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州“愛心媽媽”團隊十年堅持幫扶孤困兒童 這些“媽媽”就是家

5月31日,在中國電建集團河南工程有限公司上班的小柯休假回家。上個月他評上業務標兵,這兩天打算用發的獎金,把媽媽家裏已經用了十年的老電視機換掉。

楠楠今年23歲,是林州市橫水鎮的一名村小教師。孩子們最喜歡上她的課,因為“她笑起來很甜”。

小慶在首都體育學院讀研,他給媽媽打電話説今年暑假就不回家了,因為剛找了份勤工儉學的工作,在一家高端健身房做私教,一個小時能賺200元。

他們都過著再平常不過的生活,但他們都有著不平常的經歷;他們都有一個再平凡不過的“媽媽”,但這些“媽媽”也都並不平凡。

這一切,還要從林州“愛心媽媽協會”説起。

火種

2013年,林州市龍山街道新興社區黨支部書記、關工委主任牛正軍參加了一場“金秋助學”活動。當時,拿到助學金的孤困兒童慧慧,眼淚吧嗒吧嗒往下掉,念叨著“我想媽媽了”。

原來,她的父母早已過世,無論是獲得助學金的喜悅還是成績名列前茅的成就感,都無人可訴。

慧慧的眼淚,一下流進了牛正軍心裏。

於是他帶著社區幾名熱心大姐,走訪了20個孤困兒童家庭,本想從中找四五個最困難的孩子進行重點幫扶,結果到最後,哪一個孩子都放不下了。

“那個時候我意識到,比給這些孩子們捐款捐物更重要的,是為他們找個媽媽,他們更需要一個完整、正常的家。”牛正軍説。

2014年,在林州市關工委的大力支援下,牛正軍的“愛心媽媽”團隊正式組建,最初的“團員”只有二十來人,卻如火種一般,開啟了一份溫暖的事業。

一開始,限於人力,媽媽們只能對幫扶的孩子時常探望,直到楊玉鳳“媽媽”遇到了她的“女兒”楠楠。

無論多少年過去,每個媽媽都對自己初遇孩子的場景記憶猶新,楊玉鳳也不例外。那年楠楠14歲,與奶奶相依為命。楠楠的早熟與懂事讓楊玉鳳心疼不已,奶奶顫顫巍巍把楠楠的小手與楊玉鳳的手握在一起,對楊玉鳳説:“我今年92歲了,説不上哪天就走了,放不下的就這一個小孫女啊!”

楊玉鳳的眼淚“刷”地落下來,握住楠楠的手從此再也沒有放開。

她當即把楠楠帶回自己家中,那一晚住得倉促,楊玉鳳兩個兒子睡客廳沙發,房間騰出來給楠楠住。

楊玉鳳的日子也並不寬綽,擁擠的家裏沒有多餘房間,便把陽臺封起來給兩個兒子做臥室。

剛來到新家庭的楠楠,渴望溫暖又敏感自卑。楊玉鳳督促她養成勤洗澡的衛生習慣,正在青春叛逆期的她卻脫口而出:“既然嫌我臟,幹嗎要把我接回家?”

楊玉鳳先是愕然,而後委屈不已。“但孩子衝我嚷嚷時我聽到她把這裡叫做‘家’,我就相信,只要我一心一意對她好,她就一定能知道。”她説。

4年後,楠楠考上安陽師範學院。送她上大學那天,她進了校園就沒有回頭。“當時我怕我扭頭看看媽媽就會哭出來。”她對記者説,“但我知道,因為媽媽,我的內心充滿力量。”

而這力量亦如火種,將伴她一生。這些年,隨著林州市關工委和“愛心媽媽”團隊定期開展走訪活動,更多像楠楠一樣的孤困孩子有了渴望已久的“媽媽”,充分感受到黨的關懷、社會的溫暖。

港灣

林州“愛心媽媽”團隊的每個媽媽,都對團隊的宗旨倒背如流:“心理上給予關愛、情感上給予慰藉、學習上給予幫助、生活上給予支援,激勵孩子們奮發學習、立志成才。”

但她們知道,“媽媽”就是家。“雖然我們無法給孩子大富大貴的生活,但能給他們一個愛的港灣。”“愛心媽媽”秦經雲説。

她就是小慶的“媽媽”。“俺們家就出了這麼一個研究生!”提起自己考上首都體育學院的“兒子”,秦經雲無比驕傲。

9年前,如果沒有遇到秦經雲,小慶的人生又不知會怎樣。

那年小慶讀高二,父親剛剛去世,母親也在他很小的時候就不在了。不知從身邊哪得到的刻板印象,小慶堅持認為,如果沒爹沒娘,就再也上不成學,只能出門打工。

所以當2015年,秦經雲隨著“愛心媽媽”團隊到學校見到這個孩子的時候,小慶急迫而熱切的目光讓她內心震動。

“我只想上學,讓我上學吧!”小慶懇求道,“我一個月生活費只要200元,可節省了!”

