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檔吹響影業市場復蘇號角】兔年春節,是新冠疫情“乙類乙管”後的第一個7天長假。春節檔實現“開門紅”,提振了中國電影行業的信心,也成為了居民消費反彈的風向標。
“復蘇了!復蘇了!”隨著2023年春節檔完美落幕,每位電影人跟影迷們都在奔相走告。沉寂了3年的中國電影市場,終於在疫情放開後迎來了全面復蘇。
在電影院裏,人頭攢動,座無虛席,前來排隊買票和換票的觀眾絡繹不絕。在電影院等候區,大人牽著手拿爆米花的小孩,喜笑顏開地走進影廳。68.85億元的總票房,位列歷年春節檔第二。逐鹿群雄收割票房的電影人終於“笑了”!
天眼查數據顯示,目前全國現有6.7萬餘家電影院。廣東、北京以及江蘇三地數量最多,最高的有8300余家,西部重慶也有1300余家電影院。
重燃觀影激情
今年春節共有7部新片熱映。據國家電影專資辦數據統計,大年初一當日電影票房突破12億元,迎來“開門紅”。從除夕到初六,有1億多人次走進了電影院,熱門電影黃金時段上座率超80%,電影行業一掃2022年的陰霾。
電影春節檔實現“開門紅”,與線下消費“煙火氣”逐步回歸密不可分。如今,逛商場、吃大餐、看電影已經成為許多消費者節日活動的“標配”。在春節氛圍的加持下,影院與商場互相引流,電影市場與線下商業復蘇回暖同頻共振,形成了人氣旺、市場暖、消費熱的良好氛圍。
口碑,是驅動電影消費的核心要素。今年的影片品質,被譽為“史上最強春節檔”,幾乎每一部都可圈可點。“有動畫,有喜劇,有主旋律……今年春節檔的影片配置實在太棒了。”重慶資深影迷林小姐1月29日説,她一天看了3場電影,簡直過足了癮。
“今年春節檔影片平均時長達到130分鐘,史無前例,但票價卻是從2016年以來首次下跌,是實打實的‘加量不加價’。”英皇電影城相關負責人説,今年的票價水準對激發觀眾觀影熱情、實現票房大盤逆跌起到了一定的支撐作用。
數據顯示,2023年春節檔平均票價為54.4元,相較2022年同階段平均票價58元,下調了3.6元。這種以“價”換“量”的行銷方式,充分釋放了電影市場消費潛力。
“一家3、4口來看個電影,再加上爆米花、飲料,很容易就花200多元,工薪族多少還是有些心疼。”重慶沙坪壩電影院業務經理王柱説,過去幾年電影票價都在逐步上漲,而今年在過往的票價基礎上,控制漲幅成為各方共識。
“有觀眾不到八點半就已經到電影院候場了,從下午開始基本都是滿場。開門後,炸爆米花的機器就沒停過。”在重慶九龍坡時代影城,銷售爆米花的劉大姐説,每天能賣300桶左右,好久都沒有這樣“火爆”的場面咯。
為了給觀眾帶來一場驚艷的視覺盛宴,部分影城提升了影院設備,增強了畫面的色彩度和對比度,力求為影迷提供最好的觀影感受。
“在UME沙坪壩金沙天街店,除了有大家熟知的IMAX廳和4D影廳外,我們還有全新升級的放映設備,螢幕亮度得到很大提升,在播放3D影片和畫面要求更高的影片上都有突出表現。”重慶UME影院工作人員王興説。
復蘇號角已吹響
在經歷2020年春節檔缺失、疫情三年控制電影院上座率等重重困難後,作為電影行業的終端,影院對行業的潮汐變化感受最為直觀。
統計數據顯示,兔年春節檔,30%的觀眾選擇三人或多人觀影,體現了春節檔影片的“闔家歡”屬性,其中,20歲以下觀眾和40歲及以上觀眾佔比提升明顯,分別達到7%和20%,票房收入和觀影人次均已超過2022年春節檔總成績。
“受疫情影響,這幾年電影院都是掙扎求生。記者在重慶部分影院了解到,平日裏,員工都身兼放映、檢票、保潔等數職,最大可能降低運營成本。”王柱説,影院還充分利用閒置時間和空間資源,探尋多元營收模式,開始與話劇、脫口秀、劇本殺等商業模式開展合作。還通過開影展、映後明星見面會沙龍和主題節慶市場活動等,甚至嘗試開拓了直播、團購等與觀眾互動的嘗試,合作開發VR遊戲等項目。但整體看,大部分電影院仍面臨虧損壓力。
主營電影放映、院線發行的金逸影視財報顯示,其凈利潤從2019年的1.07億元一路下跌,到2020年、2021年和2022年前三季度分別虧損5.09億元、3.53億元和2.84億元。覆蓋電影放映到電影投資、製作、發行全産業鏈的萬達影視在2020年更是巨虧68.41億元,2021年微盈1.16億元,2022年前三季度虧5.36億元。
記者從重慶市電影局了解到,今年春節檔,共放映電影69417場次,觀影293.10萬人次,實現票房收入1.44億元,人次和票房同比增長5.46%、9.71%。
“對於中國電影業而言,復蘇的號角已經吹響。我們也希望通過這個春節檔,讓中國電影回暖復蘇,重新出發,蓬勃如昨。”重慶電影協會副主席劉帆説,春節檔過後,中國電影市場還需要更多頭部影片上映,需要更加健康的定檔和宣傳環境。
“隨著疫情防控優化、定檔常態化,行業經歷三年蟄伏期後或加速恢復進程,春節檔作為開年重要檔期對全年票房恢復、內容常態化進程而言具有重要參考意義。”中金公司在研報中如是説。
良好勢頭能否持續
今年大年初一,國內電影票房僅收穫13.55億元,恢復至去年大年初一的93%。而這一情況後續得到較大改善,初二至初六的單日票房均超過2022年同期水準,但距離2021年同期仍有一定差距,整體票房相差近10億元。
據國家電影局統計,2022年全國電影總票房為300.67億元,相較2019年的歷史紀錄642.66億元腰斬過半。
“電影市場‘開門紅’的良好勢頭能否持續下去,關鍵取決於是否有‘新鮮血液’不斷給市場帶來豐富的供給。”劉帆認為,今年春節檔,高品質的作品獲得觀眾的高口碑,作品的高口碑反過來又拉動了票房走高。當前,我國觀眾觀影更趨成熟理性,特別是在社交媒體助推下,電影口碑加速擴散,將倒逼電影市場回歸“內容為王”。
“今年的春節檔,讓整個電影市場看到了更多的希望和活力。”英皇電影城相關負責人説,在三四線城市,春節檔更是能決定著一家電影院的存活。疫情期間,春節檔的收入佔比能達到影院全年營業額的2/3。預計今年接下來市場會回暖,能佔到1/3左右。
目前,國內的電影行業企業競爭主要以網際網路行業龍頭企業為代表,阿裏影業、貓眼電影和蘇寧影城等龍頭企業通過兼收並購或者投融資的方式進駐電影行業,使得傳統電影行業進行融合發展和産業升級,智慧製造,數字工廠等相關方面均有所佈局,也為加快傳統電影行業的網際網路轉型創新奠定發展基礎。
銀河證券研究院認為,展望2023年全年,疫情期間未能如期上映的影片儲備,疊加後續進口影片的供應量提升,有望從內容端帶動需求形成供需雙復蘇。在中性與樂觀的假設下,預計我國2023年票房有望恢復至65%~80%水準,達到417億元~531億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