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媒:日本年輕人“無家可歸化”蔓延 受父母虐待成流浪重要原因

【日媒:日年輕人“無家可歸化”蔓延】據日本雅虎新聞網21日報道,7月19日,以解決青年勞動問題為目標的特定非營利組織 POSSE在日本厚生勞動省召開了記者會。根據對2023財年生活諮詢記錄的整理和分析,該組織提出年輕人“看不見的無家可歸化”現象正在蔓延的問題,並向國家和地方當局提出了倡議。

厚生勞動省宣佈,截至今年1月,全日本無家可歸人數為2820人,為歷史最低。相比2003年初次調查時的25296人大幅減少,似乎顯示出政府在無家可歸者的治理上取得了成效。然而,2023年度POSSE生活諮詢窗口接受的304例年輕人(10歲至30歲)諮詢中,有139例(佔45.7%)諮詢主體處於無家可歸的狀態。許多年輕人住在網吧或朋友家中,有些雖然還住在家裏,但由於受到家庭虐待,無法安心生活。

報道稱,POSSE顯示的結果之所以跟日本政府給出的數據存在較大差異,是源於政府對無家可歸者的定義與現實狀況不符。根據2002年制定的《關於露宿者自立支援等特別措施法》規定,“無家可歸者是指在城市公園、河川、道路、車站等設施中棲身並進行日常生活的人”,換言之就是將“無家可歸者”定義為“流浪者”。然而現實當中,失去住處的人們並不只是生活在街頭,還有在24小時營業的網吧、快餐店等處棲身的“網吧難民”,以及暫住朋友家的人。實際上,東京都2018年公佈的數據顯示,每天約有4000“網吧難民”,僅這一項就超過了政府公佈的無家可歸人數的總和。然而這些人都不在國家統計調查的範圍之內,是“看不見的無家可歸者”。此前在POSSE生活諮詢窗口表示自己正處於流浪狀態的139名年輕人中,受父母虐待的佔絕大多數,成為他們無家可歸最重要的原因,而低工資和失業等勞動問題也是當下年輕人流浪的“助推因素”。

一名30歲的三重縣女性長期遭受父親的暴力對待,但是她在市立圖書館的工資每月僅有11萬日元(約合5100元人民幣),無法支撐獨立生活,成為無家可歸者。一名東京都20多歲的女性,幼年時被父母遺棄,又在兒童福利院遭受虐待,患上抑鬱症和創傷後應激障礙。申請生活保護前的兩周她被朋友趕出住所,只能在公園廁所過夜,每天靠一罐咖啡度日。她去申請生活保護時,又被告知若無固定地址,必須入住低收費住宿所作為申請條件。

對於無家可歸的年輕人,日本社會上存在一種比較普遍的觀點:他們完全可以工作或者和父母居住。但實際情況是:有的人努力工作依然無法負擔生活開銷,有的人從小就是家庭暴力的受害者,在家中沒有容身之處。因此,POSSE代表表示,應該多關注年輕人的貧困,同時增加應對措施。日本政府主導的研究調查和行政部門對實際情況的掌握極為不足,急需採取對策。

責任編輯: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