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亮紅燈” 業界吁遏制保護主義

世界經濟承壓,多國經濟增長面臨壓力。

在歐洲,德國央行日前稱,因出口暴跌和工業産出下降,德國經濟將持續低迷,很可能在三季度陷入衰退;英國二季度GDP環比下滑0.2%,七年來首現負增長;義大利增長陷入停滯,二季度GDP環比、同比均為零增長。

俄羅斯經濟也顯露疲態。今年一季度俄GDP同比增速僅0.5%,二季度增至0.8%,均遠低於2018年2.3%的水準。俄羅斯國立高等經濟學院發佈研究報告預計,該國經濟將在一年至一年半內面臨經濟總量縮水、通貨膨脹和預算困難等新的壓力。

在亞洲,因半導體行業不景氣、出口大幅下降,南韓官方已連續五個月將經濟形勢表述為“不振”,創史上最長紀錄。印尼上半年經濟增長不及市場預期,泰國、新加坡二季度經濟增速更創多年來新低。印度經濟也持續承壓,一季度GDP增速降至5.8%,跌至五年來最低水準。

為抵禦下行壓力,不少國家已經採取或正在醞釀經濟刺激政策。印尼、泰國、菲律賓近日均宣佈降息,二季度經濟表現優於一季度的馬來西亞也表示“不排除年底前降息可能”。

南韓聲稱,將“動用一切政策手段”拉動出口、投資、消費增長。歐洲央行也表示,經濟放緩持續時間可能“超出預期”,包括降息、資産購買和修改利率指引在內的所有措施可能是最佳應對方式。

但實際上,刺激政策未必最佳。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副所長姚枝仲直言,現在各主要國家尤其是發達國家刺激經濟的政策空間“不如10年以前”,這在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和國際宏觀政策協調方面都有體現:不少國家降息空間已經相當有限,且政府債務依然高企,制約了擴大財政赤字空間;國際宏觀政策協調難度也在加大。

據世貿組織(WTO)報告,由於貿易保護主義抬頭,2018年10月中旬至2019年5月中旬各國出臺進口限制措施38項,涉及貿易額約3395億美元,為有記錄以來第二高水準。今年一季度,全球商品貿易同比僅增長1.2%,而去年同期達4.0%。更麻煩的是,全球商品貿易晴雨錶指數現已降至95.7,低於100基線值,表明全球商品貿易將持續低迷。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也稱,無論從短期還是中期來看,貿易緊張局勢升級都是全球經濟面臨的一大風險。近來主要經濟體加徵的關稅已導致價格水準上漲,令全球貿易投資和經濟增長承壓,擾亂全球供應鏈。受貿易緊張局勢影響,今年世界經濟增速可能僅為3.2%。

摩根士丹利也警告説,如果不能解決貿易爭端,全球經濟恐將陷入衰退。

分析人士稱,考慮到貿易摩擦頻發是全球經濟“黑雲壓城”的直接原因,遏制保護主義、單邊主義,切實維護自由貿易和多邊貿易體系,或許才能緩解當前困境。

除共同努力維護自由貿易外,結構性改革也應加速。如中國人民大學副校長劉元春所言,各國經濟增長動能衰減不僅僅是外部問題,內部結構性問題也日益凸顯。在此情況下,應致力於加快結構性改革。

責任編輯:李海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