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發展與監督管理辦法》將於3月1日起施行
2月24日,河南省人民政府新聞辦公室召開《河南省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發展與監督管理辦法》省政府政策例行吹風會,介紹了《河南省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發展與監督管理辦法》的立法背景和主要內容。
據省司法廳黨委委員、副廳長李艷介紹,《河南省檢驗檢測認證服務發展與監督管理辦法》(下簡稱《辦法》)將於2025年3月1日起施行。《辦法》共7章49條,包括總則、服務發展、檢驗檢測、認證、監督管理、法律責任、附則。主要明確了管理職責、支援舉措、工作要求以及監管措施等。
在立法思路方面,《辦法》注重服務發展,檢驗檢測認證事業作為服務業,按照綜合協調、資源共用的原則,規劃引領,走專業化、標準化、品牌化、國際化發展道路;注重法治規範,用法治手段規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行為,確保其獨立性,禁止出具不實虛假報告,保障結果服務市場、真實可信;注重三個監管,明晰立法監管範圍,厘清行業部門職責,推進法治監管、信用監管、智慧監管;注重市場公平,對症施策,通過立法規範行業管理,營造公平有序的市場環境,維護各類市場主體權益。
在亮點和創新方面,省司法廳二級巡視員、經濟生態立法處處長李大可表示,《辦法》首先進一步理順了監管職責,明確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管部門依法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由市場監管部門資質許可的檢驗檢測、認證機構及其檢驗檢測、認證行為的監督管理。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公安、民政、司法行政、自然資源、生態環境、住房城鄉建設、交通運輸、水利、農業農村、衛生健康、應急管理等部門應當依法按照各自職責對檢驗檢測機構及其檢驗檢測行為進行監督管理。
同時,全流程規範檢驗檢測活動。把好樣品關,《辦法》細化檢驗檢測樣品獲取、使用、保管、處置流程,保障由此産生的檢測結果真實可信;把好中間流程,《辦法》規範檢驗檢測報告出具程式,要求機構不得出具不實、虛假報告;把好結果關,《辦法》明確檢驗檢測檔案記錄、保管要求,規定檢驗檢測報告和原始記錄應當互為印證,可溯源。全方位監管認證活動,保障認證機構獨立性、規範認證程式、強化認證結果管理。
為充分調動公眾參與檢驗檢測認證監管工作的積極性,強化社會監督,《辦法》完善舉報獎勵制度,規定舉報虛假認證、出具不實認證結論或者虛假檢驗檢測報告等重大違法行為或者涉嫌犯罪行為並提供有效關鍵線索的,一經查實,按照國家和省有關規定予以獎勵。要求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應當向社會公開受理投訴、舉報的電話、信箱或者電子郵件等,依法受理投訴、舉報,暢通社會監督渠道。
截至目前,河南省擁有國家産品品質檢驗檢測中心45家、省級産品品質檢驗檢測中心138家。省級資質認定獲證檢驗檢測機構3158家,位居全國第4名,檢驗檢測從業人員約8萬餘人,每年向社會出具檢驗檢測報告2200余萬份,檢驗檢測年營收超過120億元。在河南省開展業務的認證機構有671家,其中,省內主機構25家,在河南設立分公司、子公司的認證機構31家,全省有效認證證書11.9萬張、涉及獲證組織3.5萬家。
“2024年,我們聚焦直接關係人民生命健康安全、公共安全和潛在風險大、社會風險高的重點領域,聯合五部門開展全省檢驗檢測綜合治理行動。”省市場監管局總檢驗師佟桁説,“全年檢驗檢測監管中現場檢查機構1071家次,查辦違法違規案件79起,立案查處案件50起。全年強制性産品認證監管中發現問題633個,下發責令整改通知421份,累計撤銷強制性産品證書527張。”
《辦法》出臺後,該如何發揮各部門職能優勢,形成全省監管合力呢?省市場監管局檢驗檢測監督管理處處長宋倩表示,《辦法》對如何加強檢驗檢測機構監管進行了明確:
一是全面推行“雙隨機、一公開”監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管部門應當會同有關部門制定檢驗檢測機構年度監督檢查計劃,隨機抽取檢查對象、隨機選派執法檢查人員開展監督檢查工作,抽查情況及查處結果及時向社會公開。
二是深入推進跨部門綜合監管,縣級以上人民政府市場監管部門及有關部門應當積極推行跨部門綜合監管,按照職責分工建立健全協同監管機制,形成綜合監管體系。
三是強化信用監管機制建設,依法公示監督檢查結果,將違法行為處罰資訊納入國家企業信用資訊公示系統平臺和公共信用資訊服務平臺,並根據處罰信用記錄對相關主體採取提高抽查比例、增加抽查頻次等措施加強監管。(文/圖 邢聖愛)
責任編輯:曹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