預防“小胖墩”有了專門技術導則:加強風險評估 優化生活方式

【預防小胖墩有了專門技術導則】兒童青少年健康是全民健康的基石。22日,國家疾控局等4部門聯合發佈《中小學生超重肥胖公共衛生綜合防控技術導則》,明確三級預防干預技術和相關標準,部署綜合防控我國中小學生超重肥胖問題。新華社記者專訪相關疾控專家,就防控要點進行解讀。

看點一:構建中小學生超重肥胖綜合防控技術體系

中國疾控中心數據顯示,當前,我國6歲至17歲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率約為19%。

“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發展,兒童青少年超重肥胖狀況整體呈快速增長趨勢。”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副所長劉愛東表示,這一現狀亟需加強干預。

導則明確提出預防為主、早期干預和疾病預警的三級預防策略和對應技術。

其中,一級干預技術主要通過風險評估、生活方式管理等措施,預防超重肥胖的發生;二級干預技術側重通過開展篩查和早期干預,控制超重肥胖的發生發展,預防相關疾病;三級干預技術聚焦對嚴重肥胖及肥胖伴有臨床危險因素的學生,開展聯合干預,防止肥胖及相關疾病發展。

參與起草該導則的專家、中國疾控中心營養與健康所研究員張倩表示,作為導則的重點內容,三級預防干預技術對各地防控工作具有重要指導意義。“技術主要從評估篩查、生活干預、及時診斷治療等方面入手,開展分級防控。”

看點二:促進健康飲食與運動日常化

劉愛東介紹,肥胖本身是一種疾病,也是多種慢性疾病的危險因素。“兒童肥胖影響兒童的運動能力及骨骼發育,會對行為、認知及智力産生不良影響。同時,肥胖及其相關健康風險還可持續至成年期。”

導則強調通過日常化的飲食、運動手段防止肥胖:

——促進健康飲食,做到少鹽、少油、少添加糖,鼓勵學校配備有資質的專兼職營養指導人員。

——保證身體活動,促進運動日常化,鼓勵學校每天開設1節體育課。

怎麼吃、運動量、睡眠時間都有標準可循:

參照《學生餐營養指南》(WS/T 554-2017)等標準提供學生餐;每週至少3天進行增強肌肉和骨骼的運動;久坐45分鐘後應起身活動,每天視屏時間少於2小時,保持充足睡眠……

看點三:強調多方協作與科技支撐

研究顯示,肥胖的發生受遺傳、環境和社會文化的共同影響,不同成長階段、不同情況的中小學生防控重點各有不同。專家表示,專業機構、家庭、學校、社區的密切協作,是推動防控工作落地見效的重中之重。

比如,對嚴重肥胖及肥胖伴有臨床危險因素的學生,應開展臨床、膳食和行為矯正等聯合干預。“這些學生需要醫療衛生機構的更多參與,在專業人員指導下,先從膳食和運動入手,同時開展行為矯正,及時糾正肥胖及相關疾病。必要情況下,採取臨床治療。”張倩解釋道。

提升防控技術的專業化、智慧化水準也很重要。導則還鼓勵多部門及家校充分利用新技術手段,如智慧手環設備進行運動監測、智慧餐盤評估食物攝入及營養素含量等,提高防控的有效性。

看點四:首次發佈風險自測表諸多“新做法”有亮點

導則首次發佈了《中小學生超重肥胖風險自測評估表》,幫助家校在專業機構指導下運用自測表評估個體和群體發生超重肥胖的風險。

是否每天吃全穀物、雜糧或雜豆;含糖飲料食用頻率是否低於每週1次……張倩介紹,家庭、學校和疾控部門可以利用評估結果,從膳食、身體活動、遺傳、心理和定期監測的角度,了解學生發生超重肥胖的風險,並明確干預重點方向。

導則還提出了一些篩查建檔、評估預警“新做法”,包括結合健康體檢等工作建立學生健康檔案,及時向家長反饋體檢結果;控制危險因素實現多病共防,加大宣傳教育營造支援環境等。

“全面、系統地推進中小學生超重肥胖防控工作,需要將防控技術落到實處,構建立體的防護網路。”劉愛東説。

據悉,下一步,有關部門將圍繞三級預防策略,持續加強風險評估、優化生活方式、營造支援環境,探索出更多中小學生超重肥胖防控的有益經驗和有效路徑。

責任編輯:李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