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年間,‘山西品牌中華行’留下的足跡令人震撼、讓人感動,首先,我要為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商務廳以及其他相關部門點個讚。”品牌專家、山西財經大學晉商研究院院長樊雲慧表示,“山西品牌中華行”活動不僅持續下來了,而且規模越做越大,規格越做越高,形式越來越多樣化,內容越來越豐富,影響越來越大,從國內走向了國外,今年還融入國家“一路一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方略,這是值得載入山西品牌發展史冊的事情。同時,也要為一直參加品牌行活動的山西企業點個讚,在山西經濟低迷的形勢下,我省企業能夠抱團走出去,宣傳自己、宣傳山西品牌文化,他們這種勇於承擔責任,為山西經濟發展、創造品牌山西的精神值得讚揚。
A “山西品牌中華行”是新型政商關係的良好詮釋
“近年來,山西一度成為反腐重災區,建立在煤炭産業鏈基礎上的隱秘複雜政商關係屢被觸及,新常態經濟下,如何構建‘離不開,靠得住’的新型政商關係對重新架構山西政治新生態、全面深化改革、順利實現經濟轉型,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意義重大。”樊雲慧説,良好的政商關係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前提,日本、南韓的許多大企業都是在政府大力支援下發展起來的,若無政府支援,他們的發展是難以想像的。但這些企業發展之後,又為日本、南韓的經濟發展奠定了十分有力的物質基礎,這正説明瞭政商之間建立良性互動關係的重要性。“山西省政府主辦、山西省商務廳承辦的‘山西品牌中華行’活動,對促進山西品牌的建設、乃至推動山西經濟的轉型發展起了非常大的作用,可以説山西省政府、山西省商務廳真正做到了服務企業,真正發揮了服務型政府的職能,這正是新型政商關係的良好詮釋。”在樊雲慧看來,建立新型的政商關係,核心是確立權力行使的邊界和規則。政商關係的焦點,不僅僅是利益如何分配,而是如何清晰劃定政府的權力邊界,同時政府在維護市場秩序和提供服務方面發揮的作用不能缺位。這種新型政商關係的建立還要靠政府真正轉變觀念,由管理型政府轉變為服務型政府。
B 明清晉商也曾馳騁東北市場
9月1日到6日,山西品牌中華行長春站將在吉林長春國際會展中心舉行。談到山西品牌抱團闖東北,樊雲慧表示,明清晉商也曾馳騁東北市場。山西商人隋唐時就已到東北地區做生意。明朝建立後,為防止北方蒙古殘余勢力南下侵擾,明政府在北部邊防線上設了九個邊防重鎮,其中之一就是“遼東鎮”。遼東地區在這時就成為山西商人早期貿易的地區。利用明政府頒布的開中法,山西商人在邊地就近開墾農田、雇人耕種,再運糧換鹽引,稱之為商屯。當年山西商人的商屯點遍佈遼東地區,“邇時遼東千里,晉人商屯其間,各為城堡,耕者數千萬。”後來在清太祖努爾哈赤統一滿族各部並與蒙古各部結盟後,當時在張家口掌控市場的八家山西商人曾經為清兵入關提供戰略物資、糧襪以及情報等方面的服務。入關後,清統治者感於八家晉商襄助之功,特封他們為“皇商”,令他們可以籍隸內務府,並賜産于張家口,又給之以經商特權。樊雲慧表示,清朝時晉商在東北的經營範圍涉及糧食、雜貨、燒鍋、藥材、衣帽、皮貨、典當、煤礦、鐵貨、銅貨、顏料、錢莊、票號等各個行業,經商地域涉及奉天(今瀋陽)、營口、哈爾濱、吉林、朝陽縣、海拉爾、海城、撫順、錦州等各個城鎮,成為了東北地區商市的主導者,帶動了東北地區社會經濟的發展。在東北的各家晉商中,太谷縣北洸村曹氏家族是實力最強者,發展最盛時共有商號640余座,從業人員37000余人,總資産達1200余萬兩白銀,商號遍及大半個中國並遠涉俄國、英國、德國、朝鮮、日本等7個國家,所以在現遼寧省朝陽縣地區流傳著“先有曹家號,後有朝陽縣”的民謠。因此,東北地區一直都在晉商成長和發展歷史中扮演著重要角色。“當年晉商之所以在東北市場取得成功,是與其主動爭取客戶離不開的。晉商不只在固定城鎮坐開商鋪經商,還組織馬隊、駝隊運送內地商品至環境艱苦、人口較少而不宜設置商號的地方去販賣,積極搶佔空余市場。他們研究當地居民的生活習性和風俗,適銷對路地經銷商品,並積極學習蒙語和俄語以便於向東北蒙民和中俄邊境上的俄羅斯人推銷商品。”樊雲慧説,近年來,東北和山西經濟的發展有些相似,都面臨著轉型的巨大壓力,今年前半年山西和東北三省的GDP增速為全國倒數,這次“山西品牌中華行”長春站的活動,與第十屆中國-東北亞博覽會(簡稱東北亞博覽會)同期舉行,東北亞博覽會是世界上唯一由東北亞六國(中國、朝鮮、日本、南韓、蒙古、俄羅斯)參與並面向全球開放的國家級國際性綜合博覽會。晉商抱團來到長春,在東北市場尋找機遇,一定會與東北企業達成“合作共贏”,並與東北亞國家的經貿關係有新的突破。
