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節”假期 中國向餐飲浪費説“不”

“雙節”假期中國向餐飲浪費説“不”

“顧客您好,這是我們的光碟獎勵,您可以在一個月內到店兌換一份免費的玫瑰冰粉。”10月7日中午,在貴州省貴陽市的一家餐廳內,市民鄭女士剛剛與朋友3人結束用餐,一位餐廳服務人員便走到餐桌前,送來一張甜品兌換券,以此獎勵鄭女士等人的光碟行動。

“以前服務員上菜時,每份小菜都是滿滿一大盤子,而這次‘十一’假期,餐廳提供的小份菜都只有原先分量的一半,吃完還能自由添加,這樣的做法值得推廣。”當談及為何能夠收穫“獎勵”時,鄭女士認為,這與餐廳改變服務模式不無關係。

習近平總書記對制止餐飲浪費行為作出重要指示後的一段時間以來,全社會積極響應,努力踐行。尤其是在剛剛結束的中秋、國慶“雙節”長假中,社會各界從樹立節儉意識、強化宣傳引導、改進餐飲服務、綜合治理浪費等方面著手,踴躍爭做“節儉養德、抵制浪費”的踐行者、引領者和監督者,“舌尖上的節儉”正成為社會新風尚。

齊心協力 客商共節儉

艱苦奮鬥、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但近年間,受超前消費、提前消費、高消費等影響,餐飲業中的糧食浪費現象頻發。“有時,餐飲經營者為了追求利潤最大化,經常鼓勵消費者多點菜多加菜,這往往會引發浪費。”中國農業大學教授朱啟臻在接受本報採訪時説。

在“厲行節儉,反對浪費”的倡導下,記者發現,今年的“雙節”餐飲消費熱潮更顯理性溫和。更多消費者開始主動量力而“食”,商家也紛紛推出新服務策略,客、商雙方以實際行動共同杜絕“舌尖上的浪費”。

“雙節”黃金周,在新疆烏魯木齊縣水西溝鎮方家莊村的一戶農家樂院內,飯菜的香味撲面而來。端上餐桌的不少餐盤,明顯比平時小了一大圈,過去一份份大盤菜,現已變成了“小盤菜”。

“新疆大盤菜菜碼大的風俗由來已久,過去,客人有時吃不完,打包帶走又嫌麻煩,多多少少引發了一些浪費問題。”農家樂負責人張亞超表示,今年黃金周,他們特意將“大盤菜”改成“小盤菜”,價格也相應調低,這既便利了用餐人數較少的食客,還有效避免了糧食浪費。

“勤儉節約,中華美德,自成意境”“節約糧食,杜絕浪費”“節約光榮,浪費可恥”……走進河南省鄭州市康寧街好彩豬肚雞火鍋店,倡導文明用餐的公益廣告和宣傳海報隨處可見。每當顧客點餐時,餐廳服務員都會友善提醒:按需點餐,切勿浪費。

好彩豬肚雞聯合創始人柴世余告訴本報記者,為了更好踐行節儉理念,餐廳將按需點餐原則深入到服務中,從點餐開始規避浪費問題。“顧客在點火鍋菜品時,我們服務員會事先提醒客人少點一些,並且鼓勵點小份菜,不夠吃可以隨時加。許多顧客都很支援,長假期間,點小份菜的顧客數著實增加不少。”

“雙節”假日,月餅生産商也走起了“節儉”路線,主動調整變化,今年的月餅市場故而呈現出分量“大瘦身”、興起節儉風等特點。

在許多電商平臺,記者看到,眾多品牌今年都推出了遠遠小于過往的“迷你月餅系列”,單個月餅重量基本在30克至50克之間。在天貓平臺,有購買了“迷你月餅”的消費者評論道:“相較于100克重的大月餅,這種‘迷你月餅’可謂小而精緻,幾口就能吃完,根本不怕浪費。”

