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屆中國人工智慧創新大賽(大學組)——“農業智慧賽”競賽規則

1賽事簡介

農作物種類識別是我國農業生産過程中的重要環節。目前,國內自動識別農作物種類的發展滯後、效率低下是制約我國農作物産業的瓶頸問題。本次比賽聚焦農作物種類識別機器人創新,以實現高效、高質、自動化識別為目標,關鍵點在於農作物的定位、自主導航、識別、機構設計等。

2比賽場地與環境

2.1比賽場地

image.png

場地尺寸:3000mm×4000mm的矩形場地,場地材質:綠色地毯,田壟:由20mm厚木板代替。

2.1.1機器人出發返回及作業區域

整個比賽場地佈局如圖2所示:


在比賽場地的左下角設置500 mm×500 mm的正方形“出發/返回區”,用於參賽機器人出發與返回。

Ø比賽場地中共有4條田壟,田壟長2000 mm,田壟寬200 mm,田壟高20 mm。

Ø田壟中心線上水準佈置9個間距為200 mm的農作物點,農作物點為直徑50 mm的待識別農作物,兩側的農作物點距田壟邊界200 mm。

Ø場地邊界與最外側田壟直接留有500 mm的通道(壟溝),相鄰田壟之間留有寬500 mm的通道(壟溝)。

Ø場地內各條通道(壟溝)的正中間有一條寬25 mm的白色循跡線。


image.png


圖示説明:

綠色區域:比賽場地

黃色區域:田壟

藍色虛線:出發/返回區

白色條線:機器人運作參考路徑

2.1.2田壟和識別點

田壟由木板代替,固定長2000 mm,寬200 mm,高20 mm的長方體木板,識別點為直徑50 mm的物體,每條壟上設置9個識別點。

2.1.3農作物

每個農作物均由單株,給定幾種常見的農作物,並進行隨機排序。詳細資訊請見第六項預訓練集中。

2.2賽場環境

機器人比賽場地環境為冷光源、低照度、無磁場干擾。

3參賽機器人

3.1參賽機器人必須全自主作業,具備自主運動、自主識別等功能。比賽時,禁止參賽機器人識別記錄已掉落在賽場地面上的農作物。

3.2機器人作業過程中禁止使用外部設備(比如手機、平板電腦、筆記型電腦、Xbox手柄等)與參賽機器人通訊。

3.3參賽機器人數量不應超過1個。

3.4參賽機器人尺寸要求控制在長500 mm×寬500 mm×高500 mm範圍之內(指出發和結束時的尺寸,運作和作業過程中不受此限)。

3.5參賽機器人製作成本不作規定。

3.6嚴禁參賽機器人污損場地。

4參賽隊伍要求

4.1報名應由單位,機構,學校統一報名,同一所院校參加過往屆本類別比賽的作品不能再次申報,2-3人一組。

4.2參賽隊員應以積極的心態面對和自主、妥善地處理在比賽中遇到的各種問題;自尊、自重、自律、自強;友善地對待隊友與對手;尊重志願者、裁判員和所有為比賽付出辛勞的人,努力把自己培養成為有健全人格和健康心理的人。

5任務及得分

5.1任務

各隊機器人的任務是將6類共計36個不同農作物識別出來,並按路線經過的順序記錄下來每一個識別的農作物名稱;

根據裁判給出的某種農作物種類,將其中的農作物(某3個)搬運至倉儲區域;

最後小車到返回區域停止,提交所識別的36個農作物名稱記錄,至此,比賽結束。

5.2評分標準


image.png

6比賽

6.1賽程賽制

6.2比賽過程

6.2.1比賽流程

6.2.1.1比賽場地數量依報名隊伍數量而定,每支參賽隊伍根據抽籤順序在指定比賽場地進行比賽。

6.2.1.2點錄及檢驗。按照比賽順序,由點錄組點錄並檢驗機器人,參賽隊按順序進場準備比賽;

6.2.1.3簽字。參賽隊一名隊員簽字確認成績。簽字確認後成績不得更改。

6.2.2比賽注意事項

6.2.2.1比賽開始前,各隊應調試部署好各自的機器人,並將機器人放置在各自的出發初始區;

6.2.2.2比賽準備:每個參賽隊的參賽機器人進入出發區有3分鐘準備時間,用於對機器人進行簡單調試。

6.2.2.3比賽時間:裁判鳴哨比賽開始計時,參賽機器人單輪比賽時間最長不超過10分鐘,超過10分鐘的以10分鐘時所處狀態計分。

6.2.2.4每支參賽隊伍安排2輪比賽,取最高分為每隊的最終得分。不同參賽隊伍得分相同時,以用時短者為勝。

6.2.2.5參賽機器人必須從指定的“出發/返回區”出發且出發時參賽機器人必須整體位於該區域內。

6.2.2.6比賽過程中,參賽選手不可人為干預機器人作業。

6.2.2.7參賽機器人將識別點的農作物識別後,按照識別順序進行記錄,並把給定的某一種農作物中的3個放在指定倉儲區域內,比賽結束時返回到“返回區”同時計時結束,提交記錄,進行判定。

6.2.2.8比賽結束時,參賽機器人應返回“返回區”(機器人在地面投影至少50%進入出發區)。

大賽組委會擁有對本規則的解釋權。

 

責任編輯:趙立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