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縮略圖
國務院關於“雙減”情況報告提請審議 遏制校外培訓野蠻生長
來源:法治日報2022-10-31 14:14:28
大字

【國務院關於雙減情況報告提請審議】“雙減”是貫徹中央決策部署的重大教育改革,是落實教育法、義務教育法、未成年人保護法的實際舉措,事關基礎教育體系、教育生態和育人格局,對於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成長具有重要意義。

10月28日,國務院關於有效減輕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促進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全面健康發展情況的報告提請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三十七次會議審議。

報告指出,經過各方努力,校外培訓市場“虛火”大幅下降,野蠻生長現象得到有效遏制,校內減負提質受到普遍歡迎,全社會支援和認可“雙減”改革的良好氛圍逐步形成。

遏制校外培訓野蠻生長

“雙減”工作事關立德樹人根本任務、事關社會主義辦學方向、事關人民群眾小康生活成色。國務院建立由20個部門組成的“雙減”工作專門協調機制,在教育部增設校外教育培訓監管司,形成橫向聯動、高效互動的工作合力。

同時,堅持問題導向,出臺一系列配套文件,在實行政府指導價、預收費監管、培訓材料管理、從業人員管理、作業管理、課後服務、暑期託管、考試管理、家庭教育等方面明確了具體規定,建立了“雙減”意見和若干配套文件“1+N”政策制度體系,實現全覆蓋、全鏈條治理。

治理校外培訓機構是“雙減”工作中的重中之重。

在強化校外培訓監管方面,不再審批新的學科類培訓機構,2021年底前實現了“營轉非”“備改審”完成率100%,所有省份出臺政府指導價,大力壓減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在寒暑假期間,對學科類培訓開展專項行動,嚴防假期培訓氾濫。

報告指出,針對線上培訓機構,會同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2022暑期未成年人網路環境整治”專項行動;針對非學科類培訓治理,文化和旅遊部、體育總局出臺專項管理文件;推動各地分類明確主管部門,28個省份出臺了非學科類培訓機構設置標準。

在一系列舉措下,校外培訓市場“虛火”大幅下降,野蠻生長現象得到有效遏制。義務教育階段線下學科類培訓機構數量由原來的12.4萬個壓減至4932個,壓減率96%,線上學科類培訓機構由原來的263個壓減至34個,壓減率87.1%,絕大多數學生校外培訓時長較“雙減”前減少了50%以上。

教育觀念發生積極轉變

在治理校外培訓機構的同時,國務院也積極推進校內提質,滿足學習需求,出臺作業管理辦法和分學科作業設計指引,提高基礎性作業品質;指導各地強化作業統籌,嚴控作業總量和完成時長。

同時,推動學校每週5天、每天2小時(以下簡稱“5+2”)開展課後服務,引進28萬名專業人員參與課後服務。85%以上的學校開設了科普、文藝、體育、閱讀等興趣類活動課程。

建設的國家中小學智慧教育平臺,擴大優質教育資源共用,現有德智體美勞全面培養的優質資源4.4萬條,日均瀏覽量達5058萬,有效支撐了“雙減”工作。

報告指出,校內減負提質受到普遍歡迎,學生過重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有效減輕。87.8%的學生認為作業量明顯減少,90%以上的學生能在規定時間內完成書面作業;課後服務基本實現“5+2”全覆蓋,92%以上的學生自願參加了課後服務,88.3%的學生表示喜歡學校的課後服務。

值得一提的是,“雙減”工作的推進也在使教育觀念發生積極轉變。廣大教師更加注重實施素質教育、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健康第一”的育兒理念逐漸深入人心,廣大家長更加關心孩子身心健康成長,盲目報班趨勢得到扭轉。

培訓隱形變異難題待解

“雙減”工作具有長期性、複雜性、艱巨性,報告也指出了當前仍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

在校外培訓機構方面,學科類培訓隱形變異難題還需破解。有的機構以“高端家政”“眾籌私教”“住家教師”等名義違規開班,隱蔽性強,存在發現難、取證難、查處難的問題。有的機構表面關門閉店,實則轉移到居民樓、酒店、咖啡廳等隱秘地點違規開展培訓。還有機構提供線下“一對一”家教服務,或通過通訊軟體開展線上培訓。

非學科類培訓種類繁多,行業屬性突出,涉及多個部門,法律法規尚不完善,機構底數尚未完全摸清,還存在監管盲區。部分地方部門協同不足,在資質審核、預收費監管等基礎性工作上進展緩慢,沒有形成治理合力。資本從學科類培訓撤離後,有的流向非學科類培訓領域,亟待加強引導和規範,防止過度逐利。

在校內提質增效方面,有的學校作業設計水準不高,作業的針對性、有效性還不夠強。有的學校課後服務品質不夠高,校外資源統籌不足,服務內容還不夠豐富。有的地方部分教師負擔偏重,工作時間長、壓力大,亟須採取有效措施,合理減輕教師負擔。

報告提出了下一步要重點做好的相關工作,加強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治理,進一步提高課堂教學水準、作業設計水準、課後服務水準,加快推動校外培訓監督管理立法。

分享到
037165901996 回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