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英國《每日郵報》6月24日報道,近日,美國北卡羅來納州杜克大學的科學家經過研究發現,鸚鵡特殊的大腦結構是它們能模倣人類説話的關鍵,同時此研究結果能夠讓科學家進一步研究人類語言功能的神經機制。
資料圖
鸚鵡是動物界為數不多的“語言學習者”,它們能夠模倣人類的聲音。過去科學家認為大腦的大小是鸚鵡會説話的關鍵所在。可是通過對基因表現型序列的分析,科學家得到新的發現——鸚鵡的大腦結構與黃鶯、蜂鳥的大腦結構不一樣(雖然黃鶯、蜂鳥也表現出超常的語言模倣能力),這個特殊的大腦結構決定了它模倣聲音的能力。
此外,科學家還發現,在鸚鵡大腦中,有一個控制聲音學習的特定區域,叫做“扇形核心”。科學家們對比了其他8種鸚鵡(包括錐尾鸚鵡、澳洲鸚鵡、小鸚鵡、亞馬遜鸚鵡、金剛鸚鵡、食肉鸚鵡和非洲灰鸚鵡在內)的大腦結構,發現紐西蘭最古老的食肉鸚鵡也具有最基本的“扇形核心”,這意味著“扇形核心”中神經元的種群在2900萬年前就産生了。此外,專家推測,“扇形核心”與鳥類極強的模倣能力有很大關係,此結構中的基因序列組能解釋為什麼鸚鵡會模倣各種聲音且能跟著音樂跳舞。
杜克大學慕課塔·查克拉博蒂博士指出:“這個結果為我們進行更深入的研究做了很好的鋪墊,我們可以更好地研究鸚鵡是怎樣處理接收到的聲音資訊以及它們模倣人類説話的作用機制是什麼。可是現在主要的問題是:鸚鵡的大腦究竟有多特殊?它特殊在哪?在於它特殊的基因序列組還是在我們還沒有發現的某個特殊區域?” 據悉,科學家將進一步研究 “扇形核心”與鸚鵡能模倣人類語言能力之間的關係。(實習編譯:賈艷娟 審稿:李宗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