抵達上海!埃及國家博物館感覺要被搬空了 鎮館之寶都來了

【埃及國家博物館感覺要被搬空了】三周時間,788件古埃及文物要從埃及搬到上海……最高的一件石雕文物麥倫普塔站像,高2.4米,重2噸……

埃及國家博物館偌大的展廳宛若一個“大工地”,貼著上海博物館封條的板條箱遍佈展廳,法老埃赫那吞半身像正在裝箱,有在埃及旅遊的中國網友感嘆,“為了上海的大展,偌大的埃及國家博物館感覺要被搬空了”。

今年5月,上海博物館、埃及旅遊和文物部最高文物委員會共同宣佈,將於今年7月在上海聯合舉辦“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展覽自官宣以來,就受到極高的關注度。澎湃新聞獲悉,滿載古埃及文物的貨機包機從開羅起飛,已于6月16日淩晨抵達上海,上博“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將進入布展階段。《澎湃新聞|古代藝術》近日採訪了赴埃及參與文物點交的工作組成員,讓他們分享埃及文物點交背後的故事。

“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文物于6月16日淩晨包機抵達上海

“金字塔之巔:古埃及文明大展”文物于6月16日晚間抵達上海博物館

“今日淩晨,上博先遣隊出征入埃及!開啟長達21天、788件文物點交的征途!”5月18日淩晨,上海博物館館長褚曉波發佈一張上博赴埃6人團隊在機場出發前的合照並配文。此後一段時間,上博的工作人員在埃及點交文物的場景不斷地被在埃及旅遊的中國遊客“偶遇”、“圍觀”並“拍照”上傳至社交媒體“小紅書”。

“在埃及博物館逛著逛著,看見一堆箱子在打包,一看有上海博物館的標簽!”一位“小紅薯”興奮發帖,還配上7張現場圖,後邊跟著一長串評論,“埃及法老要出差了”“感覺一個博物館打劫了另一個博物館”“大老遠來埃及看結果搬走了”“展廳現場裝箱,這很埃及”……

3周,788件文物,一場“硬仗”

從文物點交、封裝、到運輸……在埃及旅遊的中國網友自發圖文實時“直播”,上博“古埃及文明大展”可謂未展先火。“我沒有想到我們在埃及國家博物館文物點交的場景會被‘圍觀’,還被發在小紅書上……。”比文物先行一步剛回到上海的上海博物館保管部副主任趙岑瑒笑著對澎湃新聞記者説。作為上博赴埃及文物點交6人團隊的“團長”,趙岑瑒和她的同事們可以説剛剛打完一場“硬仗”。

“我們這次出來任務比較重,只有三周時間,要在埃及國家博物館和開羅以南的塞加拉文物倉庫完成788件文物的點交工作,面臨的困難和挑戰前所未有。”

“此次展覽是中國官方博物館首次與埃及政府合作,也是我們在上博工作多年第一次去非洲參與文物點交工作,第一次直接接觸古埃及文物。”趙岑瑒介紹説,以往上博的國際交流合作比較多地是跟一些歐美的大館。

作為一名跟文物打了十幾年交道的老上博人,趙岑瑒有著豐富的經驗,不僅對上博的館藏文物如數家珍,對文物的類型、材質、功用以及文物的點交流程都很熟稔,但此次埃及文物點交還是有點超出他們以往經驗範疇,“上博的館藏文物以傳世品居多,品相好,外觀精美,埃及的文物則完全屬於另一種風格體系,比如法老石雕、彩繪木棺、動物木乃伊、最新出土的考古文物等,我們對它們的材質、保存狀況都不是很了解。”

而且此次參展的文物數量巨大,種類繁多,囊括大型石雕、彩繪木棺、黃金飾品、石灰岩片、動物木乃伊、彩陶器、銅雕像以及各類木雕、大量考古遺址新出土文物。文物的體量相差也很懸殊,大的有重達3噸的石雕、石碑,小的有僅幾釐米的聖甲蟲擺件、戒指等。

抵達埃及的第二天,上海博物館文物點交團的成員就馬不停蹄地投入工作,開啟了早九點到晚六點的工作節奏,中午僅有半小時午飯時間。持續高強度的工作節奏對團隊成員的體力、專注度都是一種極大的考驗。最令他們感到“水土不服”的是埃及炎熱的氣候,“四十攝氏度的高溫是常態,而且館內沒有空調,完全處於自然狀態。”