月餅過度包裝造成的資源浪費問題也開始得到有效緩解。根據《2020年中國月餅行業發展趨勢》報告顯示,2020年月餅包裝形式呈現簡約、環保和文化內涵等特點,包裝理念以“輕裝”為主,“華麗禮盒風”也已不再常見。

在全社會大力倡導勤儉節約風尚的帶動下,餐飲消費者也開始回歸理性,注重實際,不再盲目攀比,不再進行“面子”“排場”消費。

“以前,客人糧食浪費的案例有很多,特別是請客吃飯的時候,有的人為了‘面子問題’,便把特色菜品全都點一遍,有的菜品是一筷子沒動就剩下了。”柴世余説,“今年‘十一’假期,浪費問題可以説是大有改觀,許多顧客不用我們提醒,便會有意識地按量點餐,吃不完的也會打包帶走。”

10月9日,電商平臺叮咚買菜發佈《2020“十一”線上買菜消費大數據報告》顯示,在反對浪費風氣影響下,平臺推出的‘一頓吃光’系列菜品,受到了許多家庭的歡迎,黃金週期間銷量較上月環比上漲近120%。

“作為消費者,一定要注意摒棄一些糟粕觀念,比如説攀比心理。同時,還要注意轉變消費觀念,真正做到以節約為榮。假如全社會都開始光碟行動了,那麼餐飲浪費的現象自然就會減少。”朱啟臻説。

“節味”不淡 節約成風尚

思想決定行動,行動養成習慣。事實上,“雙節”期間餐飲浪費現象大有改觀,恰恰源自於全社會對“厲行節儉、反對浪費”風尚的觀念認同,而這離不開相關部門對勤儉新風不遺餘力地規範引導。

“採取有效措施,建立長效機制,堅決制止餐飲浪費行為。要進一步加強宣傳教育,切實培養節約習慣,在全社會營造浪費可恥、節約為榮的氛圍。”“雙節”前夕,各地各部門採取有力舉措,加大宣傳教育力度,倡導合理、健康的飲食文化,不斷探索真實有效的引導辦法。

“雙節”前夕,9月29日,國務院食品安全辦聯合商務部等6部門共同舉辦“提升餐飲品質制止餐飲浪費”主題活動,以此強化部門協調聯動,共促勤儉新風。國務院食品安全辦主任張工在活動中指出,餐飲企業要強化落實主體責任,把提升餐飲品質、制止餐飲浪費融入到食材採購、儲存管理、加工製作、消費服務、外賣配送全過程,積極推行功能表標注菜量。同時,餐飲業要發揮行業自律作用,將保障餐飲品質安全、反對餐飲浪費納入示範餐廳等創建活動。

教育部也在節前結合部門職責和工作實際,研究出臺了《教育系統“制止餐飲浪費培養節約習慣”行動方案》,要求通過廣泛開展教育宣傳、大力培育校園文化、提升食堂管理水準、創新使用科技手段、建立健全制度體系等行動,堅決制止學校餐飲浪費行為,切實培養青少年勤儉節約習慣。從中小學到高校,各方積極落實,創新管理思路,因校制宜,制定出針對性、操作性、實效性強的舉措。

“同學,請愛惜糧食,不要浪費。”臨近“十一”假期,在廈門理工學院食堂內,突然多了一群身穿“黃馬甲”的志願者,不斷提醒師生按需點餐、文明用餐。原來,為帶動全校師生自覺養成餐飲節約風尚,學校特意組建了志願者隊伍。“有時候,餐飲浪費並不是故意造成的,而是因為不夠在意,有了志願者的提醒,我自己更會注意節儉用餐。”大四學生張寧珊説。

嚴防“節日病”,逢節早提醒。地方政府也出臺了行動方案。

9月24日,河北省出臺《河北省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厲行節約、反對餐飲浪費的規定》,這是專門聚焦治理餐飲浪費的省級地方性法規。《規定》重點從立法目的和原則、政府及各部門職責、餐飲主體行為規範、監督檢查和法律責任等方面作了規範,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規定》還對網路“吃播”行為嚴加監管,明確禁止製作、傳輸、傳播假吃催吐等鋪張浪費的行為。

