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烽火裏的固始》再踏征程

1月19日--23日,五集紅色專題片《烽火裏的固始》劇組一行4人,繼固始縣百年建黨獻禮片——五集《青山忠魂》之後再踏征程,遠赴河北省平山縣,對劇中涉及的固始籍革命英烈陳錦秀生前戰鬥過的溫塘、辛莊、馬山、紅山寨等地,進行為期4天的採訪拍攝工作。

陳錦秀烈士是平型關戰役十大指揮員之一,八路軍犧牲的第一位團長,1912年生於河南固始(鄂豫皖老蘇區)。1931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3年加入中國共産黨。土地革命戰爭時期,曾任紅二十五軍營長,紅十五軍團第75師233團團長、第73師和75師師長。參加了開闢鄂豫皖革命根據地的鬥爭、鄂豫皖革命根據地各次反"圍剿"作戰和紅二十五軍長征。長征時曾率部全殲敵627團,並擊斃國民黨109師師長牛元峰。到達陜北後,率部進行勞山、榆林橋、直羅鎮等戰役。1936年春,率部隨軍東渡黃河,轉戰晉西。同年夏,為策應紅二、四方面軍北上,又率部參加西征。1937年抗戰開始後,任八路軍一一五師344旅688團團長。1938年1月22日,688團在團長陳錦秀率領下,于河北平山溫塘鎮辛莊戰鬥中壯烈犧牲,年僅26歲。

辛莊阻擊戰鬥的見證者,辛莊老支部書記劉金法,在辛莊烈士陵園陳錦秀雕像前接受採訪

“濁酒一杯家萬里,燕然未勒歸無計。”革命戰爭年代,無數革命先烈以身報國、前赴後繼的故事,令一代代國人敬仰感動。然而,由於年代久遠、資訊不完備等種種原因,一些烈士犧牲之後無法聯繫到他們的家人,也有一些烈屬至今都不清楚他們的親人安葬在何處。烈士的流血犧牲不能被忘卻,為烈士尋親是我們告慰烈士英靈,追憶烈士事跡,繼承烈士遺志的重要體現。

溫塘鎮宣傳委員王立華深情講述陳錦秀烈士事跡。

據悉,此次河北之行,行程達1300公里,實地採訪了平山縣委宣傳部、平山縣退役軍人事務局、辛莊烈士陵園、西柏坡紀念館等多家單位。拍攝期間得到中共固始縣委宣傳部、固始縣退役軍人事務局、中共平山縣委宣傳部、平山縣退役軍人事務局等單位大力支援和幫助。

劇組在陳錦秀犧牲地,八路軍688團指揮所原址——溫塘鎮內西涼山實地調研。

該劇的總撰稿陳得啟説:“五集紅色專題片《烽火裏的固始》是一部求真、求實的影片,是固始縣向即將到來的建國75週年獻上的一份最真摯的禮物。片中涉及的陳錦秀烈士犧牲時很年輕,沒有結婚,也沒有子女,具體出生地及近親屬君沒有相關文字記錄,此行的另一項任務,是希望在採訪的同時為陳錦秀烈士找到真正意義上的家。”

同行的固始縣方集鎮人大主席錢廣軍、固始縣退役軍人事務局宣傳股股長劉峰均表示;“中華民族之所以歷經磨難仍屹立東方,正是因為革命先烈們用血肉之軀不斷加固堅不可摧的民族脊梁。崇敬褒揚革命先烈,為犧牲的陳錦秀烈士尋找親人是弘揚英烈精神、賡續紅色血脈的重要工作,必須用心、用情去做好!”

《烽火裏的固始》是固始縣建國75週年獻禮片,對標省“五個一”工程重點文藝作品。全劇以史料為準繩,走訪多位專家、學者、烈士家屬,秉持“尊重歷史,精益求精,全面宣傳,永載史冊”原則,穿越歷史烽火,定格紅色固始。通過講述英雄的固始兒女在黨的領導下,長達28年的波瀾壯闊的革命歷程,詮釋“忍辱負重、逆境而為、不怕犧牲、忠誠擔當”的大別山精神。(陳得啟)

責任編輯: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