秦經雲愣住,不知説什麼好,只訥訥回一句:“一個月200元……怎麼夠呢?”

小慶立刻説:“我只吃中午一頓飯,早飯和晚飯都可以不吃的!”

秦經雲聞言心如刀絞,如今提起這經年舊事,她還會紅了眼眶。

她記得當時的自己一把把小慶摟進懷裏。“都説我是他的救命稻草,我不是,我就是他的媽媽。”秦經雲説。

與秦經雲相熟的“愛心媽媽”王淼,也在今年5月7日,遇到了剛上高一的曉東。從小父母雙亡,曉東與爺奶一起生活。雖有政府補貼和各方援助,但畢竟家裏沒有穩定經濟來源,在學校的午休時間,曉東經常幫同學洗衣服貼補家用。

“曉東就是我的孩子了,我要讓他安心學習,不用操心別的。”王淼説,“家裏地方不大,但是總有一個他的房間。”

剛到家裏的曉東沉默寡言,但是將近一個月過去,王淼有天路過曉東房間,隱約聽到裏面孩子哼著歌做功課。

王淼知道,又一艘飄零的小孤舟,在這個港灣停穩了。

小到噓寒問暖、一日三餐、接送上學、添衣添物、開家長會,大到升學考學、就業選擇、擇偶成家……漫漫成長路,隨時面臨著許多意想不到的困難和問題,林州市關工委和“愛心媽媽”團隊一起理思路、想辦法,組織協調公安、民政、教體、婦聯等多部門聯合辦公,落實黨委政府的相關保障服務政策,為被幫扶兒童解決就近讀書、戶口轉移等實際問題,一個個用恒久愛心和耐心築起的港灣越來越堅固。

星河

駐村第一書記王曉紅並不是“愛心媽媽”團隊的“在編”成員。如今的“愛心媽媽”團隊已經正式註冊成為林州“愛心媽媽協會”,歷經10年發展,協會裏的“愛心媽媽”超過200人,幫扶、資助孤困兒童280余人,與105名兒童“結對認親”、長期幫扶。

王曉紅聽説過這個溫暖的團隊,她也總對村裏的孩子們有著説不出的情結。2017年,她在村裏走訪農戶時遇到了8歲的琳琳,媽媽早逝,爸爸患精神疾病,生活不能自理。

王曉紅起初因為心疼孩子,總帶著小禮物去看琳琳,村裏人都開玩笑説,琳琳該認王曉紅做乾媽。有一天,王曉紅看完“幹閨女”準備離開,卻聽見琳琳囁嚅著、低低叫了一聲“娘”。王曉紅聽得真切,頓時淚流滿面。

她把琳琳接回自己家,從此也當上了“愛心媽媽”,安排琳琳的父親和爺奶去醫院看病,還對琳琳的生活貼身照顧。有時候孩子不聽話、學習不認真、衛生習慣不好,王曉紅狠著心想訓斥兩句,卻總是孩子一哭,自己也跟著抹眼淚。

“我們相信我們的事業就是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林州市關工委執行主任李學勤説,這些年,越來越多像王曉紅一樣的愛心人士加入林州“愛心媽媽協會”,用不同的形式,做著同樣的事情。10年前播下的火種,如今正在匯聚成愛的星河。

其實,楊玉鳳心裏一直替女兒楠楠感到惋惜。她覺得女兒既然考上了大學,幹嗎不找個更好的工作呢?非要窩在村小當老師。楠楠卻堅定地對她説:“因為沒有人比我更理解這些孩子們需要什麼。”

“我以後也要當‘愛心媽媽’。”楠楠告訴記者,“如果沒有媽媽,我可能會變成一個問題兒童、問題少年。但有了媽媽,我的生命裏就充滿了陽光。用溫暖來報答溫暖,就是我余生要做的事情。”

截至目前,“愛心媽媽”幫扶的孩子中有18名順利考上大學。李學勤表示,下一步,“愛心媽媽協會”將堅持“志智雙扶”,繼續做好幫扶救助困境兒童的工作,為困境兒童的成人、成長、成功鋪就一條灑滿陽光的大道。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在林州,在更廣闊的大地上,火種匯聚星河,這些媽媽和孩子們愛的故事還在繼續流淌。

(文中受幫扶者均係化名)

責任編輯:王瀟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