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崛起”不能僅僅靠一兩部爆款

這個夏天,誰也熱不過《哪吒》。在過去一週的時間裏,一連串中國影史的票房紀錄接連被哪吒的“風火輪”碾壓。截至8月4日記者發稿時止,《哪吒》上映10天票房已突破23億大關,貓眼電影專業版對該片的內地票房預測,目前提升到44.87億元。

與此同時,社交網路上“哪吒到底怎麼念?”“哪吒敖丙鎖了”等熱門話題不斷;而“醫學生導演”餃子的倔強人生,也成為各路熱門文章的主題。

票房一路走高的同時,該片口碑也在一路上揚。由中國電影藝術研究中心和藝恩諮詢公司聯合開展的“中國電影觀眾滿意度調查”最新一期關於2019年暑期檔動畫片調查結果顯示,《哪吒》觀眾滿意度87.5分,成為歷史調查26部國産動畫影片的滿意度冠軍,也創造了歷史調查影片第四高分。

“哪吒”高熱的這一幕,何其相似——2015年,《大聖歸來》橫空出世,一棍打下了當時的國産動畫票房紀錄,“國漫崛起”成為熱門話題,導演田曉鵬一時間也成為媒體上最忙碌的名人。

《大聖歸來》之後,品質優良的國産動畫作品涌現了不少:2016年《大魚海棠》,2017年《大護法》,2018年《大世界》,2019年《白蛇:緣起》……但真正從票房和口碑上成為絕對爆款的,卻只有《哪吒》。

國漫的進步有目共睹,但我們同時也應該注意其背後隱藏的差距:為了一部《哪吒》,導演餃子找來了大大小小70家合作單位、僅僅是製作時間就長達3年,其間更是經常出現做不下去,換人換公司的情況。龐大的製作團隊和漫長的製作週期,距離歐美同類作品有著不小的差距——好萊塢頂級動畫工作室皮克斯,創立33年時間裏就拿出了21部優質動畫作品。

前不久剛拿下《三體》動畫版的武漢藝畫開天文化傳播有限公司CEO、創始人阮瑞,曾在動畫行業裏進進出出,摸爬滾打多年,直到2015年才在武漢創辦了藝畫開天。他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在《大聖歸來》之前,動畫行業比較蕭條。“盈利模式非常不清晰,前面投資,後面沒有盈利,這個行業就很難發展。以至於很多公司去靠這個去拿點扶持,圈地搞房地産,拍的作品也以低幼動畫片為主。”

相關統計數據顯示,中國動漫産業規模2013年為876億元,2017年為1500億元,預計2020年將達到2100億元。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到2018年,我國處於核心研發環節的動漫人才不足5萬人,動漫人才缺口高達100萬人。

國漫的崛起,僅靠一部《大聖歸來》或者《哪吒》是不夠的。它們的爆紅,讓中國動漫産業現在正在逐漸擺脫缺錢的桎梏,但缺人的現狀,依舊束縛著國漫的發展。

作為《哪吒》《大魚海棠》的幕後推手,光線傳媒總裁王長田曾直言不諱地指出:“我們每年需要5部到10部‘大聖’或‘大魚’,佔全年票房15%左右,才能形成所謂的産業鏈。”有業內人士則表示,什麼時候每年出品3-5部票房過5億的國産動畫電影,國漫才能夠真正談得上崛起。

《哪吒》雖好,但只有市場上涌現出更多有錢有情懷的製作公司去整體佈局産業,更多像餃子這樣對行業充滿熱愛和執著的創作者去潛心創作,中國動漫才有未來可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