賡續歷史文脈 講好“黃河故事”

九曲黃河十八彎(5月18日攝于三門峽)。聶冬晗段景波攝

古往今來,河南是黃河的地理樞紐,是黃河文化的集大成之地。隨著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國家戰略的深入實施,河南邁入了文旅高品質發展的“黃河時代”。

為保護好、傳承好、弘揚好黃河文化,從2019年10月開始,省文化和旅遊廳就積極謀篇佈局,大力推進《河南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編制工作,致力於把黃河建設成為傳承歷史的文脈河、造福人民的幸福河。

“規劃編制過程中,我們主動融入大局,貫徹省委關於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建設博物館群等重大部署,同時注重上下銜接,成功推動夏文化研究等20余個重大工程項目納入國家規劃。”5月18日,省文化和旅遊廳黨組書記、廳長姜繼鼎接受記者採訪時説。

《河南省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規劃(討論稿)》提出明確目標,到2025年,黃河沿線文化和旅遊資源實現全面普查、一體化管理和動態監測;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各項建設任務基本完成;一批黃河國家文化工程有序推進,以黃河為主題的藝術創作、文化創意、旅遊産業等形成規模;黃河文化與旅遊實現深度融合,文化和旅遊産業體系初步形成,鄭汴洛黃河文化國際旅遊目的地建設成效顯著,黃河文化旅遊品牌國際影響力顯著提升。

從規劃內容上看,確立了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核心區、中華文化傳承創新示範區、黃河國家文化公園建設先行區、黃河文化和旅遊融合發展示範區4大戰略定位,立足黃河文化的“根”“魂”地位,系統梳理河南境內黃河文化的孕育和發展歷程,構建新時代黃河文化的價值體系。

同時,推進黃河文化遺産系統保護,推動黃河文明考古研究,強化黃河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傳承;延續黃河歷史文脈,打造黃河文化標識體系、活化利用黃河文化遺産、推動黃河文化跨界融合發展,構建現代化的黃河文化産業體系。此外,建設具有國際影響力的黃河文化旅遊帶,提升黃河文化的傳播力影響力。

圍繞目標任務,當前省文化和旅遊廳以塑造“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聚焦重大考古研究課題、建設標誌性工程項目、提升“快旅慢遊深體驗”等為著力點,深入挖掘黃河文化蘊含的時代價值。把黃河國家文化公園主題展示區作為“行走河南·讀懂中國”品牌落地的主舞臺,謀劃了50處核心展示園、20條集中展示帶、130個特色展示點。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展示中心、黃河懸河文化展示館、漢魏洛陽城遺址博物館、大河村國家考古遺址公園、開封城摞城遺址博物館等一大批重大工程建設正如火如荼推進。

姜繼鼎表示,圍繞實施文旅文創融合戰略,下一步將加快推進黃河文化保護傳承弘揚工作,推動黃河文化融入生活、推動黃河文化數字化創新發展、推動黃河文化“走出去”等,面向世界講好“黃河故事”。

守護母親河我們這樣做

三門峽

深入實施“十百千萬億”黃河流域生態保護治理工程,18條一級黃河支流綜合治理過半,230公里沿黃生態廊道即將全線貫通,越冬大天鵝數量接近全國四分之三,完成營造林34.12萬畝。

鄭州

發佈《鄭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核心示範區總體發展規劃(2020—2035年)》和《鄭州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核心示範區起步區建設方案(2020—2035年)》。

洛陽

加快建設黃河流域非物質文化遺産保護展示中心等文化場館,將散佈于河洛大地的一家家博物館,打造成為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的前沿陣地,擦亮“東方博物館之都”新名片。

新鄉

以平原示範區“三灘分治”為試點,深入開展灘區綜合提升治理。先期啟動“6帶”“9園”等46個沿黃重點項目,積極承接鄭州産業轉移,以産業共建推進黃河“左右岸”協同發展。

濟源

劃定生態保護紅線總面積464.28平方公里,將沿黃區域作為生態文化區;堅持生態優先,黃河主河道濟源段水質常年定性評價為“優”;大力保護黃河文化遺産,實施文化遺産保護工程。

開封

以黃河文化和宋文化為內核,創建了國家級宋都古城文化産業園區、國家文化和旅遊消費試點城市,入選“東亞文化之都”候選城市,打造了“大宋不夜城”夜間文旅品牌體系。

焦作

成立全省首個黃河流域生態環境司法基地和巡迴法庭,孟州黃河河道採砂點成為黃河河道規範採砂全國第一家試點;制訂《焦作市保護傳承弘揚黃河文化三年工作計劃》。

濮陽

明晰了“一廊道一中心、三區兩基地”的整體佈局,形成了“1+6”規劃體系。“二級懸河”綜合治理、灘區綜合提升等46項重大事項和重大項目納入了國家規劃綱要和省規劃中。

(文字整理/本報記者王小萍趙力文郭歌樊霞成利軍陳學樺李林代娟龔硯慶趙振傑)

責任編輯:張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