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在對話會上做主題演講。記者雷達攝
“聽説許多巴西朋友對‘新常態’很感興趣,借此機緣,談談我個人對‘新常態’的理解。‘新常態’新在哪?簡單説,是四個關鍵詞: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
2015年6月17日,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在裏約熱內盧舉行的巴中合作專題對話會上發表主旨演講,用12個字概括了他對中國經濟“新常態”的理解,在巴西各界引發高度關注。
12字闡述新常態:
“我認為,意味著富態、優態、活態”
6月17日,巴西裏約熱內盧,瓦加斯基金會應用經濟研究所。前來參會的近百位專家學者、媒體人士一起聆聽中國第一大報、中共中央機關報的社長,如何解讀“新常態”下的中國。
“‘新常態’新在哪?簡單説,是四個關鍵詞: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楊振武社長以簡明扼要的12個字描述了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中高速”,就是增速換擋。面對潛在增長率下降、資源環境壓力加大,中國經濟“做不到”也“受不了”長期維持兩位數增長,必然會換擋回落。從高速到中高速,是“新常態”的一個重要特徵。
“優結構”,就是結構調整。今天的中國經濟,站上了更高的發展平臺,追求有品質、有效益的增長。調結構是“新常態”的最本質特徵。目前,中國的産業結構、需求結構、收入分配結構、企業組織結構出現新的積極變化,經濟結構由工業主導向服務業主導轉型的趨勢更明顯。
“新動力”,就是動力轉換。隨著勞動力、資源、土地等要素價格上揚,過去依靠低要素成本驅動的經濟發展方式已難以為繼,中國經濟必須把發展動力切換到科技創新,從要素驅動、投資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只有緊緊跟上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産業變革的快節奏,讓創新成為點燃發展的新引擎。
“多挑戰”,就是風險累積。經過多年快速發展,一些曾經“看不見”、“不確定”的風險,有可能逐步顯性化。目前,中國經濟風險總體可控,但對以高杠桿和泡沫化為主要特徵的各類風險仍要引起高度警惕,把握好穩增長和防風險的平衡。
“‘新常態’對中國意味著什麼?我認為,意味著富態、優態、活態,意味著結構更佳、效率更高、環境更美、民生更好、經濟基礎更牢、發展更可持續。”楊振武社長如是説。
“人民日報社長來到巴西為我們解答問題,是一次非常珍貴的深入了解中國經濟發展的機會。他的講話不回避問題,直面中國經濟‘新常態’面臨的挑戰,今天這場對話會讓我更好地理解了‘新常態’的合理性、必要性和科學性。”參會學者邁克爾·卡爾林説。
對話會上,瓦加斯基金會學者向人民日報社社長楊振武提問。記者 雷達攝
“這12個字,既是對巴西人民也是向中國人民闡釋了‘新常態’的深刻內涵。”中國社科院拉丁美洲研究所副研究員謝文澤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表示,中巴兩國相距遙遠,在官方的交流之外,民間的了解還較為缺乏。人民日報作為中國第一大報和中央媒體,在促進兩國民眾客觀、正確地彼此了解方面有著義不容辭的責任。人民日報若能針對巴西民眾的閱讀與思維習慣,在一些重大議題上發揮黨報的引領作用,與巴西主流媒體進行合作,會對樹立我國的良好對外形象起到有力的推動作用。
回答“新常態”將給世界帶來什麼:
“帶來機遇,帶來財富,帶來共贏”
近幾年來,中國與拉美之間高層來往密切。去年7月,習近平主席對拉美四國的成功訪問,開啟了新的“中拉時間”,推進了包括兩洋鐵路在內的一大批戰略性項目,譜寫中拉合作新篇章。
2015年1月,諸多拉美國家領導人和高級官員飛越重洋相聚北京,出席中拉論壇首屆部長級會議。就在上個月,李克強總理剛剛結束的拉美之行,進一步落實習近平訪問拉美時各項協議,讓“中國裝備”在世界舞臺上再一次精彩亮相。
“中國與巴西同為發展中大國,同屬金磚國家成員,在經濟社會發展中肩負著很多相似的使命。當前世界經濟深度調整,復蘇進程曲折艱難,新興經濟體普遍遇到經濟下行壓力,如何認識和應對新形勢新變化,如何實現可持續發展、跨越‘中等收入陷阱’,是中巴兩國都要面對的現實課題。”楊振武社長在演講中説。
