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伏天為何如此難熬,三伏天如何預防中暑】“我與烤肉之間只差一撮孜然”、“給我冰西瓜......”沒錯,又到了一年一度的三伏天,從7月11日起,我國將進入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
今年的頭伏從7月11日開始,中伏時間為7月21日至8月9日,末伏從8月10日始,預計到8月19日止,近四十天的伏期。正式入伏後,高溫、高熱、高濕的“桑拿天”將頻繁出現,酷暑難耐。
三伏天
三伏天,是出現在小暑與處暑之間,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濕、悶熱的日子。“三伏天”的“伏”就是指“伏邪”,即所謂的“六邪”中的暑邪。
2021年的入伏時間是7月11日,“三伏”長達40天,其中“中伏”是20天。
入伏時間怎麼算?
每年入伏的時間不固定,中伏的長短也不相同,需要查歷書計算,簡單地可以用“夏至三庚”這4字口訣來表示入伏的日期,即從夏至後第3個“庚”日算起,初伏為10天,中伏為10天或20天,末伏為10天。
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的名稱來記日子,迴圈使用。每逢有庚字的日子叫庚日。庚日的“庚”字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10個天干中的第7個字,庚日每10天重復一次。從夏至開始,依照干支紀日的排列,第3個庚日為初伏,第4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後第1個庚日為末伏。
當夏至與立秋之間出現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出現5個庚日則為20天。看來,庚日出現的早晚將影響中伏的長短,所以,出現了有些年份伏天30天,有些年份伏天40天的情況。
三伏天如何預防中暑?
高溫中暑重在預防。如改善高溫、高濕的作業條件,加強隔熱、通風、遮陽等降溫措施,外出時注意遮擋日曬;適當多喝含鹽清涼飲料,而不是等口渴後才補充水分,含鹽加糖的飲料有利於提高飲水量;注意飲食和休息,休息不足、疲勞和饑餓條件下也容易發生中暑;使用空調降溫,或多次到空調環境降低體溫,即使短時間在空調環境停留,也會大幅度降低中暑或嚴重中暑的發生,尤其是老年人和兒童、體弱者等機體調節能力差的人群。但使用空調時也要避免空調風直吹或者溫度調得過低。
採取計劃性主動性熱適應的方式,也有利於預防中暑,比如間斷接觸熱環境,控制在熱環境下停留的時間長度,逐漸延長時間,逐步增加運動量,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