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地氣溫破紀錄 今年為何這麼熱? 多地熱過吐魯番

【多地氣溫破紀錄今年為何這麼熱?】眼下,今年以來最大範圍高溫正在影響我國。7月6日以來,四川盆地多地出現高溫天氣,甚至打破全年最高氣溫紀錄,同時,新疆、西北地區東部、西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浙江等地出現了35℃以上的高溫天氣。

氣象專家表示,此次高溫天氣範圍廣、強度強、持續時間長,受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影響,未來高溫天氣影響範圍進一步擴大,南方大部地區將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

四川熱過吐魯番,高溫天氣超長待機

連日來,四川高溫天氣持續,盆地內甚至出現了“高燒不退”。據統計,全國2418個國家級氣象觀測站7月6日17時的實時氣溫中,四川已經成功熱過吐魯番。

四川成都,孩童在一處噴泉戲水嬉鬧。當日,成都迎來高溫天氣。圖/中新圖片網

這一天,全國最熱的三個城市均在四川。其中,宜賓市高縣最高溫達40.5度,樂山市馬邊彝族自治縣和成都簡陽市最高溫達40.3度。

炙烤模式讓四川盆地熱成了“紅油鍋底”,當地人直呼“簡直熟透了”。網友拍攝的視頻中,一隻狗被地面燙得來回換腳;還有網友調侃,外面拌了一份涼菜,拿回家感覺吃上了冒菜。

國家應急廣播網也顯示,近期,四川發佈數百條高溫預警信號。至7月8日下午16時,當天共發佈113條高溫預警,其中有30條為高溫紅色預警。

據了解,高溫預警信號分三級,分別以黃色、橙色、紅色表示。高溫黃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連續三天日最高氣溫將在35℃以上;高溫橙色預警信號則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37℃以上。而高溫紅色預警信號的標準是24小時內最高氣溫將升至40℃以上。

在氣象學上,氣溫在35℃以上時可稱為“高溫天氣”。如果連續幾天最高氣溫都超過35℃時,即可稱作“高溫熱浪”。高溫熱浪是指一段持續性的高溫過程,由於高溫持續時間較長,引起人、動物以及植物不能適應並且産生不利影響的一種氣象災害。

四川省氣象臺首席預報員呂學東向媒體表示,四川省本輪高溫天氣過程,主要與大陸高壓長時間控制四川上空有關。“大氣中盛行下沉氣流,氣塊在下沉時,上面氣壓低、下面氣壓高,氣塊會被壓縮,導致其內能增高、溫度上升,再加上晴空輻射作用,共同推動氣溫升高。”

中國天氣網則指出,北非-伊朗高壓會向東發展和大陸高壓連成一片,在我國西部高原形成一個異常強的暖高壓,7月6-8日,給西北地區、四川盆地等地帶來兇猛的高溫。未來,北非-伊朗高壓和大陸高壓,甚至有可能再和副熱帶高壓連成一體,導致大範圍的高溫出現。

除了四川,7月6日以來,新疆、西北地區東部、西南地區東部、華北、黃淮、浙江等地也出現了35℃以上的高溫天氣。

中央氣象臺首席預報員、正研級高級工程師符嬌蘭表示,此次高溫天氣過程是今年以來影響範圍最廣的一次高溫天氣,具有影響範圍廣、強度強、持續時間長等特點,西北地區東部、西南地區東部等地的部分地區日最高氣溫將接近或突破歷史同期極值,部分地區高溫天氣將持續10天或以上。

符嬌蘭説,受副熱帶高壓西伸北抬影響,未來高溫天氣影響範圍進一步擴大,南方大部地區將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

高溫天氣會是常態嗎?