最後一週的文物點交工作是在薩卡拉考古遺址附近的一處文物倉庫進行,趙岑瑒看了眼自己帶去的溫濕度計,最高氣溫已經飆到50攝氏度。

除了氣候、飲食、面臨的工作壓力等挑戰,還有雙方工作人員之間工作方式的磨合。在趙岑瑒看來,埃及國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都比較友善,雙方溝通也比較順暢。但是在文物點交的具體流程中,雙方對“文物現狀報告”的關注重點還是會存在一些細微差異。

此次需要點交的文物數量之巨,也是史無前例。492組788件文物,這是一個什麼概念?此前上博東館的文物搬遷就是一項大工程,以上博東館新開放的雕塑館做類比,此次展覽的空間相當於三個雕塑館的體量,三大展覽板塊相當於過去舉辦的三個獨立展覽。

所有文物裝箱完畢,共計使用了91個板條箱,其中文物90箱,文物點交報告也裝滿了一整箱。

法老雕像、巨型石碑飛越近萬公里抵滬

“我們按照裝箱要求將文物分成大中小3組分別清點。中、大件直接在展廳進行,小件文物在展廳旁邊的修復室操作。”“那些重達幾噸的石雕、石碑等大件文物如何搬運是一個難點,小件文物則是裸置的,沒有內包裝,我們都是現場隨形切割製作包裝。”

“所有文物不論大小,我們首先要檢查文物內容、確定是否在參展清單上,更重要的是仔細檢查每一件文物的狀況。”趙岑瑒介紹説,“每一件文物都有它獨特的價值。我們會避免造成任何可能的損害,確保這些文物能夠完好地展出,再完好地還到埃及來。”

此次參展文物中包括埃赫那吞、圖坦卡蒙、阿蒙涅姆赫特三世以及拉美西斯二世等法老、王后的雕像以及巨型石碑,這些都是在埃及境外舉辦的埃及主題展中難得一見的重磅文物。

這些石雕體量驚人,其中超過1噸的雕像、石碑就有十件,最重的一件重達3噸,最高的一件高達2.4米。由於人力沒有辦法搬運,中大件組的文物都是直接在展廳完成拆卸、點交、裝運。

“按照我們過去在上博的工作慣例,所有文物的運輸、點交、布展工作都是在‘幕後’完成,而埃及博物館的展廳是敞開式的,一間連著一間。他們把展廳圍出一塊作為我們的工作區域,展廳內還有來來往往的遊客在正常參觀。”趙岑瑒説,“來埃博參觀的中國遊客看到上海博物館的封條都很興奮,不斷地有人過來詢問我們的工作,也有國外的觀眾在打聽,這些文物將去哪。”文物被搬離後,空置的展櫃內就被放上“文物去中國展出”的展簽。

“將展廳內重達數噸的龐然大物拆卸、裝箱、搬運到大洋彼岸的上海,這是一門技術活,有些雕塑光拆卸就要花掉一整天的時間。”趙岑瑒介紹説,比如在拆卸圖坦卡蒙石英岩雕像時,工作人員先是在雕像上綁好繩索、用吊裝機的鐵鏈吊著,再對雕像的固定裝置進行拆卸,以防雕像不穩傾倒。等拆卸完石雕的固定裝置,再用吊裝機器將法老雕像慢慢從上往下吊。有的雕塑比較高,移動和運輸都不太方便,則需要將其橫置搬運。

據透露,此次參展的文物中,最高的一件石雕文物是來自盧克索博物館的麥倫普塔站像,高2.4米,重2噸,按照計劃將被置於上海博物館室外的人民廣場進行展示。

考慮到石雕搬運、長途遷徙的難度和可操作性,很少會有哪個古埃及文明主題展會像上博此番,一次性匯聚如此多的大型雕塑展品。這些獨具古埃及標識的雕塑的到來將成為此次展覽最重要的看點之一。

“‘法老’來了!‘王后’來了!古埃及‘眾神’來了!可愛的貓神也來了。’中埃夥伴年’開啟文明交流互鑒新篇章”。古埃及文物順利抵滬後,館長褚曉波的興奮溢於言表。

責任編輯: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