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 電影讓人民之城更美好

【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黃浦江奔騰到海,一年一度“金爵”璀璨。14日,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

上海是中國電影的發祥地,也是一座承載著光榮與夢想的電影大都會。進入新時代,上海勇擔文化使命,增進民生福祉,厚植發展沃土。

“文化是城市的軟實力,也是發展的硬道理。”上海市委常委、宣傳部長趙嘉鳴説,推動上海國際電影節等重要平臺提質升級,引領電影發展始終與時代共脈搏、與人民同呼吸,助力一大批優秀影人在上海逐夢圓夢、一大批優秀電影作品從上海走向世界。

2024年是新中國成立75週年。30多年來,見證新中國文化事業和文化産業砥礪前行、蓬勃發展的上海國際電影節,助力上海這座“人民城市”守住文化之根、鍛造文化之魂、彰顯文化之力、務求文化之新、深耕文化之美。

致敬人民,致敬英雄,致敬電影

75年前,上海宣告解放,這座中國第一大城市回到人民懷抱。在迎接人民解放軍進城的歡呼人群中,有工人、學生、小業主,也有劇作家、演員、攝影師、音樂家等電影從業人員。

75年後,象徵文藝界“接力”傳承的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成為上海國際電影節開幕電影。

這座城市,由衷致敬人民,致敬英雄,致敬電影!

本屆電影節甫一開票,不少影片即告滿座,其中就有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

謳歌時代,謳歌人民。從首部黑白電影,到熱門舞劇,再到如今的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三度實現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創作,抒寫了中國共産黨隱蔽戰線的英雄傳奇,也一路見證了黨帶領人民實現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強起來的偉大成就。

致敬英雄,致敬電影。銀幕上,上海市人民英雄紀念塔巍然屹立,與上海外灘建築群共同構成霞光萬丈的瑰麗天際線,童聲合唱版《漁光曲》響起……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總導演鄭大聖説:“這是我們對上海這座偉大城市的致敬,也是向電影致敬。”

75年前,《永不消逝的電波》中“李俠”的原型李白、秦鴻鈞等壯烈犧牲,換來的是大上海的徹底解放。

為有犧牲多壯志,敢教日月換新天。75年滄海桑田,進入新時代以來,上海全市生産總值位居全球城市前列。2023年,上海口岸貨物貿易總額達到10.7萬億元,保持全球城市首位。

電影産業的活躍度,恰是這座城市繁榮發展的生動縮影。大數據顯示,上海已連續多年領跑全國城市電影票房,成為影迷最活躍的一方“寶地”。上海是中國電影市場乃至亞太電影市場的“風向標”,場均上座率、單片觀影人次等始終位居全國城市前列。

作為中國唯一的國際A類電影節,上海國際電影節今年將集中展映來自世界各地的461部電影;14部中外故事片角逐主競賽單元金爵獎,絕大部分為世界首映。主辦方預計,到訪上海的中外影視嘉賓約5000人,為期十天的電影節有望吸引45萬人次觀影。

從共情、共用,到共建、共創

“紀錄片《康熙與路易十四》有了加映場。”“今年戛納電影節的首發新片,在上影節也能搶到票!”“準備再看一遍《紅辣椒》,絕對驚喜。”記者站在電影節主會場上海影城的中庭,聽到南來北往、不同年齡的影迷熱烈討論著觀影計劃。退休教師蘇女士説,每年電影節舉辦時,家門口的新華路番禺路就格外熱鬧,好像是一個“電影大派對”,又仿佛是電影界的“宇宙中心”。

上海國際電影節始終是人民的節日。多年來,每逢電影節,無論是在上海中心城區,還是遠郊,一座座電影院成為影迷“狂歡”的最佳目的地。還有跟隨電影節幾十年的老影迷,稱它是“文化盛宴”“心靈港灣”。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堅持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為人民”。上海舉辦電影節的盛況,就是人民對美好生活的嚮往,一步步“夢想照進現實”的寫照。

“近三成!”電影節官方網路售票平臺淘票票的數據顯示,本屆電影節約七成購票者為上海本地居民,另有近三成購票者是來自上海以外地區的影迷。

為方便五湖四海的“拉桿箱影迷”(攜帶行李短期到訪電影節的觀眾),今年上海國際電影節在大光明、美琪等30多家展映影院首次推出行李寄存服務。為了方便“骨灰級”影迷趕場,部分影院還首次推齣電影節快餐。

