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特斯拉“剎車失靈”行車數據:檢測困難,有完整數據才能分析

6月3日晚間8點,新京報貝殼財經連線對話河南安陽維權女車主、中科院計算所研究員、汽車工程師、法學教授,獨家解讀特斯拉數據疑雲。

在此之前,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獨家獲得了特斯拉河南安陽“剎車失靈”事故前30分鐘行車數據。這份長達48頁的PDF文件,一度被各方寄予揭開謎團的厚望。

值得注意的是,在事故發生以來,特斯拉方面一直明確表態,願意全力配合檢測。而車主方面則多次表示,擔心現有技術無法準確檢測車輛問題。

對此,新京報貝殼財經記者隨機致電了多家汽車檢測機構,對方均表示,可以為車輛進行硬體方面的檢測,但如果是軟體或系統存在問題,以機構現有技術,不能保障檢測出來。

“就像手機當機了,重啟一下,再去檢測手機剛才為什麼當機,不一定能測出來”,浙江共安檢測鑒定技術有限公司相關負責人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測試就可能測不出來故障,這種偶發性事件,有些故障是沒辦法去復原的,如果能復原就能測出來,但是一次剎車失靈後,你再繼續開車,你一定能再開出剎車失靈出來嗎”。

“這個是新事物”,對方表示,目前國家也沒有標準去檢測特斯拉的軟體系統,只能從硬體上排除問題,“只能根據常規的來,就是路試,不然就是臺架試驗,就怕我們花了時間測試,結果故障現象不再出現,就沒辦法了”。

“舉例來説,比如轎車在乾燥的瀝青路面從100km/h-0km/h剎車標準是不超過50M,我們能做相應的測試,如果超過了,第三方檢測機構就可以判定這是有問題的;但從軟體來説,每輛車都不一樣,而針對軟體的功能檢測目前沒有明確的評判標準”,上海汽車零部件檢測試驗室的工程師夢威表示,此外,如果確實出現了獨立的單車事故,如果真的是軟體bug,程式員也很難去復現,如果不能復現問題,那就不能説特斯拉的軟體有問題。

不過,上述檢測方表示,如果特斯拉願意提供完整的行車數據,包括制動踏板開度、電機扭矩等,公司可以對此進行分析,並出具報告。

據介紹,該公司在2012年8月經浙江省品質技術監督局審批許可,成為汽車産品、機電設備品質鑒定單位(浙江省質監局證字第ZS2012002號),于2013年4月取得浙江省高級人民法院許可的法院系統鑒定入冊單位資質,之後又成功入冊江蘇、吉林省高級人民法院鑒定機構名錄。2014年9月取得浙江省質監局頒發的“機動車安全技術檢驗機構資格許可證”。

“如果你的特斯拉在送來的時候,沒有發生問題,我們就沒辦法測出來”,四川西華機動車司法鑒定所的工作人員向貝殼財經記者反覆強調,即使車主認為特斯拉出現了問題,但做檢測時,是帶著儀器設備將車重新開一遍進行檢測,如果在開的時候沒有出現剎車失靈,那就沒辦法鑒定車主所説的“剎車失靈”是否存在、為什麼存在。

據介紹,四川西華機動車司法鑒定所是在西華大學道路交通事故研究所和四川省汽車産品試驗站基礎上,根據《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司法鑒定管理問題的決定》,于2005年經四川省司法廳批准設立的為司法、仲裁活動提供科學鑒定的公益性組織,現有列入國家司法部編制公告的執業司法鑒定人21名,2012年,順利通過國家資質認定和CNAS認可。

“特斯拉有自己的品牌保護,對隱私數據設置了限制,外界是讀取不出來的。”一車一檢的服務人員向記者表示,要檢測特斯拉是否真的出現剎車失靈比較困難。

對方解釋稱,車輛如果出現剎車失靈,一般不會是硬體問題,大部分都是軟體問題,可以通過OBD全車電腦檢測來鑒定,讀取發動機和變速箱數據,但特斯拉是通過自己內部感測器和監控設備獲得數據傳回總部,外界技術手段是做不到的,“甚至連大概(數據)都讀取不出來”。

對方進一步表示,如果特斯拉願意提供歷史數據,比如在高速路上踩了剎車但沒有減速、剎車燈已經亮了但沒有明顯減速,這些數據是有可能側面印證特斯拉存在剎車失靈問題的,但這只能讓品牌方提供。

“這種情況還是建議找廠家。”譜尼測試集團的服務人員向記者表示,如果出具汽車4S店的委託證明,就可以在集團進行汽車檢測,但集團只能測試硬體問題,如果是系統問題就需要廠家出具數據和檢測報告,集團無法對這方面進行檢測。

對於這一情況,夢威表示,目前如果要尋找有認證、有資質的機構做檢測,其實是比較麻煩的,因為對機構進行認證,需要有很強的目的性,“有關部門需要知道,你這個檢測的目的性是什麼,實驗步驟是什麼,符合怎麼樣的標準和流程,對於數據檢測應該如何實驗,目前沒有定論”。

主機廠整車標定工程師天明則補充稱,目前的困境就在於,一方面,如果拿到了完整的數據,其實不需要機構檢測,專業人士就能分析,但是,專業人士沒有得到認證,不具備權威性和公信力;另一方面,如果拿不到完整數據,以現有技術恐怕檢測不出特斯拉軟體究竟是否有問題。

“車企提供了數據,但數據不完整,這樣的情況十分少見”,夢威表示,借著這次契機,如果我們能推動汽車産業鏈中數據體系的完善,未來再有類似的事情發生,我們能有實驗室、處理機構來妥善解決問題,也是這件事的意義。

“特斯拉這件事帶給我們的思考,也在於如何準確判斷一輛車的行車狀態,一家車企究竟需要提供怎樣的參數,才能確保車主明晰的了解自己車輛的狀態,這也為此後的消費者作出了參考”,夢威表示。

他稱,就目前看到的數據來看,並不能得出“特斯拉剎車失靈”的結論,但要全面、準確的判斷,確實還需要配合三軸數據、測量加速度、電機扭矩、EDR等各方面數據去判斷,目前的資訊尚不足夠。

“真相很重要,但真相只是一方面”,中科院計算所數值模擬方面研究員汪淼向貝殼財經記者表示,由此次特斯拉維權事件引發的企業監管問責機制如何完善、數據隱私歸屬權與如何保護也十分重要,“如今智慧汽車不斷普及,無人駕駛技術不斷發展,未來相關矛盾可能更加突出”。

汪淼表示,隨著技術不斷進步,有關部門應該利用好這次契機,建立專家庫,在監管機構、車主、車企可以獲取專業數據的時候,讓有足夠公信力、足夠權威服眾的專家庫,為大家做一次公開、公正的還原,無論車主、車企誰對誰錯,大家都能得到正向反饋,這件事不會不明不白的結束。

“往好的方面想,這也是一個推動汽車産業向前發展、完善不足的契機”,上述人士表示,各級政府部門、企業、消費者都可以借此機會學習如何改進,如何與智慧汽車新時代共存。

責任編輯:張丹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