靠鍋氣來分辨預製菜已經沒用了!“鍋氣香精”配料表、原料未標明

【靠鍋氣來分辨預製菜已經沒用了】預製菜沒有“煙火氣”?近日,網上曝出有商家偷偷添加鍋氣香精,“美顏”預製菜,讓食物跟現炒的一樣。猛火爆炒帶來的熱氣騰騰,本來以為是預製菜無法取代的,而“鍋氣香精”的出現卻讓預製菜也有了猛火爆炒的煙火氣。那麼,鍋氣香精能否使用?是否安全?本報記者進行探訪。

線上有售賣:配料表、原料並未詳細標明

線上購物平臺搜索“鍋氣香精”後,立即出現了多種味道的香精,包括竹葉粽香香精、食用鮑魚香精、花椒香精和專屬鍋氣香精,起步價在20元左右。其中,食用鍋氣香精顯示有300+人付款。

隨後,記者點開“鍋氣香精”詳情介紹,10ml的鍋氣香精為25元,50ml價格為92元,100ml的價格為177元,為水油兩用。詳情頁配料表顯示為食品用香料、食品用香精輔料,但具體香料、輔料並未介紹;原料顯示所有香基均為進口原料,至於哪些香基也未介紹;使用範圍顯示在符合GB2760的原則下用於各類食品加工;使用方法為搖勻後,按照生産工藝把香精分散到産品中。産品用途顯示適用於烘焙、飲料、糖果、精釀酒液、鹹味食品加香提鮮。

關於添加量,詳情顯示烘焙添加量為0.1—1(%),方便食品為0.3—1(%),避免直接食用。

實物購買:香氣濃烈,像冷卻後的油的氣味

記者從網上下單了一瓶10ml的鍋氣香精。拿到手後,除了一小瓶液體香精外,還有一個清潔球、一個3ml的一次性使用吸管、一個20ml的小量杯。包裝上有生産許可號,注意事項為避免直接食用或接觸眼睛。

無論是外包裝還是瓶子上,配料表只寫著“食品用香料輔料”,但具體有哪些物質合成,並未顯示。食品用香料輔料是天然的還是化學合成的?客服告訴記者,食用香精是參照天然食品的香味,採用天然和天然等同香料、合成香料經精心調配而成具有天然風味的各種香型的香精。

記者打開瓶蓋,立即就能聞到濃烈的香氣,像是廚房裏冷卻後的油氣味。瓶子上顯示適用範圍是在符合GB30616的原則下用於各種加工食品。建議用量為0.1-0.2%按需添加。至於如何使用,客服告訴記者,在炒菜快炒好的時候按照一公斤原料加入1毫升香精的比例添加即可。

網友“炸鍋”:拒絕“鍋氣”菜

對於“鍋氣”香精的出現,網友們炸開了鍋。“這年頭什麼都能研究出來,拿到手第一時間拿去炒了個菜,跟店裏味道差不多”“香味按比例添加的,還是太假了,聞起來劣質。”“姜味太重了,刺激性大。”買過的網友在商品評價中如是説。

“鍋氣這麼抽象的東西是怎麼弄出來的?”“那不就是煙熏味和油煙味?”“用了這個,成本又少了。原本五片大蒜、兩勺醬油、一勺蠔油産生的效果,現在只需要一片大蒜,半勺醬油,加點這個香精就行了。什麼都能做到,就是不能老老實實做菜。”“天哪,竟然還有鍋氣這東西。”“還是老老實實在家做飯吧,起碼沒有‘科技與狠活’。”……對於“鍋氣香精”,不少網友表示是第一次聽説,大部分網友則持反對態度。

食品用香精:不直接用於消費,可用於加工

“鍋氣”香精的使用有沒有相關標準?2020年9月11日,《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用香精》GB306162020正式發佈,2021年3月11日開始實施。其中,關於食品用香精的定義為由食品用香料與食品用香精輔料組成的用來起香味作用的濃縮調配混合物(只産生鹹味、甜味或酸味的配製品除外,也不包括增味劑)。食品用香精可以含有或不含食品用香精輔料。通常不直接用於消費,而是用於食品加工。

食品用香料定義為添加到食品産品中以産生香味、修飾香味或提高香味的物質。食品用香料包括天然食用香味物質、天然食用香味複合物、食品用熱加工香味料、煙熏食用香味料、食品用合成香料。食品用香精輔料為發揮食品用香精作用和(或)提高其穩定性所必需的任何基礎物質(例如抗氧化劑、防腐劑、稀釋劑、溶劑等)。

關於原料要求,食品用香精使用的食品用香料應符合GB 2760《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的規定。

新標明年2月份正式實施

食品添加劑再好用,首要前提還是食品安全。今年3月12日,國家衛生健康委官網發佈了《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距離上一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14)的發佈有十個年頭。新標將於2025年2月8日正式實施。其中,刪除了部分食品添加劑品種及其使用規定,比如落葵紅、密蒙黃、酸棗色、2,4-二氯苯氧乙酸、海蘿膠、偶氮甲酰胺。

記者注意到,新標明確食品用香料、食品用香精的標簽應符合《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標識通則》(GB 29924-2013)的規定,凡添加了食品用香料、香精的預包裝食品應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GB 7718-2011)進行標示。

“食品用香料、香精達到標準是可以使用的,一般用於食品的加工、包裝、運輸或者儲藏。不能對人體産生健康危害,不能掩蓋食品本身或者加工過程中的品質缺陷,也不能移摻假、偽造為目的而使用食品添加劑。”南京雨花臺區市場監督管理局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預包裝根據通則,上面要標明生産許可證號,標簽、標識要清楚,“個人消費不建議,也不建議直接食用。”

責任編輯: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