“上海國際電影節一直是服務標準化的典範,更重要的是讓影迷感到貼心、暖心!”來自江蘇無錫的影迷李瑩説。

觀眾與電影、與電影節始終有共鳴、有共情。從特色影院集中排片,到配套服務完善細節,再到影片導賞和電影主題城市漫步(City Walk)推介,駐足歷史悠久的蘭心大戲院、國泰電影院,老中青三代影迷直呼過癮。

上海正在加快建成具有世界影響力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際大都市,提升城市文化軟實力。“努力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增強人民精神力量。”上海市副市長劉多説,上海國際電影節是“上海文化”品牌的一張金名片。

把最好的資源留給人民,用最優的供給服務人民。從增進民生福祉出發的共用服務,到促進城市發展的共建、共創,上海國際電影節近年來助力文化産業高品質發展,讓影視産業鏈供應鏈更完備,讓“影視+”這臺引擎在上海這片文化熱土上轉動得更快、更穩、更高效。

近年來,上海國際電影節重點活動的三個聯合主辦區,已構成電影産業版圖的“黃金三角”。在上海浦東新區、松江區、普陀區,一大批創意活動助力全産業鏈提質增效。在浦東誕生的“一帶一路”電影周注重文化交流與産業軟硬體配套相協調,圍繞投資、興業、引才新招迭出;持續培育“上海科技影都”的松江區,依託長三角G60科創走廊,不斷為科幻電影産業賦能,今年又將圍繞人工智慧推出系列活動;“未來影院”單元則成為蘇州河畔普陀區最值得期待的影視亮點,賽車模擬器、VR和AR設備等正在改變觀眾與影視內容的交互體驗,受到觀眾及專業人士喜愛。

不僅是看電影,普通人也可以參與拍電影、演電影。人民之城的電影文化,眾人拾柴火焰高。參演舞劇電影《永不消逝的電波》的學生小朱説,在拍攝中可以見到演技令人震撼的前輩演員,學到很多。2023年參加上海國際電影節48小時影像挑戰賽的葉門青年哈姆扎回憶,那是特別難得的一次體驗,可以幫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融入上海。

人氣聚起來,消費旺起來,産業興起來。上海市楊浦區的楊浦濱江是人民城市理念的提出地,而楊浦區的多座知名影城也長期積極參與上海國際電影節各項惠民活動。電影節已成為“共建人民城市,共謀創新發展”的重要載體。

從文明互鑒,到共贏未來

在開放中傳承,在開放中發展。一組數據彰顯了第26屆上海國際電影節的自信——世界首映影片70部、亞洲首映81部、中國首映73部,首映率連年攀升,上海對世界電影的“磁吸”效應越來越明顯。

上海,既是推動中外電影交流互鑒的文化碼頭,也是促進電影産業發展和中外合作的文化源頭,更始終立於世界電影發展的潮頭。

本屆電影節金爵獎主競賽單元評委會主席、著名導演陳英雄説:“和其他評委一起觀看、討論電影是一件令人愉快的事,電影節是一個能發掘新人、欣賞名導作品的好機會,期待和評委們、影迷們一起探討電影這一藝術形式的發展。”

作為上海國際電影節競賽評獎環節的重要單元,亞洲新人單元今年迎來“20歲生日”。2004年草創時期,該單元吸引了東亞部分國家作品報名,而本屆電影節報名作品達314部,覆蓋25個國家和地區。20年來,亞洲新人單元以發現和培育新人新作、扶持亞洲新興電影力量為己任,挖掘和推出了一大批如今活躍在世界影壇的電影新人。

曾擔任亞洲新人單元評委會主席的日本導演岩井俊二説,組委會選片極為細緻,能遴選出最優秀的青年電影人,希望今後還能有更多人和更多作品脫穎而出。

立足上海,走向亞洲,更走向世界。由上海國際電影節于2018年發起成立的“一帶一路”電影節聯盟發出邀約,本屆電影節期間將有2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聯盟方代表來到上海,相聚“一帶一路”電影周系列活動。

以電影為橋,聯通中外。今年是中法建交60週年和中法文化旅遊年,本屆電影節特別策劃的“法國電影周”將在“中國影視之夜”啟動。

本屆電影節期間,38部最新法國電影和30余部法國經典電影及法國參與合拍的電影,將在各展映單元亮相。深受影迷喜愛的“戛納零時差”單元,將帶來15部剛從戛納電影節新鮮“出爐”的影片。

趙嘉鳴説,上海國際電影節將秉持“開放包容”的辦節傳統,以凝聚共識、深化互鑒、促進合作為導向,深入搭建對話交流平臺,全方位擴大國別覆蓋,推動構建開放、包容、多元、協作、團結的電影發展格局,為中國乃至全球電影繁榮發展作出新的更大貢獻。(記者 王永前 許曉青)

責任編輯:李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