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地貪夜蛾入侵25省份 對國內玉米主産區威脅已解除

新京報快訊(記者黃哲程)昨天(9月17日)下午,農業農村部召開發佈會介紹全國草地貪夜蛾防治情況。今年全國已有25個省份發現草地貪夜蛾,由於南方玉米大面積收穫,北方玉米灌漿成熟即將收穫,草地貪夜蛾危害期已過,對玉米主産區的威脅全面解除。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原分佈于美洲大陸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雜食性害蟲,具有適生範圍廣、傳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強、危害損害重等特點,對農業和糧食生産威脅極大。今年1月,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從雲南開始逐步向北擴散蔓延至25省份,主要危害玉米作物。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朱恩林介紹,今年草地貪夜蛾防控實現了防蟲害穩秋糧的預期目標,但草地貪夜蛾在我國西南華南將越冬定殖,成為我國又一個“北遷南回、週年迴圈”的重大遷飛性害蟲,其發生和危害將成為常態。未來需加強病蟲害防控能力建設,完善災害應急扶持政策,構建防控長效機制,實現草地貪夜蛾蟲害可持續治理。

釋疑1

草地貪夜蛾在國內造成多大危害?

多地防控及時,草地貪夜蛾未成災,對秋糧影響有限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司長潘文博介紹,草地貪夜蛾在全國的見蟲面積為1500多萬畝,主要發生在西南地區。其中雲南有930萬畝,佔全國見蟲面積的60%,廣西約200萬畝,佔12%,四川110多萬畝,佔7%。這三省的見蟲面積佔全國近八成。

由於我國地處東亞季風區,春夏季的西南季風利於境外蟲源遷飛入境和境內的蟲源北遷,同時我國玉米的種植又是從西南向東北呈帶狀分佈,四季都有種植,草地貪夜蛾容易繁殖。今年1月,該蟲首次入侵雲南,逐步在西南和華南地區滋生繁殖,5、6月份迅速向北擴散,這期間正是東北玉米苗期和黃海夏玉米的播種期,最容易在玉米苗期造成危害,對玉米生産構成直接威脅。

“草地貪夜蛾是一個外來入侵的害蟲,去年8月聯合國糧農組織向我國通報草地貪夜蛾在葉門、印度等亞洲國家發生後,農業農村部就密切關注它的發展態勢。”潘文博説,去年12月,農業農村部已經通知雲南、廣西等邊境省份提前監測布控。今年1月,雲南省普洱市的江城縣首次監測到了該蟲入侵,立即在全國範圍內佈置監測防控工作,集中連片區實施統防統治、聯防聯控,分散零星區採取帶藥偵察、點殺點治。農業農村部在中緬中越邊境地區、西南華南源頭區、江淮過渡區和北方防範區共布設10萬多個監測網點,布設性誘捕器、高空測報燈和昆蟲雷達等監測設備135萬台套,實行全天候立體監測。組織全國2萬多名植保專業人員和近百萬農民技術員,全面開展蟲情普查。

“這為草地貪夜蛾防控攻堅戰贏得了主動。”潘文博説,國內多數地區由於防控及時,草地貪夜蛾未成災,對秋糧影響有限,全國見蟲面積1500多萬畝,實際發生危害面積246萬畝。受境外蟲源持續遷入和本地多代繁殖疊加影響,西南危害較重,不過産量損失基本控制在5%以內。湖南、湖北、安徽、江蘇這些屬於遷飛過渡區,産量損失基本控制在3%以內。黃淮海、西北等玉米主産區是點狀見蟲,基本沒有造成損失。

釋疑2

防控用藥是否影響農藥減量行動?

採用生物防治、選用高效低毒藥劑,對農藥整體減量影響不大

近年來農業農村部在全國組織實施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今年草地貪夜蛾的防控用藥和農藥減量行動之間是否存在矛盾?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朱恩林介紹,2015年以來,農業農村部在全國實施農藥使用量零增長行動,通過大力推進綠色防控、統防統治和科學用藥,連續四年實現了農藥使用量負增長。今年草地貪夜蛾入侵以後,對防蟲保豐收和減少農藥使用是一個新挑戰。

為此,農業農村部倡導利用生物防治技術,比如選用綠僵菌、昆蟲病毒製劑,以及寄生性和捕食性的天敵等生物防治措施,控制蟲源區的密度,減少對化學農藥的依賴。

在藥劑選擇上,選取高效低毒藥劑。經過專家反覆篩選,農業農村部此前推薦了25種高效低毒藥劑。這些藥劑用量少、效率高,防控效果普遍在90%以上。

此外,對施藥方法進行優化。防治草地貪夜蛾採用高效施藥機械和超低量噴藥技術為主,對蟲口密度比較高、連片集中區域,大力推行統防統治和聯防聯控,有效提高防治的效果和施藥的效率,最大限度減少農藥用量,對實現今年農藥減量目標不會有大的影響。

釋疑3

對發生規律和防治技術研究進展如何?