C 注重科技創新山西品牌還需提高核心競爭力
“在當代,品牌是企業重要的無形資産,是企業競爭力的重要表現,現代企業的競爭在很大程度上表現為技術的競爭與品牌競爭,因而企業品牌戰略成為企業發展戰略的核心內容之一。通過創造自主智慧財産權培育自主品牌的知名度和美譽度,是企業實施品牌戰略的基本規律。”樊雲慧表示,創新是企業品牌價值塑造的驅動力,企業通過創新活動,可以獲取相對於競爭對手的技術優勢,並通過智慧財産權保護轉化為市場競爭優勢,促進品牌的不斷成長和技術含量的不斷提高。山西企業如何創新?在樊雲慧看來,創新是提高企業品牌的技術含量,實施品牌定位、確立品牌核心價值的技術基礎,是形成品牌競爭力的根本推動力。增強品牌意識,關鍵是要加大核心技術的自主研發力度,推進創新成果的産業化。“前一段時間,山西剛剛召開了科技創新大會。在會上,王儒林書記指出我們省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研發活動的僅佔8.2%,建立研發機構的企業只佔5.83%,明顯低於全國11.64%的平均水準。全省高技術企業520家,僅佔全國總數的0.66%,在中部六省也是末位,因而要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全面提升企業創新能力。”樊雲慧表示,一個企業的長久興盛,核心是創新;一個著名品牌的形成,依靠的也是先進技術的支撐。企業品牌是企業自主智慧財産權的重要載體和市場成果表現。在激烈的國際國內競爭中,只有強化企業在自主創新中的地位,大力打造企業自主品牌,才能適應市場經濟,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自主民族品牌。因此,企業應抓住全省促進科技創新的契機,著力改變發展方式,加大研究開發投入,加強技術改造,加快自主創新,努力形成自己的品牌和具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産品。
D 從“山西品牌”到“品牌山西”還需以文化作推手
“文化是無障礙交流的硬通貨,要把品牌做成文化,以文化塑造品牌,附加在文化上的山西品牌必將能夠唱出經濟的大戲。”樊雲慧舉例説,一個8000元起家的海底撈,儘管沒有花費一分錢做廣告,卻成就了火鍋行業的大品牌。這其中的奧秘和力量,就來自海底撈的文化。海底撈的品牌文化,與企業文化是密不可分的。在樊雲慧看來,“山西品牌中華行”活動要想塑造持久的山西品牌文化,必須打造持久的企業文化。內聖才能外王。品牌文化稱雄一方,離不開企業文化的內在修養。要想品牌文化達到巔峰,做到極致,必須從企業內部下死功夫。在樊雲慧看來,用文化塑造品牌,首先是塑造優秀的企業文化,其次才是卓越的品牌文化。用企業文化塑造品牌可通過企業文化打造,步步為營穩紮穩打,用文化為品牌開路。“一個成功的品牌和品牌文化背後,一定都有一個偉大的企業文化。隨著時代發展社會進步,這種關聯的必然性越來越明顯。偉大的企業文化,不是過去觀念中的那種企業文化,不是厚厚的文化手冊,不是僵死的教條宣貫,不是固步自封的體系戒律,不是假大空泛的口號標語,不是鉅資建造的形象工程,而是一種簡潔高效的活的現代企業文化。”樊雲慧表示,山西品牌只有通過企業文化革新,才能推動企業文化進入新時代,才能為塑造成功品牌奠定牢固的基礎。“樹立品牌是一個漫長的過程,是一個充滿各種困難的過程,只有堅定的目標、高遠的志向、堅韌不拔的追求和一絲不茍的對企業價值觀的堅守,才能構建一個世界品牌級的企業。”樊雲慧表示,一些企業一定要撣去自身的浮躁和躁動,老老實實走一條品牌突圍之路,才能為品牌山西爭光添彩。
本報記者 要維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