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興麋鹿苑升級北京生態博物館

新京報訊(記者吳婷婷)從科學發現到本土滅絕,從漂泊海外到重返故里,從物種繁育到種群復壯……8月24日,正值麋鹿回歸祖國34年,第二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在大興區開幕。大會上,國內首個室內外融合的生態博物館項目正式對外發佈,《麋鹿東歸》常設主題展首次面向公眾開放,大興區還將向張家口市贈送70隻麋鹿。

昨日,小朋友在麋鹿苑參觀《麋鹿東歸》常設主題展。新京報記者李木易攝

生態博物館落戶大興

昨天,大興區人民政府與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共同發佈了北京生態博物館項目。生態博物館選址在大興區南海子麋鹿苑,建設規模近3萬平方米,包括展覽展示區、科普教育區、科學研究區、展品儲藏區、公共服務區五大區域。其中室內館規劃地下兩層,地上一層。根據現有濕地公園和麋鹿苑發展條件,因地制宜,通過室內陳設展示與室外自然景觀相結合的方式整體建設。北京生態博物館還具有蒐集、保存、修護、研究、展覽、教育、娛樂等現代博物館的七大功能,形成館內有歷史、館外有未來的發展格局。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有關負責人介紹:“未來這裡將以麋鹿文化、皇家苑囿歷史文化遺産作為重要展示內容,展示中國和北京的生物多樣性保護工作成就,呈現人類與自然良性互動的傑出實踐。”

張家口成為麋鹿新家

新京報記者了解到,今年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完成河北張家口放歸地的考察,選擇張家口作為麋鹿新棲息地,計劃向河北張家口洋河濕地贈送70隻麋鹿,其中在本屆大會上首批贈送24隻,共同推進永定上下游以鹿為媒、文脈相連。

麋鹿回歸34年來,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分別向湖北石首、浙江慈溪、河北灤河上游、江西鄱陽湖等地直接輸送了520隻麋鹿。截至目前,共建立了40個遷地保護種群,遷地保護種群數量達到2200隻左右。

亮點1

全球首個麋鹿保護聯盟成立

第二屆北京(國際)麋鹿文化大會,北京市大興區人民政府聯合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江蘇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湖北省林業局、英國烏邦寺、世界自然基金會6家單位聯合發起成立“麋鹿保護聯盟”,這是全球首個以麋鹿保護名義發起成立的聯盟。

該聯盟通過推動麋鹿自然保護區、麋鹿國家公園建設,共同打造麋鹿國際品牌。聯盟還將進一步規範麋鹿保護、管理、利用的規程和法律準則,組織開展麋鹿保護國際合作,募集國內外麋鹿保護資金,強化項目落實。整合和推廣麋鹿研究與保護經驗,建立國際間麋鹿種群和科技交流機制,為麋鹿野生種群生存繁衍,保留良好的生態空間,打造世界野生動物保護“中國樣本”。

此外,麋鹿監測與研究實驗室同步啟動運作,以麋鹿監測與研究實驗室為平臺,通過對全國麋鹿遷地保護種群進行監測和關鍵技術研究,搭建起種群之間的交流機制,逐步建立起麋鹿保護的“中國網路”。

亮點2

《麋鹿東歸》展長期免費開放

麋鹿也被稱為“四不像”,一直是大興南海子的“土著居民”。

8月24日,在麋鹿苑開展的還有《麋鹿東歸》主題展覽,分為麋鹿起源、文化淵源、科學發現、本土滅絕、海外流離、麋鹿東歸、種群復壯、生態大興八個單元,通過多層次圖文展板,互動造景,標本展陳和多媒體,首次向公眾系統展示了麋鹿文化在物種保護、生態建設、國際交流、民族命運等方面的內容。

現場的“麋角展墻”成為本次展覽的一大亮點,該展覽用麋鹿脫落的鹿角造景展示了麋鹿從1歲到4歲的鹿角變化,直觀呈現麋角形成“王冠”的過程。“雄麋鹿的身軀高大,其角重復分叉,形成巨大的樹冠狀,看起來非常雄偉美觀,象徵著鹿王高貴、領袖的地位。”展覽設計者介紹説。

除了“麋角展墻”,“鹿王爭霸”標本全面還原出兩頭雄鹿對決爭霸的特殊場景,前來參觀的市民可以感受到麋鹿為了爭奪“王位”進行激烈決鬥的氣氛,仿佛身臨其境。

作為常設展,《麋鹿東歸》將長期在麋鹿苑免費面向公眾開放,未來電子版展覽也將同步上線,方便市民通過手機瀏覽展覽資訊。

亮點3

6人獲評“突出貢獻者”

本屆麋鹿大會特別組織了“麋鹿保護突出貢獻者”評選,向麋鹿東歸和種群保護過程中做出突出貢獻的專家人士致敬。最終瑪雅·博伊德、譚邦傑、王宗祎、曹克清、宋世孝、汪松等6人獲評“麋鹿保護突出貢獻者”。

在這6人當中,瑪雅女士是特殊的一位。她于35年前來到北京,將麋鹿重引入項目帶向成功。先後參與到上世紀90年代為麋鹿選擇在長江沿岸建立新的自然保護區和2010年為湖北石首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制定總體規劃等重點項目中,為麋鹿保護奉獻終生。

“麋鹿是國際交往的受益者,是民間外交的先驅使者,是世界文化交流的紐帶。”大興區委宣傳部相關負責人介紹,大興區通過舉辦麋鹿文化大會,邀請全球生態保護機構、動物保護組織、文創達人共同打造麋鹿文創IP,塑造麋鹿文化底蘊,將大興麋鹿品牌打造成為世界文化交流的橋梁紐帶。

背景:

麋鹿是我國特有的野生動物,距今已有300多萬年的生命歷史。1900年前後,我國最後一批麋鹿滅絕時,南海子是它最後的棲息之所,1985年世上僅存的18隻麋鹿東歸回國之時,這裡也是它最初的家園。

北京市科學技術研究院非常重視麋鹿保護工作,以資金投入支援北京麋鹿生態實驗中心,通過濕地生態系統恢復、麋鹿生物學研究與技術整合、遷地保護種群建立三項舉措開展麋鹿保護,先後闖過“繁育保種、飼養管理、疾病防控”三道難關,使麋鹿保護種群不斷復壯,麋鹿保護因此被譽為“世界野生動物保護的中國樣板”。

新京報記者吳婷婷攝影記者李木易

責任編輯:徐孟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