山區的發展,最終還是對農民有利。”
34年,鬢染霜花,百姓的笑臉和認可成了他最大的財富
在付出與回報的不等式上,癡心不悔的李保國也有著自己的平衡砝碼。
“河北省境內的山區我都走遍了,尤其是太行山,從南端到北端,每個山區縣我都去過,雖然我記不住那麼多老百姓,但很多地方的老百姓都認識我。”李保國向記者回憶説,“有一次,我的車行至內丘縣摩天嶺村,遇上交通堵塞,進退不得。我急得下車察看,被農民認了出來。”村民聽説李保國正急著趕回保定參加一個學術會議時,人群中有人喊道:“快把我家院墻推倒,讓李老師的車過去!”沒容李保國阻攔,幾個人一擁而上,將路邊一堵土坯墻圍成的農家院扒開一個三米多寬的缺口。
有一年,李保國正月裏到村裏時,家家戶戶都爭著請他到家裏吃飯,實在推託不過,有時他一天得赴五六個老鄉的家宴……
不僅僅是村民,連小孩子都能熟識李保國的身影。“李保國又來了!”在崗底村,李保國剛走到村口,村民安小三家的孩子就在巷口喊了起來。
……
一幕幕往事,讓鬢染霜花的李保國眼睛濕潤。
在李保國的心中,與自己的付出相比,農民給予自己的這些回報,比這腳下的太行山還“沉重”。
今年,李保國58歲了。再過幾年,他就該退休了。
“想過以後再做點什麼,過什麼樣的日子嗎?”記者問。
“我已經習慣了山裏的生活。到時候,也許就和老伴兒找個小山村住下。”李保國心裏始終裝著巍巍太行山下的農民兄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