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雨涉水後 當心這些皮膚病

近日,與長沙暴雨相關的多個話題登上熱搜。由於這波持續性強降雨落區高度重疊,累計雨量大,部分道路和房屋出現積水。雨天涉水出行在所難免,然而頻繁的雨水浸泡和長期悶熱潮濕環境,容易引發皮膚疾病。皮膚作為人體的第一道防線,嚴重的皮膚問題未及時處理,可能會造成局部感染和潰瘍。在雨水中涉水、浸泡後該注意哪些皮膚問題?濕熱的夏季還有哪些皮膚問題需要注意?記者採訪皮膚科專家為市民支招。

涉水後腳腫了,原來是丹毒侵襲

前些天,市民張女士在上班途中突遇暴雨。面對路面上的積水,她選擇脫下鞋襪,赤足涉水以加快行程。抵達公司後,由於沒有備用的幹爽鞋襪,張女士只能忍受著濕漉漉的襪子和鞋子繼續工作。

次日,張女士出現了發熱的症狀,且小腿部位出現紅腫和疼痛。她前往長沙市第三醫院皮膚科就診。經過診斷,醫生告訴張女士患上了常見的皮膚疾病——丹毒。

丹毒俗稱“流火”,是一種主要由乙型溶血性鏈球菌感染引發的急性感染性皮膚疾病。該病症在人體下肢和面部尤為常見,其典型症狀包括局部紅斑、表面發熱,並伴有疼痛感,與周圍正常皮膚界限清晰。據長沙市第三醫院皮膚科副主任張英博介紹,丹毒多發生於足部,足癬患者或糖尿病足患者,以及腳趾縫間糜爛、皮膚表面存在小傷口的人群,感染風險相對較高。

在遭遇暴雨積水後,許多人選擇涉水出行。然而,積水中混雜著地面和地下管網中的各種污物,其中包含大量致病細菌、病毒和真菌。當雙腳皮膚存在破潰時,細菌等可能通過微小的皮膚傷口侵入皮下淋巴管,進而引發丹毒、腳癬等疾病。

丹毒患者在遭受皮膚紅腫、疼痛的同時,局部淋巴結也可能出現腫大。若不及時進行處理,紅腫的皮膚表面可能出現水皰、大皰或血皰,並伴有發熱、寒戰、頭痛等症狀。嚴重情況下,丹毒可能進一步發展為敗血症或膿毒血症,對患者的生命構成威脅。

過敏性皮膚病和真菌感染等具有一定的潛伏期

“夏天是皮膚病的高發季節,尤其是每年雨季過後,皮膚科接診各類因涉水引起的皮膚疾病患者相應增多。”張英博接受記者採訪時表示,暴雨後常見的皮膚病包括皮膚浸漬、過敏性皮膚病、真菌感染以及蟲咬皮炎。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蟲咬皮炎、皮膚浸漬等皮膚病可能因即時接觸而迅速發作,但其他如過敏性皮膚病、真菌感染等,通常不會立即在涉水後顯現,而是具有一定的潛伏期。因此,若市民近期有涉水行走的經歷,切勿放鬆警惕,要密切觀察自身皮膚狀況,以防潛在皮膚疾病的發生。

皮膚浸漬是指長時間浸泡在雨水中,皮膚變軟變白,甚至起皺,這是由皮膚過度水合作用引起的,不慎摩擦後還可能發生表皮脫落而露出糜爛面,甚至繼發感染。

在遭遇皮膚浸漬的情況後,首要措施是使用清水對皮膚表面進行沖洗,並確保局部乾燥。對於未出現糜爛的部位,建議使用爐甘石洗劑進行塗抹以緩解症狀。對於已出現糜爛或滲出的區域,首先使用高錳酸鉀溶液進行浸泡或清洗,隨後採用依沙吖啶溶液進行濕敷處理。

鋻於汛期積水中可能含有大量污染物,皮膚糜爛部位極易繼發感染,其中細菌感染尤為常見,其典型症狀包括紅腫、疼痛以及膿性分泌物的出現。長沙市第三醫院皮膚科副主任醫師張碧紅提醒,在此情況下,建議對患處使用絡合碘進行消毒,並在消毒後外涂抗生素軟膏,預防和控制感染。對於症狀嚴重的患者,可能需要口服抗生素以增強治療效果。

若經過上述治療措施後,症狀仍未得到顯著改善,建議患者及時前往正規醫療機構就診,接受更專業的診療。

“長時間接觸積水,易引起皮膚屏障功能受損,繼而引發濕疹、皮炎等過敏性皮膚病。”張碧紅表示,過敏性皮膚病主要表現為紅斑、丘疹,嚴重時出現水皰,常伴明顯瘙癢,處理不當可繼發感染。此時,可口服抗組胺藥,外用激素類或者止癢藥膏;有滲出時使用依沙吖啶溶液濕敷;若合併細菌感染,需積極外用甚至口服抗生素藥物。

入夏后由於炎熱、氣溫高、多汗,是皮膚真菌感染的高發季節。雨天潮濕更容易出現手足癬、股癬、體癬等真菌感染性皮膚病。

出現真菌感染後,要及時用潔爾陰或婦炎潔稀釋後清洗皮膚,局部無滲出可外用抗真菌軟膏等;有滲出時需先用依沙吖啶溶液濕敷,待乾燥後再用外用軟膏;局部合併繼發細菌感染者,需同時使用抗生素藥膏。

汛期結束後,蚊蟲數量會急劇增加,對人類的侵擾變得頻繁。蟲咬皮炎在人群中較為常見,主要影響四肢部位,表現為紅色小丘疹,嚴重情況下可出現水腫性紅斑、水皰乃至大皰,並伴有劇烈的瘙癢和抓痕。

對於此類皮炎,張碧紅建議患者外用爐甘石洗劑或其他適宜的止癢劑,緩解瘙癢症狀。若療效不顯,可考慮外用激素類藥膏。對於瘙癢症狀特別嚴重的患者,建議口服抗組胺藥物以減輕症狀。

雨季預防皮膚疾病 可以這樣做

張英博提醒市民,雨天出行,應儘量減少皮膚長時間在水中浸泡,尤其是手足部位,涉水時可穿防水長筒靴、戴防水手套等。

皮膚接觸或浸泡積水後要及時清洗,保持清潔,並塗抹保濕霜,以修復皮膚屏障、輔助減輕瘙癢症狀;避免過度搔抓以及過度清洗,也不要用熱水燙洗、在日光下暴曬;避免食用辛辣食物、易致敏食物及飲酒。

為避免蚊蟲滋擾,要注意保持皮膚及室內清潔衛生,及時清理積水及垃圾;睡覺時使用防蚊液、蚊帳等防蚊措施,預防蚊蟲叮咬。

責任編輯: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