在杜絕糧食浪費過程中,餐飲行業自省式行動也未曾缺席。近期,中國商業聯合會等4家協會聯合美團點評就制止浪費問題向餐飲行業發佈倡議書。倡議提出,各餐飲單位要進一步創新宣傳手段,利用公眾號、小程式、直播等方式,將厲行節約的行動推向深入;商戶在顧客點餐環節應履行提醒義務,對易造成浪費的自助餐行為建立懲戒機制;清晰地公示菜品的分量等資訊,方便顧客挑選,避免因點餐誤解與資訊誤導造成食品浪費。

儘管各地都在提倡風清氣正節儉度假,但專家建議,若想根治糧食浪費問題,中國還應加強食物浪費立法,以法律方式改變餐飲消費陋習。

全局思維 多環節治理

誠然,中國糧食生産已實現了“十六連豐”,“中國飯碗”也端得愈加牢固,國民飲食品質也從“吃得飽”向“吃得好”轉變。但日趨複雜的國際形勢提醒我們,對待糧食問題,必須要有高度的危機意識。所以,除了緊抓餐飲消費端,杜絕糧食浪費現象,還要依託全局思維,提升治理有效性。

事實上,除消費環節之外,糧食收購、儲存、運輸、加工等多個環節中,可避免的損耗浪費仍舊存在,甚至個別環節還較為突出。朱啟臻舉例解釋道,有些地方過分追求生産效率,進而導致農作物收割精準度不高。

在“雙節”來臨之際,除了在“舌尖”上節糧減損外,有關部門還在推進多環節全鏈條系統治理糧食浪費方面統籌佈局。這既是新形勢下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增加糧食有效供給的迫切需要,又是加快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的重要舉措。

9月中旬,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發出《關於創新舉措加大力度進一步做好節糧減損工作的通知》,提出要繼續加強體系建設,全方位打通節糧減損的鏈條,切實守住管好“天下糧倉”。具體來看,《通知》提出,要大力實施“優質糧食工程”,發揮糧食産後服務中心為種糧農戶提供清理、乾燥、收儲、加工、銷售等服務的積極作用,推動節糧減損,為實現“優糧優儲”奠定基礎。這對於建立全國糧食倉儲系統的品質監控體系以及對陳糧處理和輪庫進行系統化管理都指明瞭方向。

緊跟科技創新潮流,應用新技術成果也成為節糧減損的新手段。10月1日,在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九三分公司,17台大豆收穫機車正列隊前行,這批採用衛星定位系統的世界上最先進的機械,只需輕按一下按鈕,就可以實現田間作業的自動導航駕駛,一小時就能完成1000畝的收穫作業,高效保障大豆作物“顆粒歸倉”。

穀物蛋白、米糠油、生物材料等新型加工設備開始受到越來越多食品加工企業的歡迎。“十一”期間,為做好新米上市準備,江蘇省淮安市的一家糧油食品公司採購了一批幹式分層分離機,新型設備一改傳統稻穀加工過程中擠壓、摩擦的研磨方式,而是採用切削、自由落體式摩擦,每100斤稻穀就可以提高出米率5%左右。

為營造全方位杜絕浪費的社會風氣,黃金週期間,許多地方還積極推動綠色廚房、綠色加工間建設,促進餐飲生産在食材加工過程中即可最大化避免浪費。“‘十一’期間,我們積極引導廚師將菜根、蘿蔔皮等加工成小菜免費贈送給消費者。這樣一個簡單的再利用過程,可以做到節能降耗,減少浪費。”山東省濟南市飯店業協會秘書長趙軍指出。

“重拾勤儉美德,對整個社會形成節儉風氣,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朱啟臻説道。

責任編輯:程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