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促進與質押融資的對接,陜西省智慧財産權運營電商平臺正式開通。
本報記者 郭曉斌 通訊員 寧靜 文/圖
中小微企業融資是老大難問題。
中小微企業所擁有的專利等智慧財産權是其重要資産。
打通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渠道,緩解中小微企業融資難的突出問題,是陜西在全國的首創。
從2011年,我省7部門正式推出《陜西省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當年17家企業通過質押融資獲得貸款1.17億元;2012年,62家企業獲貸10.11億元;2013年獲貸企業達到160余家;2014年貸款總額突破20億元;今年一季度,質押融資登記合同45件(涉及各類專利60件),佔全國總量的十分之一。
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在陜西破冰之後,如今已是春暖花開。
制度創新齊鑄劍 合力破冰除藩籬
2本紅色證書和9本藍色證書厚厚一摞,擺放在桌子上。“這就是我們企業的主要核心資産。”位於西安高新區創業研發園的源能微電子有限公司負責人李萌介紹,通過2件發明專利和9件積體電路布圖設計以及其他組合資産,公司從銀行貸到了200萬元,解決了企業流動資金不足的燃眉之急。
專利能貸款,即使是在科技大省著稱的陜西,以往也是新鮮事。大量的科研成果被束之高閣,很多始終無緣和市場聯姻就塵封失效,成為活生生的陜西之“痛”。
一方面是大量浪費的科技資源,另一方面卻是中小企業融資難,嗷嗷待哺。
2011年2月15日,省智慧財産權局聯合省中小企業局、省銀監局、省發改委、省財政廳、省工商局、省版權局等單位對外正式推出《陜西省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在當年,這是國內首部完整的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辦法》統籌了政府7個部門的資源,在國內首開涵蓋專利權、商標權、著作權三類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辦法的先例,為金融資本和智慧財産權有機結合提供了有效的政策支援,架起了“智慧財産權寶庫”與“銀行資金金庫”之間的橋梁,是我省智慧財産權融資的“破冰”之舉。
該《辦法》從政策上一舉突破了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障礙,打破了制約智慧財産權産業化的資金瓶頸。為中小微企業融資開闢了一條新渠道,為銀行機構服務於中小企業開闢了一種新的信貸業務。根據該《辦法》,借款人以合法享有的且可以轉讓的專利權、註冊商標專用權、著作權等智慧財産權中的財産權向金融機構出質,金融機構根據借款人的生産經營需求、償還能力、出質智慧財産權價值等情況確定貸款額度。
中小企業及時雨 金融機構定心丸
提起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陜西建興農業科技公司的蔚秀華説:“過去我們公司利用房産抵押、信用擔保及其他各種途徑去籌款,不僅時間長、數額小,而且費用高,根本不能滿足公司發展的需要,現在通過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一次就獲得農發行的1.19億元。”
好政策自己會説話,好種子落地就發芽。
從2012年起,陜西的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一路走來,呈現出“爆髮式”增長。
中小微企業通過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獲得首貸的數量激增,單筆融資額不斷創新高。2014年西安華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5項專利權質押獲得單筆融資2.5億元。除傳統的專利質押、商標質押外,著作權、積體電路布圖設計質押貸款也相繼跟進。2013年積體電路布圖設計首次質押貸款成功。目前,我省質押融資業務已經涵蓋各種智慧財産權類型。
于企業是及時雨,于銀行而言,《陜西省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更像是一粒定心丸。該《辦法》的首創性在於,它比較全面地囊括了專利、商標、著作權三種主要類型的智慧財産權,實現了信貸介入、風險補償、盡職免責和專項補貼等政策層面上的突破。解決了信貸資金只求“錦上添花”,無意“雪中送炭”的局面。同時為銀行積極介入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吃了政策“定心丸”,對於逾期的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將由政府設立的專項基金按照規定進行墊付式風險補償。對專利權質押貸款出現非主觀責任形成的不良貸款,免予追究貸款人的相關責任。各級財政還設立專項資金,進行相關補貼,以減輕借款人的財務負擔。
於是乎,我們看到這一政策得到了金融機構的廣泛參與響應,而且類型多樣化。參與的銀行由最初的2家銀行已經擴展到20余家,在全國各省中數量最多。除傳統的國有銀行外,股份制銀行、地方性銀行、外資銀行、非銀行金融機構積極開展了此項業務。2013年東亞銀行作為第一家外資銀行介入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業務。
扶開工當好教練 助企業爭金奪銀
“每年,我們都要舉行一到兩次銀行和企業的對接會,像教練員一樣,手把手地一頭教銀行,一頭教企業。我們就是要讓企業了解智慧財産權是能換來真金白銀的。”省智慧財産權局副局長楊行雲表示。在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工作的推進過程中,很多企業的智慧財産權觀念還比較淡薄,即便是擁有自主智慧財産權的企業也很少了解通過智慧財産權的運用還能為企業帶來盤活資金,産生經濟效益。
扶開工送一程。為了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持續顯效,一系列政府搭臺的銀企對接會、培訓會接踵而至。許多中小微企業通過這些渠道,把“紙文件”變成了真金銀。
在質押融資制度出臺的探索階段,我省單筆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最高額僅為1000萬元。隨著這一政策效力的持續發揮,企業通過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獲得的貸款額度不斷攀升,陜西八魚渭南油脂公司就曾以“八魚”商標權質押獲貸2億元,極大增強了全省企業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的積極性。同時新的模式也涌現出一批有首創意義的投融資案例。浦發銀行西安分行、寧夏銀行西安分行分別對西安三茗公司、西安銀橋公司的貸款是西北第一單專利質押貸款和商標專用權質押貸款;此後西安銀行對西安新天地公司發放了西部首例涉農專利權質押貸款;電視連續劇《大秦帝國3》也與相關銀行達成協定,為全國首例著作權質押貸款做出了積極的探索。
而一部分早早從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中獲益的企業,利用企業的專利權、註冊商標專用權連續獲得貸款,支撐了企業持續發展。西安新天地草業公司連續通過專利權質押獲得了發展所需資金。天宇制藥于2011年11月首次獲得1000萬元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貸款,在按期歸還貸款之後,2012年12月再次獲得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1000萬元。
為建立完善的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風險管理、防範、分擔機制,解決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中存在的資訊不對稱、法律風險、估值風險等隱患,省智慧財産權局致力於探索建立多方聯動的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綜合服務平臺。並設計出以國家專利技術(陜西)展示交易中心的專利技術展示交易平臺為基礎,構建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綜合服務平臺,加強質押物流轉市場建設和管理,吸引越來越多的科技型中小企業通過評估公司、擔保公司等仲介機構,獲得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
這種制度導向説明,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政府部門應起到的是引導作用,目的是使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進一步市場化,促進銀行和企業之間的良好對接。“我們起到的就是教練員和輔導員的作用,引導著企業和銀行在市場經濟中更好地充分發揮出自己的作用。當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進入市場化軌道,政府就會淡出這項工作。”省智慧財産權局副局長楊行雲認為。
據悉,今年我省將結合這幾年的探索實踐,修訂智慧財産權質押貸款管理辦法,規範智慧財産權評估。同時,完善銀企對接平臺,擴大智慧財産權融資業務佔比。讓智慧財産權質押融資能夠年年開花,歲歲有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