演唱會下沉到縣城 別讓音樂節變成“音樂劫”

【演唱會下沉到縣城】在遭遇嚴冬後,演出市場在今年迎來了大爆發。演唱會和音樂節在全國各地不停舉辦,搶票似乎也變成了人們娛樂生活的一部分。在如此迅猛的勢頭下,各類演出從一二線城市向中小城市以及鄉鎮蔓延。越來越多的歌手回到自己的“十八線家門口”大辦演唱會和音樂節。

這次演出市場的復蘇背後有諸多原因。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人民的物質生活水準得到了很大的提升,解決了溫飽問題,人們開始更多的渴望豐富的文化生活。加之網際網路的普及,票務更加發達,更多的人希望參與到演唱會和音樂節當中,在一二線城市演出市場飽和的情況下,主辦方將目標指向了中小城市甚至鄉鎮。另一方面,過去三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人們的文化生活受到限制,急需一個宣泄口,演唱會和音樂節的主辦方抓住時機讓演出市場迎來春天。

演出市場的下沉是中小城市文旅發展的有力“助推劑”。許多城市都嘗到了音樂節的甜頭,以常州為例,2023年國慶假期,常州憑藉太湖灣音樂節吸引觀眾超10萬,其中68.7%的觀眾來自其他省份,帶動周邊景點、酒店、交通等收入約2.8億元。在如此強的推動下,當地文旅局如果把握住機遇借機造勢,將會把當地旅遊業推上一個新平臺。

在看到機遇的同時也要警惕音樂節帶來的風險。在演出場次頻增的背景下,不少樂迷也反映了演出背後存在的問題:售賣山頂票、組織樂迷喊廣告詞、莫名其妙取消場次、設置場地偏僻、場館設備音效差、現場秩序混亂等問題涌現出來。由此看來,承辦方的業務水準並沒有跟上演出市場蔓延的速度,長期這樣開展演唱會和音樂節會大大降低觀眾的體驗感和信任度,短期內握在手裏的機會也會隨之流逝。

更重要的是,別讓城市之前的努力因為演出承辦的不成熟功虧一簣。前段時間的南陽音樂節風波頗受關注。在迷笛音樂節官宣落地南陽時,南陽市提出“辦好音樂節、激活一座城、揚名一座城”,可見當地對音樂節的重視程度。為辦好音樂節,南陽市還在黃山村種植了大塊草坪,還在當地開展志願培訓活動;政府更在場地周邊設置停車場、電力供應、醫療保障等。但音樂節尾聲出現的不良事件讓當地作出的努力付諸東流。

其實,並不是所有的中小城市、鄉鎮都有承辦演唱會和音樂節的能力,一些地區因為位置偏僻等原因缺少舉辦大型活動的經驗,在統籌落實方面難免出現紕漏。若不理性考慮當地能力而盲目承辦演出,給城市帶來的只會是“音樂劫”。

責任編輯:李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