在楊振武社長看來,“新常態”成為解決中巴雙方共同“煩惱”的手段:“‘新常態’將給世界帶來什麼?我的回答是:帶來機遇,帶來財富,帶來共贏。”
“就市場而言,我國廣闊的市場潛力還沒有完全發揮出來”,中國社科院拉美研究所所長吳白乙對人民網記者説,“因此,在‘新常態’下我國居民消費模式和結構的轉型,將會給世界市場注入更加強大的需求動力,無論是大型發達經濟體還是新興經濟體都能從中受益。”
楊振武社長用一系列數據和事例得出了“新常態”將給巴西帶來重大機遇的結論:
“新常態”下,中國新型城鎮化加快,居民消費升級換代,為巴西大宗優質商品包括農産品提供了更寬廣的市場;
“新常態”下,中國製造業轉型升級,高新技術迅速崛起,將促進巴西的基礎設施建設和“再工業化”;
“新常態”下,中國利用外資的政策不會變,投資機會更多,營商環境更好;
“新常態”下,中國大力推進“走出去”戰略,將有更多的企業奔赴巴西投資興業。
“以世界經濟鏈與價值鏈為背景,各新興經濟體在轉型時往往面臨著資金、技術和産能等方面的缺乏,而這恰恰是中國推進‘走出去’戰略所重視的領域。”吳白乙説:“我國積極推動與巴西的産能合作與對接,是雙方意願的共同體現。”
在這次巴中合作專題對話會上,91歲的中國問題專家卡洛斯·塔瓦雷斯道出心聲:“中巴合作成果顯著,中國經濟‘新常態’是中國的新機遇,也是巴西的新機遇。”
茶歇期間,沒有得到提問機會的與會者擠到楊振武的身邊,交流對中巴合作的看法,提出有關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個問題。從一個側面反映了中巴相互合作的意願是多麼強烈,彼此之間需要相互了解的願望多麼迫切!
人民日報率先報道“經濟新常態”
系列評論引領輿論走向
此次人民日報社社長率團訪問巴西得到了巴西總統羅塞夫的親切接見。羅塞夫在會見人民日報代表團並接受專訪時説:“巴西政府高度重視對華合作,我和中國領導人共同規劃了許多日程,希望能夠儘快看到成果。巴西和中國有共同的利益,巴西和中國有共同的夢想。”
“這實際上展現了巴西政府的姿態。體現了巴西政府十分樂於與我國進行合作與交流的意願。”吳白乙在接受人民網記者採訪時説,人民日報作為中國第一大報,此次行動將這一友好訊息傳遞給了政府、社會與大眾三方。媒體作為公眾與政府之間的橋梁,在政府決策與民眾反饋之中起著關鍵的作用。可以期待,今後人民日報將在中巴兩國的交流與理解上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正確傳遞雙方的基本國情、政策方針與民族形象。
“去年,我所在的《人民日報》在中國主流媒體中率先報道了‘經濟新常態’。”楊振武社長在演講中表示。
事實上,“中高速、優結構、新動力、多挑戰”這12個字,在2014年8月4日的《人民日報》頭版就已經出現。
2014上半年重要經濟數據公佈後,8月4日,《人民日報》在頭版報眼位置和17版大半個版面刊登特別報道《新常態,新在哪?》。文中説:“新常態是不同以往的、相對穩定的狀態,意味著中國經濟已進入一個與過去30多年高速增長期不同的新階段。新常態主要有四個特徵:中高速,經濟增速換擋回落、從過去10%左右的高速增長轉為7%—8%的中高速增長;優結構,經濟結構發生全面、深刻的變化,不斷優化升級;新動力,中國經濟將從要素驅動、投資 驅動轉向創新驅動;多挑戰,面臨新的挑戰,一些不確定性風險顯性化。”
隨後,8月5日、6日、7日,《人民日報》連續三天在頭版位置刊登了“新常態下的中國經濟”系列評論員文章,以《經濟形勢閃耀新亮點》、《經濟運作呈現新特徵》和《經濟發展邁入新階段》為題,對中國經濟形勢進行了多角度的分析,具體闡釋了“中國經濟新常態”的內容和意義。
“習近平主席也説過,中巴關係堪稱發展中國家合作的典範。我們作為媒體人,對兩國關係的未來、對兩國合作的前景充滿信心。中國人常説‘朋友越走越近’,讓我們攜手踏上中巴合作新征程,共同開創兩國發展新未來。衷心祝願中巴兩國友誼之樹常青,共贏之路順暢,衷心祝福中巴命運共同體明天會更好!”楊振武社長在演講結語中説。
“人民日報的解讀代表中國共産黨和中國政府的聲音,坦誠的演講讓我更加明白了為什麼人民日報會是全世界影響力最大、受眾最多的媒體之一。”在現場聆聽演講的瓦加斯基金會學院主席比亞諾?卡瓦坎奇説。
2個多小時的對話會結束了,留給人們對於中國經濟“新常態”的思考和討論仍在繼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