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州市今年完成49處積水點隱患整治

每年7月下旬至8月上旬,是我市的主汛期,發生短時強降雨概率高、危害大。今年8月1日至6日,我市城區發生多次較強降水。今日立秋,接下來城區範圍是否還會迎來大暴雨,8月份汛情形勢及準備工作如何,8月7日下午,市政府召開城市防汛工作新聞通氣會,就當前汛情及城市防汛工作情況進行通報。

暴雨密集城市防汛壓力大

今年6月份以來,市區降雨量305毫米,比常年同期偏多26%,降雨呈現“急、強、短、點”四個特點。8月1日市區強降水,對城市排水系統是一個巨大的考驗,雨量較大也是造成市區道路斷行、短時積水的原因之一。據水文部門測算,當日地表水徑流總量約1800萬立方米,相當於69個如意湖的蓄水量。

8月1日17時至20時,據市氣象部門統計,當日城區最大小時雨強達70毫米,是我市氣象部門2010年開展小時雨強監測工作以來出現的最大小時雨強。根據氣象部門預警,市城市防汛辦公室及時將響應級別提高至一級,各級城市防汛辦、全市市政、環衛隊伍全員行動,55座雨水泵站開足馬力,12台移動泵車不間斷抽排,22支應急搶險隊伍隨時待命,斷行道路專人值守,300台(輛)機械和車輛連夜排澇搶險。因雨強過大,城區先後有16條道路橋涵斷行,10處路面出現塌方,城管應急協調處置中心處置應急案件179件(條)。8月2日,環衛部門出動車輛1600余臺,市政、環衛工人22000余人次,清理路面積水和淤泥,清潔道路,保障通行。

今年完成49處積水點隱患整治

每逢大雨,城市道路會出現不同程度的積水,給市民出行帶來較大影響。這些積水點出現的原因有哪些,如何破解這一城市痛點,本次發佈會上,市城市防汛部門也作出了説明。

城市雨污水管網老化、建設標準低,是導致城區道路積水的重要原因之一。目前,我市城區現有雨水管道1240公里,多數管徑偏小,老化嚴重,超過20年的有160公里,10~20年的360公里。同時,由於軌道交通及各種市政公用建設工程集中修建,對城市雨污水管網造成不同程度的擾動,導致管網排水能力下降。另外,城區河道防洪標準較低。強降雨過程城區河道水位高於雨水出水口,形成泄洪瓶頸,如金水河沿河路段、東風渠蓮湖東路段、七里河中州大道機場高速段等。部分小區、樓院雨污不分,大雨以上降雨時道路污水外翻,也增加了城市道路雨水管網的收排壓力。

針對汛情特點,年初汛期來臨之前,各責任單位先後通過鋪設疏挖管道、翻修支管、增設收水井等工程性措施,整治積水點隱患49處。汛前市區共疏挖雨水管道374公里,疏挖明溝14公里,疏挖收水井6萬餘座,累計安裝窨井安全防護網5.5萬餘套。

目前城區35台移動泵車(移動泵)、640台吸水泵、241輛防汛車、156台貨車、72台發電機、5萬餘條麻袋沙袋已落實到位;各責任單位結合實際開展了應急演練、崗位大練兵等活動。市政、公用設施、人防、工地、危房等22支防汛搶險隊伍,共1000余人全天候待命。

未來半月仍有降雨出行注意安全

根據氣象預測,未來半個月,我市仍將有連續降雨天氣,市城市防汛部門將按照“防大汛、搶大險、抗大災”的工作思路,加強與市防汛抗旱指揮部、市氣象部門、市應急部門的溝通和會商,做到早預警、早預防,及時向市民發佈汛情,通報道路積水資訊,最大程度減小暴雨對市民的出行影響。

目前正值主汛期,市城市防汛部門提醒廣大市民遇到雷暴和強降雨時,儘量減少外出。出行時儘量避開積水區域,如遇積水區域,要注意觀察警示標識,聽從防汛工作人員指揮,不要輕易涉險。

幾點提示:

1.關於“積水點”的理解:城市排水系統在遭遇每小時40毫米以下降雨時,降雨過程結束後2小時內排除積水即符合要求,不能簡單理解為“積水點”。

2.暴雨時易積水路段:北閘口沿河路、隴海立交快車道(隴海路一馬路西)、航海立交快車道(航海路與紫荊山路交叉口西)、城東路立交快車道(城東路與南倉街交叉口南)、紫荊山立交快車道(紫荊山路與二里崗南街交叉口北)、南三環立交快車道(南三環與京廣鐵路相交處)、西三環北延連霍高速立交、君興大道京廣鐵路涵洞、文化路開元路交叉口、京廣隧道南隧道(南三環西入口到新圃南街)。暴雨時易積水區域:鄭東新區、經開區地勢低窪區域。(鄭報全媒體記者谷長樂)