初步探明危害習性;制定測報調查規範;開展新藥劑、新機械試驗示範

我國是稻飛虱、稻縱卷葉螟和蝗蟲等遷飛性害蟲發生重點區域,多年來在遷飛性害蟲發生規律和防治方面積累了經驗,為今年應對草地貪夜蛾防治提供了有益借鑒。但草地貪夜蛾是今年新傳入我國的重要害蟲,對它的發生規律和防治研究是一個新課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副主任魏啟文介紹,在防控過程中,堅持邊防控、邊摸索、邊研究。

“在研究方面我們主要做了三件事。”魏啟文説,農業農村部組建了草地貪夜蛾防控專家組,由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農業科學院副院長吳孔明牽頭,組織教學、科研、技術推廣等優勢單位,分為五個專題小組,重點對草地貪夜蛾的生物學特性、監測預警、科學用藥、生物防治、綜合治理等進行研究。農業農村部、科技部均給予立項支援,有十多個省市也給予了經費支援。

通過室內觀測和野外系統調查,初步探明瞭草地貪夜蛾在我國的發生代數和危害習性。在監測預警方面,研究開發了性誘、燈誘等理化誘控手段,制定了測報調查規範。在生物防治方面,篩選了30多種捕食性、寄生性天敵和微生物農藥,為科學防治草地貪夜蛾提供了有力支撐。

在研究的基礎上,借鑒國外的經驗和做法,農業農村部提出了我國草地貪夜蛾的週年繁殖區、遷飛過渡區、重點防範區的分區治理策略,開展了新藥劑、新機械的試驗示範,整合了分區治理技術模式,為大面積推廣應用奠定了基礎。

釋疑4

危害將成常態化,未來需要做哪些部署?

總結經驗做法;做好地區監測;強化建設監測防控;推進國際合作

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副司長朱恩林介紹,今年草地貪夜蛾防控實現了預期目標,在北方地區的防治基本結束,河北已經不會造成危害。但草地貪夜蛾在我國西南華南將越冬定殖,成為我國又一個“北遷南回、週年迴圈”的重大遷飛性害蟲,其發生和危害將成為常態,加上今冬明春境外的蟲源還可能遷入,防治任務仍然艱巨,未來需加強病蟲害防控能力建設,完善災害應急扶持政策,構建防控長效機制,實現草地貪夜蛾可持續治理。

今年在草地貪夜蛾防治過程中,各地在監測方法、防控措施、組織方式等方面都摸索了一些好經驗和做法,朱恩林認為,需要總結經驗,加以完善提升和推廣應用。

在監測防控方面,目前草地貪夜蛾還有極少數殘留的蟲子可能會隨氣流回遷到西南、華南地區,年底以後,境外蟲源還可能遷入,今冬明春要重點做好西南、華南地區監測,及早做好預測預報和防治準備。

監測防控能力也需要強化。根據目前存在的問題,農業農村部將通過相關項目加強網點佈局,強化監測防控設施設備建設,增添數字化、智慧化的裝備,提升監測防控能力。

此外,農業農村部還將積極推進國際合作。“蟲子不僅中國有,緬甸、越南這些周邊國家也有”,朱恩林説,要加強與國際組織和周邊國家的合作,開展聯合監測、資訊交流、技術合作,促進周邊國家提高防治水準,減輕境外蟲源遷入威脅。

■科普

草地貪夜蛾是一種原分佈于美洲大陸熱帶和亞熱帶地區的雜食性害蟲,寄主植物多達76個科,353種,具有適生範圍廣、傳播速度快、繁殖能力強、危害損害重等特點,目前已成為世界範圍內嚴重威脅糧食安全的重大災害生物。根據取食寄主植物的嗜好性,草地貪夜蛾被分為喜歡取食玉米的“玉米型”和喜食水稻的“水稻型”。

今年1月,草地貪夜蛾首次入侵我國,從雲南開始逐步向北擴散蔓延至目前的25個省份,在我國主要危害玉米作物。

■連結

多省份明確草地貪夜蛾防控措施

記者梳理髮現,今年江蘇、山東、河北等多個省份啟動了草地貪夜蛾防控措施。

江蘇

江蘇省農業農村廳於今年5月發佈《關於做好草地貪夜蛾監控工作的通知》,要求各地充分發揮江蘇省四級病蟲監測預警體系的作用,迅速開展系統監測工作,織密監測網路、加密調查頻次、優化監測手段。監測中發現疑似害蟲的,可聯繫省植保植檢站或中國農科院有關專家進行鑒定,確保全面準確掌握入侵動態。

山東

今年6月,山東省印發《山東省2019年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方案》,要求各地根據玉米生長期確定防治重點,玉米小喇叭口期以前保苗為主,被害株率控制在10%以下;小喇叭口期至大喇叭口期保功能葉為主,被害株率控制在20%以下;穗期保穗為主,被害穗率控制在10%以內。應急防控防治處置率達到95%以上,總體防治效果要達到90%以上,危害損失率控制在5%以下。

7月,山東省財政廳在前期已撥付部分農業病蟲害防治資金的基礎上,再次緊急撥付農業生産救災資金5500萬元,支援各地統籌開展草地貪夜蛾專項防控。

河北

7月,河北省農業農村廳召開草地貪夜蛾防控技術培訓與工作推進視頻會議,要求在全省範圍構建立體實時監測防控網,建立健全監測防控體系;嚴格蟲情確認和資訊報告制度,首次發生的縣應當在24小時之內,上報省植保植檢機構確認;及時誘殺遷入成蟲,快速撲殺低齡幼蟲,在草地貪夜蛾入侵初期和零星發生時即及時發現和處置;協調使用化學農藥和生物農藥,有效控制草地貪夜蛾危害同時,確保農藥使用量繼續下降,保障農産品品質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

責任編輯:徐孟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