實際上,自今年6月中旬以來,我國就已出現了大範圍高溫天氣過程。

7月8日,國新辦舉行的防汛救災工作國務院政策例行吹風會上,中國氣象局應急減災與公共服務司負責人王亞偉表示,6月我國平均氣溫21.3℃,較常年同期偏高了0.9℃,為1961年以來歷史同期最高。其中,河南、陜西、甘肅、寧夏、山西、山東、江蘇、安徽6月氣溫均為歷史同期最高。

6月13日以來,區域性高溫天氣過程一直在維持,高溫強度強、持續時間長、影響範圍廣、影響人口多。6月25日,河北省、河南省分別有90個和29個國家氣象站達到或超過40℃的氣溫,其中河北的靈壽縣達到了44.2℃,為今年出現的最高氣溫。

對於我國6月中旬以來的持續高溫天氣,國家氣象中心副主任方翔表示,中國北方大部地區處於強大的暖性高壓系統控制,盛行下沉氣流,一方面造成下沉增溫,一方面有利於出現晴空輻射增溫,加之大氣乾燥,白天地面受太陽輻射影響,升溫迅速。此環流形勢穩定維持,導致北方地區出現持續性高溫天氣。此外,偏西氣流在太行山東麓下沉增溫,對河北、河南等地的極端高溫天氣也有重要作用。

符嬌蘭則認為,夏季出現大範圍高溫天氣屬正常現象,但是今年以來出現的高溫天氣在強度和持續時間上存在一定的極端性,如四川、甘肅等地氣溫相繼突破歷史極值。

今年高溫天氣是否提前?國家氣候中心汛期值班首席、研究員袁媛此前表示,時間並沒有偏早,反而是稍晚點。以北京為例,與往年相比,今年五六月份冷空氣比較活躍,整體感覺涼爽。

方翔還提到,此次高溫天氣過程覆蓋面積廣、持續時間長且具有極端性,高溫少雨導致豫嚕蘇皖甘陜等地旱情持續發展,北方部分地區電網用電負荷創新高,持續性高溫也對新能源供應造成影響。

由於此次高溫強度強且持續時間長,對電力供應、生産生活用水、車輛出行、農業生産均造成不利影響。符嬌蘭建議,各相關部門需關注天氣預報預警資訊,做好電力供應和水資源調度,並防範城市和林區火災。特別是長江中下游高溫持續時間長,需加強防禦工作。

值得關注的是,放眼全球,西班牙、義大利、挪威、日本、伊朗和芬蘭等國家,近期也出現高溫天氣。袁媛表示,印度和美國的高溫天氣與副熱帶高壓系統的偏強密切相關,而歐洲和我國的高溫主要與中緯度高壓脊的加強有關。

不久前,世界氣象組織(WMO)發佈的《2021年全球氣候狀況》提到,過去一年,溫室氣體濃度、海平面上升、海洋熱量和海洋酸化四個關鍵氣候變化指標都創下新紀錄。這是人類活動造成全球範圍內陸地、海洋和大氣變化的又一明顯跡象,將對可持續發展和生態系統有持久危害。

上述報告還提到,2015—2021年是有記錄以來最熱的7年。2021年,大氣中溫室氣體濃度繼續上升,雖然年初和年底的拉尼娜事件帶來暫時的降溫效果,但沒有扭轉氣溫上升的總體趨勢,當年全球平均氣溫比工業化前水準高出了約1.11攝氏度。

今年5月,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學院格蘭瑟姆氣候變化與環境研究所的科學家弗裏德里克·奧托在一份報告中表示,在人為造成的氣候變化開始之前,像今年南亞地區出現極端高溫天氣的概率大約為每3000年一次。

奧托和世界氣候歸因組織的研究人員發現,迄今為止,全球變暖1.2℃的現實,已經將與南亞地區這樣持續時間和強度相似的極端高溫的所謂回歸期縮短至百年一遇。但隨著地球繼續升溫,這種致命熱浪之間的發生間隔將進一步縮小。研究人員預計,如果地球的平均地表溫度比工業化前水準再上升0.8℃,預計像這樣的熱浪每5年就會發生一次。

責任編輯:張丹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