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影視出彩貴在“獨一份”
2023年我國網民每人平均每天觀看網際網路視聽節目(含短視頻)約3小時,每人平均旅遊次數和出遊總花費持續增長。在宅家追劇、出門打卡等生活方式日趨流行的當下,不少人因為一部劇愛上一座城,進而産生百聞不如一見、總要去看看的念頭。“衝動”引發行動,“腳尖”帶動“舌尖”,吃住行遊購娛等産業都能從中獲益。
我國文化旅遊資源非常豐富,旅遊業日益成為新興支柱産業和民生産業、幸福産業,文化影視行業則為旅遊再添一把火。不少地方政府積極投資打造地方色彩鮮明的電影、電視劇等文化作品,植入本地代表性元素,期待片中展現的取景地成為“網紅打卡地”。比如,位於寧夏靈武市寧東鎮的清水營古城城堡,先後拍攝了《畫皮》《霍去病》《花木蘭》等眾多影視劇,讓這座邊關要塞不斷展現生機,成為繼鎮北堡西部影城之後的寧夏第二大影視基地。又如,電影《讓子彈飛》曾在廣東省江門市開平碉樓取過景,讓集居住防衛等功能于一體、融合我國鄉村建築文化與西方建築文化的多層塔樓式建築備受關注。
在地方政府助力下,一批思想性、藝術性、觀賞性俱佳的新片佳作精彩亮相,令人眼前一亮,推動電影電視劇市場升溫。不過,推廣乏力、效果評估難等問題仍存,收益不盡如人意、口碑平平的作品並不少見。如何避免觀眾吐槽、業內忽視、熒屏難覓,實現叫好又叫座,值得深入探討。
一方面,應立足自身特色,打造“獨一份”“接地氣”的稀缺産品。2023年我國影片總産量為971部,全國製作發行電視劇156部4632集,獲得上線備案號重點網路電影329部、網路劇199部、網路微短劇557部。成百上千部新劇令人眼花繚亂,如果沒有特色很難吸引人。如果角度獨特、匠心獨運,掌握“流量密碼”,則可能殺出重圍,通過“破圈”傳播帶動文旅消費。
比如,繼電視劇《山海情》後,又一部見證寧夏産業發展的電視劇《星星的故鄉》前不久在央視一套黃金時間播出,第1集收視率為2.824%,居全國同時段收視率榜首。這得益於該劇帶觀眾走進戈壁、綠洲,欣賞賀蘭山岩畫、葡萄酒酒莊、沙漠星空酒店等寧夏代表性文化IP,讓人無形中産生“到寧夏,給心靈放個假”的念頭。
另一方面,用好市場機制,激發各方積極性,共同講出好故事。作為重要的支援者,地方政府部門的參與固然有助於充分調動各方面資源、協調解決攝製問題,但介入過多容易適得其反。有些影視劇被當作一般性文化項目頻頻“催産”,或無形中被拍成一般性宣傳片,甚至遭遇“市長熱捧”而市場遇冷的尷尬。速生材難成頂梁柱,獨角戲難贏滿堂彩,各方應扮演好適當角色,順勢而為方可決勝市場。
一部影視劇要想叫好又叫座,需要精細打磨劇本、精心塑造形象、耐心加以呈現,既展現出風土人情、名勝古跡,又有打動人心的故事情節體現精神實質。同時,充分尊重影視創作規律和市場運作機制,借鑒成功經驗加強製作、行銷,真正做到以文塑旅、以旅彰文,努力實現收視率和口碑雙豐收。
責任編輯: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