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技術市場>人工智慧>

長春文化産業主動融合“網際網路+”

發佈時間:2015-11-12 11:00:33  |  來源:長春日報  |  作者:  |  責任編輯:蘇曉夢

長春文化産業主動融合“網際網路+”

    林田創客公園的創客廣場。畢馨月

    廢舊的老工業廠房能用來做什麼?答案有許多種,但對於目前中國最大的形象標識製造基地——林田遠達集團來説,這些象徵著老舊的地方恰恰可以用來創新。

    就在上個月,林田遠達投資1.5億元改造升級的林田創客公園“網際網路+”創業創新孵化服務平臺項目投入運營,成為我市傳統製造業向創意産業轉型的成功範例,更是長春文化産業主動融合“網際網路+”的有益探索。

    記者從市委宣傳部文化産業辦公室獲悉,今年前三季度,我市文化産業增加值達182.1億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8.3%,發展勢頭良好。

    新興項目助力“文化興市”

    像林田遠達集團這樣走在時代前沿的文化公司,在長春還有許多。該集團董事長林錫森告訴記者,林田創客公園的構想既得益於國家《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指導意見》,也得益於我市“文化興市”“文化強市”戰略的高點定位。

    經過10年的産業探索和實踐,我市形成了採取“五項措施”(即項目推進、園區建設、品牌培育、展會帶動、政策扶持)、發展“六大特色産業”(即出版發行、文化創意、民間藝術、影視製作、演藝娛樂、教育培訓)、建設“四大基地”(即農村題材電影製作基地、原創動漫産品生産基地、民間藝術集散基地、二人轉藝術傳承基地)及實現“一個目標”(即將文化産業打造成為我市戰略性支柱産業)的文化産業發展總體思路。而林田創客公園、希派創意城、朗天國際文化綜合體等項目,正是我市已建、在建的100個文化産業項目中極具創意特色的新興項目,這些項目的立項、投入使用,恰好契合了長春建設東北亞現代文化名城中“現代”與“文化”的概念。

    重點園區集聚産業能量

    政府推動、政策引導、市場運作,這一直是長春文化産業抓好園區建設的有效之舉。以201011月啟動的東北亞文化創意科技園為例,5年時間裏園區一期實現了招商突破。配合科技大市場創意空間咖啡和3D創意中心的開放,銀企對接會、文創畢業設計展及各類專業化特色活動的不定期舉辦,使園區開放性市場體系得到進一步完善。去年,該園區獲財政扶持資金250萬元,減免稅金300余萬元。目前,該園區二期項目正圍繞影院、博物館群、寫字樓、創業孵化等子項目進行細化設計。

    不僅東北亞文化創意科技園辦得風生水起,動漫遊戲原創産業園、知和國際動漫産業園、朝陽區創意産業園、動漫軟體與新媒體科技園,以及長春科技創意文化産業園等重點文化産業園區,也成為城市的一道亮色。

    據統計,截至目前,我市已建成國家級文化産業示範基地11個,省級文化産業示範園區22個。同時,依託長春凈月高新區作為國家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區,以及在區位空間、産業特色和人文環境等方面的優勢,規劃了長春凈月文化産業發展區,引導文化企業和文化要素向凈月集聚。

    據介紹,目前林田創客公園已入駐20家企業,其中既有動漫、設計、廣告公司,也有從事電子産品技術開發的、做文化藝術交流策劃的、提供文化資訊諮詢的,甚至做空氣動力科技研發的。

    通過這個“網際網路+”創業創新孵化服務平臺,無疑為長春廣大創客群體、創業創新團隊、大學生創業群體提供了全方位的孵化加速服務。由此不難看出,具備創新思維的文化産業人,已然跟上文化與科技、與“網際網路+”融合的步伐。

    對此,市委宣傳部文化産業辦公室主任趙建華認為,依託我市重點項目(園區)的公共技術服務平臺,可以推動文化與科技、“網際網路+”的融合,加快發展文化創意、動漫遊戲、影視傳媒、數字出版等新興文化業態,為長春文化産業發展創造出更多的商業模式和消費模式。而依託汽車、軌道客車等傳統工業資源,則可深入發掘第一、二産業與文化産業發展的契合點,積極探索文化産業與實體經濟快速對接、完美融合、多方共贏的發展模式。

 
分享到: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