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鄉村振興的重要戰略

黨的十九大報告明確提出了鄉村振興戰略,這是“五位一體”總體佈局在鄉村領域的具體落實,也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在內涵與外延上的重大提升。鄉村振興的首要問題是更新觀念,注重鄉村的可持續發展,把農耕文明的精華和現代文明的精華有機結合起來,使傳統村落、自然風貌、文化保護和生態宜居諸多因素有機結合在一起,充分體現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按照“産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總要求,建立健全城鄉融合發展體制機制和改革體系,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是精神扶貧的現實著力點。扶貧是為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開發經濟、發展生産、擺脫貧困的一種社會工作,旨在扶助貧困戶或貧困地區發展生産,改變窮困面貌。

中國由於歷史的和自然的原因,各地區之間和地區內部的經濟發展很不平衡,東部和中、西部經濟技術水準平有很大差別,特別是貧困地區的生産力發展十分緩慢。採取積極扶持措施,幫助貧困地區和貧困戶致富,加快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對加強社會安定團結,加速社會主義建設,正確處理民族關係,發揚革命傳統,鞏固國防都有重要的作用。扶貧在構架和諧社會,增進城鄉居民親情等方面的作用和意義更為突出。許多貧困地區的地下礦産資源和地表生物資源都比較豐富,有些還是國家經濟建設重要的急需的資源,有計劃地開發這些地方的經濟,可以帶動社區的發展;從全國整體考慮,開發這些地區可為將來國家經濟建設戰略重點轉移,有計劃地大規模地建設大西北、大西南打下基礎。

扶貧的重大意義,對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具有十分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

走進新時代、適應新時代、建設新時代,必須以新時代的科學理論為指引。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武裝全黨、教育人民,並以此轉化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堅強意志,轉化為正確的思路、政策、措施和體制機制,轉化為推進黨的建設、增強黨性修養、提高思想政治素養的自覺行動,轉化為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強大動力,對於在新的實踐基礎上全面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鬥爭、偉大事業、偉大工程、偉大夢想,推進馬克思主義的中國化、時代化、大眾化,永葆黨的生機和活力,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意義十分重大而深遠。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最艱巨最繁重的任務在農村,特別是在貧困村。我鎮作為全區脫貧攻堅之一,要在未來三年與全區一道建成全面小康社會,時間非常緊迫,任務十分艱巨。扶貧開發工作已進入啃硬骨頭、攻堅拔寨的衝刺期。

(供稿人:滹沱鄉韻)

責任編輯:李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