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通州發現日軍侵華石碑 為發動七七事變鐵證
通州發現日軍發動七七事變鐵證
日軍曾為七七事變“立碑”戰敗後石碑下落不明 70多年後被網友發現
網友2018年拍攝到的石碑,躺在文物部門的一處場院內網友拍攝
“文字山”的名字沿用至今,並出現在附近的文保牌上攝影/記者崔毅飛
1937年,日寇發動七七事變,宛平城、盧溝橋成為全民族抗戰的著名歷史地標。而鮮為人知的是,宛平城東一座小山丘,被日寇命名為“一文字山”,並“立碑”視作侵華戰爭發端之地。直到1945年日軍戰敗,石碑被拆、下落不明。北青報記者近日了解到,這塊見證日軍全面侵華的標誌物,消失多年之後,竟出現在通州區一處存放文物的場院內。研究人員認為,這塊石碑是日軍發動七七事變最有力的物證。
發現
消失70多年後
日軍侵華碑記突然現身
宛平城以東的沙崗村,有一座其貌不揚的小土山,被當地人叫做“文字山”。北京市文物保護協會會員吳曉平曾多次考察“文字山”,並在其部落格中談到,沙崗村地處北平和宛平城之間,距宛平城東門僅五六百米,1937年7月,日寇率先佔領沙崗村的高地,切斷了宛平城中國駐軍通向北平的道路。
吳曉平查閱老照片發現,1937年以後,日寇在沙崗村的高地上豎立起一座方尖碑,正面鐫刻繁體字“一文字山·支那事變發端之地”。“支那”是近代日本侵略者對中國的蔑稱,而日寇所謂“支那事變”也就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七七事變。直到1945年抗戰勝利,這座石碑才被拆除,之後下落不明。
而在近日,有網友給吳曉平微網志留言稱,去年8月,在通州區某村見過一塊類似的石碑,躺在文物局租借的院子裏,也寫著“支那事變發端之地”,並將照片發到了微網志上。
圖片顯示,這塊石碑與老照片上的石碑一模一樣,方尖式造型、青白色石材,躺在水泥地上,碑首與地面之間墊了三塊磚頭。碑文與老照片上的資訊、字跡完全一致。石碑整體基本完好,僅邊角存在少許殘損,疑為搬運時留下硬傷。
核實
石碑已被文物部門收存
尚未開展深入研究
根據網友提供的線索,北青報記者從通州區文物部門了解到,這塊石碑是被北京市文研所保管于通州。專業人員初步查明,石碑並非出自通州本地,因此未進行深入研究。但有關人員證實石碑已被文物部門保管,只不過沒有開展示。
讓很多歷史愛好者感到意外的是,這塊見證日軍侵華發端之地的石碑,消失多年後竟會再次現身。
吳曉平微網志留言説:看來日軍在宛平城東立“一文字山”方尖碑跑到通州去了,這裡面不知會有什麼故事。
有網友微網志留言説:這碑可夠得上國家級文物了,侵華罪證,還是收藏起來吧。
講述
石碑豎立七年後被拆
日據時期年年組織集體參拜
京港澳高速路西道口段,在植被的遮掩下,很少有人注意路西一座其貌不揚的小山丘。山坡上半埋著一座廢棄的水泥碉堡,係侵華日軍修築,文保牌註釋其為“文字山碉堡”。
“文字山”矮小到什麼程度?從山下爬到山頂,用不了半分鐘。如今的山頂是一座二層小樓,懷疑石碑曾經就坐落在此。
北青報記者走訪當地住戶,大部分人稱此地為“文字山”,但沒人能説出來歷。“可能是因為蚊子多吧?”一位租房戶猜測。
88歲的鄭福來老人,生長在盧溝橋附近的橋西村,是七七事變爆發的親歷者。
據鄭福來回憶,日寇命名的一文字山,就是一座小土山,過去山上長滿酸棗樹,因此當地百姓稱其為大棗園。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日本人借助這裡地勢高,炮轟宛平城。日寇佔領北平後,在土山上豎立起木樁式紀念牌,上書“一文字山·支那事變發端之地”。一年後,木牌改為石質方尖碑。
為何取名“一文字”山?鄭老的解釋是,因為土山的走勢像個“一”字。在鄭老的記憶裏,日據時期的每年7月7日,日本人會組織家屬、地方官、當地學生、和尚、道士等去方尖碑前祭拜。
據日方資料記載:一文字山並不是山,而是個低矮的丘陵。一文字山碑,是昭和十三年(1938年),由駐北平日本人建立。碑文是按“七七事變”時現場日軍最高指揮官、甲級戰犯牟田口廉也的筆跡雕刻。“七七事變”時,牟田口廉也任侵華日軍中國駐屯軍步兵旅團第一聯隊聯隊長,係現場最高指揮官,正是此人下達了向中國守軍開火的命令。
此外,北青報記者還網購到一張老明信片。明信片上彩照顯示,一尊方尖碑立在束腰碑座上,四週用鐵鏈圍作護欄,豎寫碑文“一文字山·支那事變發端之地”。周圍環境空曠,遠景是平原地貌,視線盡頭為西山。這張明信片由日本人印發,記錄下石碑豎立時的樣貌。
觀點
日軍開始全面侵華
最有力的物證
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研究員張量介紹説,關於“文字山”,他只見過老照片上有木質紀念牌,估計後改為石質方尖碑,但他從未親眼見過這塊石碑。在以往研究過程中,他曾徵集過日軍設立的紀念碑,日本人有立碑的習慣,甚至為戰馬立碑。而七七事變拉開了全面侵華的序幕,如此重大的歷史節點,日本人很有可能會為此立碑。照片顯示碑文為漢字,帶有向中國人標榜戰績、炫耀武力之意。
張量還談到,“文字山”位於宛平城以東,日本人極有可能從這裡發起進攻,宛平城東墻外至今遺存著日軍炮擊留下的彈坑。
張量認為,盧溝橋、宛平城是大的歷史地標,而日本人往往將戰事記錄得更加精確,並將“文字山”認定為侵華戰爭的發端之地。因此,這塊石碑的存世具有非常高的歷史價值,是日軍開始全面侵華最有力的物證。(記者 崔毅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